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行跟着辽王一行南下京师,船至刘家港靠岸。张士行和辽王说若皇上问起,自己先至宁波府,安葬了宋忠骨灰后再赴京师请罪。辽王一路之上与张士行谈天说地,已经亲如兄弟,便一口应承下来。二人洒泪而别,辽王便率领家人卫士北上京师,张士行则继续乘船南下来至宁波府三江口舍舟登岸。 宁波古称明州,因其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宋元之际,明州、泉州、广州并列东南三大港口,对外贸易异常繁荣,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之讳,太祖朱元璋采纳明州士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改称宁波府,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洪武年间,朝廷于宁波府开市舶司,准许琉球、日本等海外使节在此上岸通贡。因此这三江口处樯帆林立,舟楫纵横,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张士行上得岸来,看见东首处有一座好大庙宇,座东朝西,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想去进去打听一下东钱湖宋家岙的所在。 来到近前,只见正门上方高悬一块圣旨状的金漆木雕匾额,上书“顺济”二字,笔画瘦劲灵动,风姿绰约,一看便知是书画双绝的宋徽宗所题。其下是双龙戏珠的青砖浮雕围绕着“天妃庙”三个朱红的大字。 张士行看罢点点头,自言自语道:“哦,原来是供奉妈祖娘娘的天妃庙。” 妈祖,是中国古代东南沿海跑船赶海之民的海神信仰,其原名为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少女之时便显灵异,能预测风暴,故乐于海上救难,不思嫁人,却在二十八岁那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因救人而死于海难。人们不愿意相信她已死去,便传言她是乘龙升天,纷纷建庙,祈求她的保佑。宋元以来,历代皇帝为褒奖她的事迹,一路加封,从夫人直至天妃。 这时从庙中走出一位庙祝,三十岁上下年纪,小鼻子,小眼睛,高颧骨,把张士行上下打量一番,作了个揖,问道:“客官到此有何贵干?” 张士行还礼道:“在下初到贵地,想要打听一下东钱湖宋家岙怎么走?” 那庙祝问道:“客官是坐船来的吧。” 张士行奇道:“你怎知我是坐船来的?” 那庙祝笑道:“客官你没有骑马,自然是坐船来的。” 张士行一拍额头道:“我真是坐船太久了,都已经糊涂了。” 那庙祝道:“客人既然是长途坐船,又有些头晕,必然是从海路而来,既然如此,还不入内还愿,感谢天妃娘娘的保佑。” 张士行点点头,便随着这庙祝走入天妃庙,穿过仪门,来至大殿之上。 只见这大殿为五开间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建筑,四角翼然,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大殿的正上方高悬着红底金字的“圣迹昭彰”金漆木雕匾额。殿前的四根檐柱为青石龙凤浮雕,一人环抱粗细,居中一对雕龙,两侧的刻凤,但见龙身盘旋而上,张牙舞爪,怒向苍天。凤凰长尾垂地,振翅欲飞,栩栩如生。柱高丈八,都采用了镂空雕刻,真是巧夺天工。 大殿正中央的高台之上,供奉着天妃娘娘,只见她凤冠霞帔,身批红袍,手持玉勿,面带微笑,俯视众生。 那庙祝见张士行看得出神,便上前指着那四根龙凤石柱介绍道:“客官,这四根龙、凤石柱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这四根石柱是特地请福建兴化的名师巧匠雕凿,历时十年费工无数才算完成。但要将这两丈高,重千斤的石柱从福建运至浙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闽人三十六姓中真有能人,其中名唤慎善熙者,想出一条妙计,并未将石柱装入船舱之内,而是将其悬吊在船舷两侧,并用绳索固定,四柱分装两船。然当运至定海卫洋面,忽遇飓风,风急浪高,船不得进,人们跪拜妈祖,果然少时便风平浪静,船只安全抵达三江口。往来舶商、船工均认为是天妃娘娘显灵,于是在这天妃庙前,搭起戏台,连唱三天,传为一时佳话。” 张士行问道:“果真如此灵验?” 那庙祝肯定道:“客官你一路而来,是不是顺风顺水?” 张士行想了想道:“确实如此。” 那庙祝道:“正是,刚才天妃娘娘托梦给我,说有个年轻客官前来还愿,命我出门相迎,我一出门便遇上了你。你说灵不灵验?” 张士行点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一定要拜上一拜。”说罢,拈起三炷香,跪了下去,实实在在的磕了三个响头,感谢天妃娘娘保佑他将宋忠骨灰平安带到。 