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保证中央政府始终代表着科技的最高生产力i,同时也为了让天下人更加尊重这些探索科学,建设社会的人,徐清便上奏表,让赵祯提高对这些‘非传统匠人’们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以及官阶,这些东西,在科学院草创的时候自然是没有的,而现在,整个大宋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财富便是由他们来创造的,再加上商人们的疯抢,士大夫阶层们想要拒绝的理由自然也越来越贫乏,最后经过长时间的商讨后,最终答应了徐清绝大部分的要求,只是在官阶上还是有所固执,将徐清所提出的院士官阶应订在五品改为七品,等同进士改成了等同举人。 可以说还是低了一个层次,而这对于徐清来说已经是十分不错的收获了,有些事情不能一下子解决而应该慢慢来,时间在他这一边,他自然是一点也不着急,不过当南方大量的良田开始不种水稻该种棉花的时候,徐清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农民们之所以会如此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其中跟徐清的关系可谓十分深厚,自从他创建织布厂以来,全国各地由商人们兴建的织布厂便在整个江南地区铺散开来,这一来带动了整个江南的工业化,二来也让棉布衣服变得愈发便宜起来,其中有不少女工甚至还获得了远超自己丈夫的收入,这使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产生了变化,尽管也有暴力事件频频发作,可是总体情势自然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一个家庭的工作人口从一个变成了两个,一个家庭的收入便也增加了一倍,这对于传统的家庭结构自然很有好处。 可在享受了种种好处之后,整个社会势必也要为它付出代价,其第一个便是棉花的需求急速扩大,这当然也很好理解,原本衣服很贵,一个家庭最多一年买一条,而随着大机器生产,布匹的价格开始急速下降,所造成的结果自然就是衣服的价格急速下降,而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准却在不断的提高,拥有一定余钱的人们开始将一年一条衣服变成了一年一个人买一条衣服,甚至是两条,这自然造成原有的棉花价格开始飞涨。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古时的农民可不像现在的农民,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跟一个城市中的人一样知道天底下什么东西开始涨价,什么东西开始降价,古代的农民对于这些的敏感程度是十分低的,可是商人们的嗅觉却是十分灵敏,尤其是那些收购棉花给各大工厂的中间商,他们很快便注意到了棉花的价格开始飞涨,而此时因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市之中,土地虽然没有多到没处用的地步,可是价格自然也随之下降。 这样一来,无数的中间商自然把这些廉价的土地给买了下来,然后大规模的种植起棉花来,以期在下一次棉花浪潮中大赚一笔,而随着中间商们的做法,不少农民很快也发现了这件事情,赚钱的生意谁不想做,一来二去,许多人纷纷开始种起了棉花,这样的情形让徐清实在是有些吓一跳。 民以食为天,若是天下大半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了,那么种粮的土地就必然减少,当年英国搞工业革命的时候就发生过羊吃人的事情,难不成这大宋也得来一次棉花吃人?这可不行,英国******还能从外国进口粮食来稳定物价,毕竟英国的人口相对来言要少得多,养活那些人也不至于有什么大问题,可宋朝却有将近九千万的人口,若是让其中只要百分之一的人挨饿了,便会掀起巨大的波澜,所以徐清立刻便行动了起来。 他先是赶紧下令全国所有准备中棉花的商人、农民立刻停止行动,然后在这段时间里赶紧立法,将全国所有良田规定为稻田和麦田,只准种植水稻和小麦、大麦,除此以外不能种植任何农作物,而至于良田之外的田地,则可以随意耕种其余农作物,这样一来便能短时间内保证明年的粮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然后在法令之中,还允许商人们可以在宋国之外的地区购买土地来种植棉花,如果在当地遇到阻挠的话,那么大宋海师将会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在所有通往海外的港口处,将提供兵器贩卖,也包括一定数量的火器,以此来保证商人们水手们的安全,这样的法令自然十分的野蛮粗暴,等于是变相的将其他地方当做是殖民地了,不过徐清也没有办法,工业化的苦果徐清可不想让本国人自己尝,那就只能让其他人来尝了。 第三条便是鼓励海外贸易,允许商人自行将国内的奢侈品运往海外进行贩卖,同时规定所有货物流通必须经过海关报备,收取关税之后再贩卖他国,任何物品进入国内之后也必须上缴关税,这样一来国库的收入就可以大幅度增加,并且不像农业税一样一年只能征收一回,有了大规模的商税之后,每天都可以从商人们的手中得到大笔的税收,这相对于农业税来说,实在是太好不过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徐清还设立了第四条,不过这一条跟商人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给科学院的任务,那就是加紧研究出可以让农产品增产的东西来,也就是现代俗称的化肥,此时的人们大多还是利用人体的排便来进行施肥,这样的手段无疑是落后的,随着人口的大规模增加,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人口破亿几乎是难以避免的,而大宋的土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要想让国家安然度过人口难关,不像历代王朝一样因为人口而卷入灾难之中,那就必须要让粮食的产量得到质的飞跃,花费自然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不过这一项并不在法律之中,毕竟这件事只跟技术有关,要想达成也不是一时间可以做到的,只能交给时间去慢慢来处理,徐清也没有学过化学,自然是无法掌控了,只能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了。 