但随着士族之间只与士族结交的风气开始流行之后,社会上各大公司都必须要招聘士族来担任管理层,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比如说不愿意当官的嫡次子,长子担任官员,这些次子就担任公司的总裁,他们的才华还是可以肯定的,接受过最为严格的士族教育,即便是普通人,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也比许多一般的聪明人要专业的多,但很快这些人就不够用了,毕竟全国的士族一共只有三万多家,能够产生的士族自然很少,而全国的公司何止百万,因此很多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庶子身上,这些人都是只有一代,随着他们的下一代出生,是不会享有任何士族特权的,这也是为了减少士族无限膨胀,只有继承士族头衔的人,及他的嫡长子,才可以继承士族的一切。 但他们虽然不是士族,但总比平民的出生要高,从小接受的也是士族的教育,其中不乏一些聪明人,但大部分都只不过是一些庸才而已,甚至还有一些连庸才都算不上,花花公子而已,但这些人却占据着公司的高层位置,可想而知,民间的议论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不会特别好的,而在他们看来,身为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徐清对此无动于衷,自然也会有所迁怒。 若是在这个时候,徐安与徐清表现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样子,对于徐安来说,无疑会引发政治上的信任危机,因此他自从与徐清断绝父子关系之后,便从来没有正式的与徐清见面过,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十分自责的。 政治理念虽然不合,但父子之间的感情却是十分深厚的,尤其对于徐清来说,徐安是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在他所有的孩子里,他无疑对徐安有着最深刻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亲自生的,更关键的是两人朝夕相处的时间也最长,同时徐安的聪慧也让徐清很是自豪,父子之间的感情,绝对要比徐宁和徐泰要深厚一些,如今却因为政治的原因而分道扬镳,对于两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尤其是对于徐清来说,年纪大了之后,徐清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只要维持如今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不出现什么大意外,维持两百年的繁荣昌盛基本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这是历史的惯性所决定的,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宋朝发达国家的水准也不会下降,而他对于家人和亲情的重视,则慢慢开始凸显出来,他无疑是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庭的,但因为年少时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因而让他疏忽了家人,但徐清对于自己的家人,无疑是十分重视的。 徐安当然也是其中一员,但如今两人却不能见面,这让徐清当然很伤心,也很难怪,徐安知道这些情况,自然会感到愧疚,如今正好人在京师,又是徐清的下属,自然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与父亲进行短暂的交流,借着工作之便,也算是满足徐清对于父子亲情的渴望。 这就是徐安在担任都点检之后唯一觉得比较快乐的事情,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无疑是十分沉闷的,官场上的排挤,工作上的无聊,都让他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身为军人,自然需要注意很多的东西,文武之间的界限是很分明的,身为将军,他自然也不能接触太多有关于文官行政上的问题,对于政治也是绝对不能碰的。 毕竟军人参与政治,这在宋朝绝对是最大的禁忌,所有胆敢这么做的人,都会受到士大夫集团的监视,【】以及最严厉的审视,对于士大夫阶级来说,和平时代他们手中的权利才是最大的,而军人无疑是动乱之源,尤其是碰政治的军人,中国历朝历代有太多军阀造反的事情,这也难怪士族们看到一点点苗头都要及时掐灭。 因此自从徐安担任都点检之后,便是连兴国社的许多讨论会都不能参加,只能够以写信的方式与社团内的重要人员进行沟通,然后通过他们,传递自己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每天收到的弹劾信也有好几封,这还是看在徐清的面子上,不然他如今恐怕早已经被文官所弹劾,回家养老去了。 而对于徐安的不得志,徐清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得偿所愿,但另一方面政治上的想法不同,又让他必须约束徐安,他曾经也跟徐安谈过,尝试用很多种说法否定他对于改革的理解,但最终这些劝说都宣告失败,徐安总是能用另外一套理论,将他的担忧变成没有意义的妄想。 在徐安看来,更加强烈的改革只会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许还会爆发不小的骚乱,但只要能够成功解决,那么宋朝的未来将更加光明,而如今徐清的做法则是在纵然这些士族吞噬着属于国家的精血,若是不加以管制,就是在慢性死亡,这是徐安所不能容忍的。 他对自己非常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改变这种状态,而若是再这么持续下去,随着士族的力量逐渐根深蒂固之后,那么想要推倒他们,恐怕就只有爆发革命才有可能将宋朝重新建立起来,而革命与改革还是不一样的,若是革命的话,那么宋朝就会面临十分严重的战火纷飞,到那时恐怕连国家地位都不一定能保持了。 而如今,士族的力量尚且还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秩序,他们尚且还依附于皇权在运行,若是等到未来,他们不再需要依赖皇权,独自便能统治天下的时候,到那时又有谁可以去纠正他们,依靠自身阶级的自我改革么? 