他站起身来,那庙祝拿了个托盘过来,笑语盈盈道:“请客观随喜则个。” 张士行这才恍然大悟,这庙祝说了半天,无非是贪他钱财,然事已至此,他只好掏出五百文宝钞奉上。 那庙祝笑盈盈接过,对他说道:“小人名唤陈阿福,若是客官离去之时,再拜一下天妃娘娘,定会保佑你升官发财。” 张士行笑道:“借你吉言。”当下问明了去东钱湖宋家岙的道路,便迤逦朝东南而来。第一文学网 东钱湖古时候称"钱湖",以其上承钱埭之水而得名;又称"万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时称“西湖”,当时县治在鄮山,湖在县治之西故名;宋代时称“东湖”,因宋代时县治在三江口,湖居其东故名。 宋天禧元年(公元1048年)王安石任鄮县县令后,又组织民众,补废完因,订建湖界,疏浚水道,"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经过其大力经营,把东钱湖治理得清波浩淼,若大镜悬空。自此,七乡之民,虽天气干旱而无凶年之忧。 东钱湖岸线曲折,湖心常孤悬绿洲,以霞屿、烟屿夺目。霞屿遥对陶公岭,背依福泉山,山岚积郁,水气弥朦,远眺孤屿锁雾,流水中流,真可谓世外桃源。 湖北月波山麓有平畴濒水,山竹岸柳掩映成趣,临涧听空山鸟语,登高眺两湖烟波,堪称钱湖眉眼之地。宋淳熙五年(1178),史浩建月波寺于此,并垒石为岩筑成石窟“补陀洞天”。 “补陀洞天”之后,经过一座石桥,便来到宋家岙,此处居谷子湖口内,为一避风小港。旧时渔户糜集,渔舟泊岸,每当夜色朦胧,星月无光之际,有渔火闪烁,渔歌吆喝。昔人有诗写其景:“水阔烟深望渺然,霎时渔火满前川。” 宋忠家便位于村东,为一两进院落,黑瓦白墙,朴实无华,门前小溪潺潺流过,溪旁桑树亭亭如盖,屋后青山妩媚苍翠,好一个风景绝佳,修心养性之所。 张士行上前小扣柴扉,屋中走出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妇人,不施粉黛,圆脸大眼,身材壮硕的妇人,张士行猜到她便是宋忠的夫人吴氏,便躬身施礼道:“在下张士行,见过夫人。” 那吴氏一见到他背上包袱中鼓鼓囊囊的模样,眼泪忍不住扑簌簌流下,道:“张兄弟,一路辛苦。我已经收到信报了,这个死鬼终于回家了。” 张士行闻言,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吴氏将张士行让进屋中,只见家中陈设简单,朴素大方。明初官员俸禄微薄,宋忠月禄米为六十石,俸钞三十贯,除去迎来送往,人情世故,幸得他家人口不多,勉强可以温饱。 张士行解开包裹,将宋忠的骨灰罐摆在堂屋条案正中,吴氏唤自己的女儿出来给宋忠祭拜。 众人一齐在地上跪倒,向着宋忠的骨灰罐三叩首,完毕起身后,宋三娘过来给张士行见礼,张士行一面还礼,一面偷眼观瞧,只见那宋三娘面容清秀,身材苗条,衣着素净,温文尔雅,年方二八,确实是个良配。 吴氏将张士行让与主座,宋三娘端来茶水,便侍立一旁。张士行便将宋忠如何殒命仔细讲述了一番,讲到动情处,几个人又大哭了一场。 张士行讲述已毕,吴氏正色道:“我夫君生前曾寄信回家,说将小女三娘许配给了张兄弟,待他回乡后便举行婚礼。现如今我家夫君已然殒命,小女三娘有重孝在身,恐怕一时不能与张兄弟完婚,还请张兄弟另择良配,不要耽误了你的终生大事。” 张士行急忙起身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况宋都督乃是我的师叔,我事之如父,婚姻大事,岂可儿戏。若是夫人嫌弃我如今白身一个,我也就不敢高攀了。” 吴氏道:“既然如此,我问一下小女之意?” 宋三娘见说起她的婚事,脸色绯红,便要转身入内。 吴氏把她叫住道:“三娘,都是自家人,不必害臊,如今士行这边已然应允,你的意思呢?” 宋三娘朝母亲道了个万福,羞涩道:“全凭母亲做主。”说罢,便跑入屋内,躲着不肯出来了。 吴氏喜道:“那孩子是应允了,士行,我看这样,你们先订婚,待三娘守孝期满后,你们再行完婚,你看怎么样?” 张士行急忙跪倒叩头道:“多谢母亲大人成全。” 吴氏上前将他扶起,再仔细打量了半天,欣慰道:“好孩子,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宋忠地下有知,也深感欣慰了。只是三娘这孩子一走,便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怪寂寞的。” 张士行急忙安慰吴氏道:“母亲大人,我自幼父母双亡,宋都督待我如子,如今又将三娘许配与我,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也会将你视为亲生母亲侍奉的。” 宋三娘闻言,也从里屋跑出来,抱住吴氏道:“母亲,我不会扔下你不管的,我们永远在一起。” 吴氏抱住宋三娘和张士行,放声大哭,终于将内心憋了许久的痛苦释放出来,她也终于明白了宋忠为何要选择张士行为婿的一片苦心。 喜欢屠龙后记请大家收藏:()屠龙后记搜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