解决了这一件事,对于徐清来说,只不过是无数件事情中的一件而已,除了土地急缺之外,织布厂、冶炼厂大规模的扩张自然让不少地方的环境变得有些恶劣了起来,还有一些钢铁厂直接将水排放进水流之中导致许多地方出现了传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这些措施实在是让徐清有些措手不及,他知道工业化必须要付出代价,可却没想到这代价竟然来的那么快。 不过还好徐清这三年时间创造出了无数的成绩,这让他在政治上的威望也十分的庞大,朝廷之上门生故吏也不算少的,而最重要的是,徐清主政改革这几年以来,为整个大宋朝拉来了不少的财富,整个朝廷也开始从原来的亏损,到现在每年都可以结余三千万贯左右,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想要把徐清开除,而只会更加倚重徐清,这也让徐清可以很快的调整策略,将这些污水问题和环境问题都在还没爆发到全国之前控制住,以此来减少国家的损失。 同时也因为社会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开始越来越复杂,徐清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在六部的基础上再次创建卫生部、教育部、国家发展规划部、环境保护司、农业建设司、水源保护司等诸多部门,连同原本的农业部以及六部,整个朝廷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庞大,而在地方政府上,徐清也进行了诸多的改革,那些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由原本的府尹、判官之职进行延伸,将职责从府尹身上剥离出来,形成新的部门,包括公安司、邢狱司、教育司、卫生司、城市建设司,以及财政司等部门。 所有部门的首脑都将由进士科来充任,徐清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讨好了广大的士大夫阶层,在百年的光阴中,无数有才华的人因为没有位置而影响了他一辈子,而现在徐清的做法在短时间内便弄出了上万个官位来,一下子便让这些没有事情做的士大夫们得到了官位,这一下,大大的缓解了徐清与士大夫们之间的矛盾,而凭借宋朝现在强大的国力,支付这些官员的薪水自然是绰绰有余,而赵祯也希望能够缓解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如此做法,很快便被通过,无数的地方政府开始细化,而中央制度也开始快速变革,每一个月都会有一个新的部门成立,无数的人才进入朝廷办事,新的法律也开始建立起来,徐清自然也是越来越忙了。 不过这样的痛苦对于他来说,却是甘之如饴,尤其是随着海洋贸易逐渐被打开通路之后,从日本、高丽、越朝、东南亚群岛以及印度被运送过来的香料、黄金、白银以及各色象牙、珍珠、玛瑙摆放在广州、杭州、昆山港口时的场景时,徐清便觉得自己做的果然没错,也终于是体会到了当年英法列强仅仅用便宜的毛衣,是如何打垮其他国家手工业之后赚取惊天利润的快感。 当其他国家一条棉衣需要足足二十个银币的时候,宋朝的棉衣二十个银币足足能够买五条,而且其中还充斥着巨额的利润,在这样的贸易成本之下,宋朝的商船开到哪里,哪里的本地手工业便会被彻底摧毁,而通过这样的贸易,整个宋朝的财富进入了十分快速的积累阶段,不少地方已经不满足于居住在矮小的砖瓦房中,而是想要住在更加舒适的纯砖房中,甚至还有些人想要住在由水泥和大理石搭建,充满了异国风采的城堡、别墅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大幅度的提高。 而在此过程中,城市中的人口也开始大规模的增加,许多房屋的建设已经不再满足与一两层,而是渴望更高的建筑,此时用钢筋水泥来搭建房屋的需求自然就非常重要了,而另一边钢铁厂的商人们也渴望钢铁能够运用与除了运输和军工之外的其他行业之中,所以尽管科学院还没有研究出高建筑的详细规划来,徐清还是立刻发布了钢筋水泥搭建房子的办法,这种房子最高能够做到六层楼,虽然比不上后世三十层、四十层甚至一百层的规模,可是在这个时代显然是足够用了,一时之间十几座城市之中纷纷开始建设起了这类大型的建筑物,钢铁的需求开始持续攀升,无数的煤矿、铁矿开始得到开发,整个大宋土地之上,到处都充斥着旷工们的身影,他们将煤铁运往附近的冶炼厂,没日没夜的工作着,很多人甚至活不过三十五岁便死在了矿场之中。 还有不少的人被炸药误伤,徐清也听过不少的消息,可是对于这样的结果,徐清也只能是略作惩罚而已,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往往都是十分血腥的,在这样落后的时代,想让工人不下矿井,那么宋朝将只能停留在初级的工业化状态之下,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宋朝重复汉唐的覆辙,要想跳出历史规律,就必须要工业化,这是徐清所坚定的事情,所以他虽然有些内疚,可是对于全国的工业化,他依旧毫不持续的推进着。 三个月后,真定府外新火车站旁,一众新任的真定府官员们站在火车站台旁焦急的等待着什么,在官员们的旁边则是一圈士兵保护着他们,而在士兵的外面,就是一般的百姓,显然,对于火车这样新鲜的事物,人们自然是有十分浓烈的好奇心的,尤其是那地上的铁轨,绵延出去根本就看不到尽头,这样一道黑色的风景线上,即将驶来一辆车子,这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理解。 “来了,来了。”随着一阵阵呜呜声,火车头那黑色霸气的外形渐渐从远方的一个点慢慢变成一个巨大的物体开始靠近车站,在火车头上,浓烈的黑烟不断冒起,此时又没有风,那黑烟凝固在天空之上犹如一条黑色的长蛇,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害怕,不过站台上的众人倒是一点害怕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兴奋的很,欢呼着等到火车驶进站台之中。 五分钟之后,火车慢慢停在了站台旁边,总共十三节车厢,运载着一千名来自河北各地的客人抵达了真定府,当众人下来的那一刻,他们不停的对周围的人诉说着火车的神奇,而官员们则是汇聚在了一号车厢门口,等待着什么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