这是很难的事情,谁都知道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并不仅仅适用于个人,更加适用于一个阶级,对于士族阶级来说,改革就意味着要把权利下放,放弃自身所拥有的特权,这是他们愿意的么,看看现代的各个国家就知道了,当你站在统治阶级的时候,你当然希望你的子子孙孙都一直统治下去了,他们要维护着属于自己的利益,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因此想要改变自然是很难的,就像当年的旧中国,想要进行土地改革的人有没有,当然有,但改的下去么,当你的统治阶级的力量来源便是地主的时候,你若是进行土地改革,则就会伤害到自己的统治基础,这就是问题的矛盾所在,就像美国的那些政治家族,他们依附与民主制度,若是民主制度不存在了,那么他们这些站在统治阶级的人,就会瞬间失去所有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当欧洲国家陷入困境的时候,没有人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因为改革就意味着失去权利,除非爆发全国性的大革命,不然这个统治阶级就会像吸血的虫子一样,将这个国家的一切全部掏空,最终只剩下一个空壳,这就是来自于阶级的力量,放到其他阶级也是一样,工人希望工厂不要使用自动化的机器,因为这样会减少自己的工作机会,农民希望自己的土地可以种植更加有经济效益的作物,而不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基本口粮,而去种根本赚不了钱的水稻,小麦,人是逐利的,这是人性所决定的,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此依靠自身阶级去推翻自身的阶级,这是很难的事情,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的,因此徐安更加希望现在就能够进行改革,即便不能取消士族阶级的存在,也应该尽力削弱士族阶级的影响力,比如说在教育上的特权,在权利的世袭方面,应该有更多的举措,让他们不至于相比起其他人来说,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让所有人的竞争,可以相对更加公平一些,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徐安的这一套理论,在徐清这里,却是行不通的,首先是他并不认为如今的宋朝有像徐安讲的这么困难,以如今的发展模式下去,少说宋朝也还能继续享受两百年左右的繁荣昌盛,即便未来丢失殖民地,只要不爆发大规模的战乱,那么宋朝依旧会以发达国家的水平,保持在世界的最高端,就像欧洲的那些国家一样。 如今的他们虽然没落,但因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福利,使他们依旧保持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以使自己的国家始终维持在发达国家的水平,至于一两百年之后,会不会士族阶级成为阻挠国家前进的存在,徐清自然也说不准,不过一代人就应该做一代人该做的事情,徐安妄想从现在便替几百年后的国人解决这些问题,在徐清看来,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上多少能臣干将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徐清并不认为改革这件事情只有自己或者是徐安才能够做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代人做每一代该做的事情,之后的问题自然会有人去解决,如果没有人解决,那也是这个国家的命数,这也是徐清和徐安两个人最大的差别。 在徐清看来,宋朝亡不亡根本不重要,因为他原本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只要华夏子民能够散步到全世界,他们是独立建国也好,还是在当地累积财富也好,相比起原本的历史来说,都要好得多,同时在当地传播华夏的文明,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的主流,这就是徐清想要的,至于未来会不会改朝换代,徐清根本不在乎。 而徐安则不同,他的思想虽然与徐清差不多,但在对于宋朝这个国家的感情上,两人是不同的,徐安希望这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千年万年的传承下去,皇帝就得姓赵,这是他的成长经历所决定的,因此他对于这个国家是非常有感情的,而徐清则是对这个民族很有感情,而对这个国家的感情,只停留在能做多少做多少的程度,并没有像徐安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徐清所做不到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十分激烈的改革,徐清的态度一般都比较消极,他更加希望趁着这段繁荣期,能够让更多的华人华侨前往世界各地,在这段时间里努力让汉字成为世界的通用字,这是他想要做的,就像当年的英国殖民全世界,虽然如今的英国重新龟缩在英伦三岛,甚至连基本盘都很难再稳固,但英语成为了世界的通用语言,他曾经的那些殖民地,美利坚,加拿大,南非,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成为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组成力量,这就足够了。 至于英国能不能长盛不衰,这还重要么,世界上没有屹立千年依旧繁荣的国家,但却有屹立千年却依旧昌盛的文明,这是两人在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徐安与徐清的政治理念不同也很容易解释了。 但还好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在私下里,基本不谈论对方的政治理念,也知道这些谈论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像他们这样的人,早已经在心中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想要颠覆是很难的,除非现实给他们一记重拳,不然谁都不会因为三言两语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他们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私底下,两人还是以家长里短或者是风花雪月为主。 徐安自己对于科学和艺术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艺术上,有着不同凡响的能力,一手毛笔字可谓出神入化,徐清是自叹弗如,很多官员甚至都会收藏徐安的手笔,以增添自己的墨宝,可见他的字,确实写的非常不错,飘逸神骏,有王羲之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