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105、唐河上的第一课
杜荷翻越围墙的事情,就此定下了基调,几个娃娃在当天夜里,上交了一份保证书给唐河上,保证以后绝不违背学校纪律云云!唐河上只是将保证书收了起来,并未让三零三的学生们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读保证,没那必要。 当天,几个娃娃没有人被老爹揍,这倒是不知道是不是家长们故意给娃娃留脸面的原因。 训练和教习的培训持续进行,学院里的学生们倒是没再出任何幺蛾子。一转眼,十五天的训练即将接近尾声,教习们也学习完了第一本书。 七月二十五,一千名学生挥泪告别了程处弼带领的二十个左武卫士兵,同时也迎来了开学以来第一次休假。休假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一日。 这一日,长安城里不少勋贵家里的夫人们看着变得有些黝黑的之家娃娃,一脸心疼。更多的却是父亲们拍了拍自己孩子的身体由衷感慨了一句“好像壮实了些”! 寒门学生和平民学生笑嘻嘻的说着这段训练遇到的趣事,也一脸幸福的同自己的家人分享了学校的生活水平。 王玄策也在这一日收到了东家给自己下达的特殊任务,制作十几个特殊的水龙。 七月二十七日,如期而至。晨曦的阳光照耀在长安的街道,借着头一天夜里未能完全消散的余热顿时将气温推着上升。 一千名身穿圆领短衫和直筒裤子,斜挎着一个布包的娃娃们早早行向来庭坊。要是不认真观察娃娃们脚下的鞋子,定然分不出谁出自勋贵,谁又是平民。 辰时四刻,一千名学生排成四十列,看上去赏心悦目,可以看出军训的成果还是不错。 站在学生队伍前头的人,也由左武卫的士兵变成了二十个聘用教习。 阅台上站立的,是李纲、颜思鲁、王玄策还有唐河上。 阅台上挂着一张巨大的横幅,“长安学院第一届开学典礼”。 王玄策走到喇叭前主持开学典礼道:“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景色怡人的初秋时节,我们满怀豪情,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我院第一届开学典礼!...... 下面有请学院山长,李纲李师讲话!” 李纲并没有进行长篇大论,只是用谆谆教诲之语要求孩子们认真学习,不可辜负学校和老师的培养。 李纲之后,是唐河上发言。 信步走到大喇叭前头,唐河上大声道:“此前,所有同学经历了半个月的军事训练,有人叫累,也有女同学叫痛!但是,却没有人叫着退出! 这一点让我很欣慰,欣慰诸位有一颗坚毅不拔的心!学海无涯且枯燥,坚韧不拔方始终!尤其是长安学院里的学习,或许会更加枯燥,更需要有坚韧不拔的心态和性格。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都很疑惑,长安学院,学什么? 儒学? 算学? 还是其他? 现在,我就告诉你们,长安学院到底会教授你们什么,而你们需要学习什么!” 拿出一个让王玄策制造的水龙,背着对着太阳的方向成四十五度斜角,唐河上继续开口道:“同学们看仔细了!” 唐河上猛然用力,水龙里的水呈雾状喷发,不多时,水雾汇聚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条七色色带。 那是彩虹! 台下的娃娃们一个个惊讶的用手捂住嘴巴,生怕自己叫出声来。 那可是彩虹,那是神迹! 万一自己发出了声音,神迹不见了怎么办? 正是此时,唐河上手中的水龙立即停止了喷水,彩虹很快消失。 而后,唐河上再次喷水,彩虹再度出现! 反复好几次,唐河上才终于收手,转身对着喇叭道:“都看见了没有!” “看见了!” 学生们齐刷刷回答道。 满意点点头,唐河上道:“这就是你们将要学习的东西之一!有人叫它真理,有人叫它万物的本质!” 阅台下的学生一个个激动的满脸红润,咱们居然要学习制造彩虹!这可不得了! 只听见唐河上的声音再次传来:“同学们,彩虹,并非神迹,当你们通过学习,你们便会发现,这玩意,很好制造。其形成的具体原因,现在我不会告诉你们,因为这些知识需要你们自己从书本里去寻找! 你们将学习的,是透过事物看到的本质。而不只是之乎者也! 你们需要知道,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你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鸟儿能够在天上飞翔;你们需要明白为什么船能在水面上航行;你们需要知道为什么果子熟了之后会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 这些知识,学到极致,你们就能发现,人其实有办法借住工具飞上天空! 这些知识,学以致用,你们就能制造出载着你们飞向天空的工具! 甚至,有朝一日,你们的孩子、孙子有可能代替咱们去月亮上看看上面到底有没有神仙! 但是,有一个前提,你们得认真学,学好,会用!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有!” “有!” 一千人汇聚的三声回应,响彻了整个学校。 唐河上欣慰一笑道:“好!有信心就好!但是,在这之前,你们必须要认真学习每一堂课,不论儒学、算学或者格物! 不管这些课程对你们而言有多枯燥,多烦人!你们都必须认真学下去,因为,这些课程,是一切的基础!就像咱们学院一样,教室有三楼高,宿舍有五楼高!它们能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其地基,足足向下挖了三层楼! 同学们,加油学习吧!学好所有的基础课程,为你们的兴趣,为你们的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唐河上给你们讲的第一课!” 唐河上说完便不再开口,台下的娃娃们心气完全被激发。 在王玄策宣布开学典礼闭幕以后,在被老师们带到教室的路程中!无论是勋贵子弟,还是寒门平民,娃娃们都将唐河上的那番言语深深刻印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