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了早饭,沈长安便牵着沈紫藤朝着户部而去。 昨晚沈长安留宿在宫里的事情,想要打听轻而易举,而今天又带着一个小姑娘来到了户部,可谓是震惊掉一群人的下巴。 当即,关于沈紫藤是不是沈长安亲生女儿的流言,犹如插了翅膀一样漫天飞舞。 不过碍于张珏已经进了天牢,整个户部当属沈长安官职最大,加上平日里的威严犹在,所以倒也没人敢在她面前说三道四。 顺带着,对沈紫藤也友善起来。 在户部待了一上午,处理完了事务后,礼部徐德明派人来传话,要约沈长安下午一叙。 和徐德明见面多半是要商议学院的事情,极大可能还要去一趟城郊,带着沈紫藤不太方便。 沈长安便只好在午膳的时候,对沈紫藤商量道:“紫藤,下午安姨带你回家,你待在家里一会儿,天黑之前,安姨就来接你,好不好?” “回家?” 沈紫藤下意识抗拒离开沈长安,但听到‘家’这个词,还是更为好奇。 “是安姨的家,家里有安姨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会对紫藤很好,如果紫藤愿意,那也会是你的家。” 沈长安伸手摸着沈紫藤的头顶,见她沉默不语,继续说道:“紫藤要是担心的话,也可以去紫藤苑,我会在天黑之前回来的。” 昨天在沈长安给沈紫藤取了名字之后,那处无名宫殿也有了名字——紫藤苑。 “……”沈紫藤微微摇了摇头,“去,家。” “好。” 沈长安露出一个笑容来。 望着她,沈紫藤也有样学样的笑了起来。 吃过了午饭,沈长安便带着沈紫藤回了家,沈从涛难得的出门买书去了,柳氏正在家里刺绣,突然看见沈长安带着一个女孩回来,震惊得不行。 “娘,这个孩子……” “是你的?” 柳氏张口就说道。 沈长安赶忙摆手:“不是,她是……总之,叫你一声姥姥,是可以的。” 见沈长安比划了一个手势,柳氏顿时明白沈紫藤是谁的孩子,但这个震惊却也不小。 “孩子,我是你的姥姥,你叫什么名字啊?” 尽管不喜欢沈息云,但柳氏作为长辈,还是喜欢孩子的,当即便对沈紫藤悉心问道。 沈紫藤怯怯的看了一眼沈长安,这才回答道:“姥姥,我叫,沈紫藤。” “沈紫藤,紫藤花,好名字啊。” 柳氏伸手抚摸了一下沈紫藤的头顶,脸上的慈爱掩都掩不住,“什么时候,长安你能生一个孩子,为娘就……” “娘……” 沈长安无奈的打断了柳氏的话,将沈紫藤放到了她身边。 “紫藤乖,在姥姥这里玩会儿,安姨天黑之前就回来接你。” “嗯嗯,天黑之前。” 沈紫藤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时间点。 “嗯,那我走了。” 沈长安笑了笑,转身走出了门。 却不知,她离开的瞬间,沈紫藤还笑着的小脸顿时垮了下去。 “哎呀,紫藤怎么了?舍不得安姨吗?没事的,还有姥姥在呢,姥姥陪着你。” 柳氏拉住沈紫藤的小手,招呼着丫鬟一起过来陪沈紫藤玩游戏。 沈长安出了家门后,逢夏便跟在了她的身边,主仆二人一同朝着礼部而去。 礼部大门口,徐德明已经等候多时,旁边还停着一辆马车。 “沈大人可算来了,昨天旧学堂的桌椅已经尽数搬进去了。”徐德明对沈长安汇报道。 沈长安诧异,“那么快?” “是啊,刚好遇到有人退单子,木材行的人就直接挪过来了,顺势我还砍了好久的价格呢。” “那可太巧了啊。” 沈长安笑着,在逢夏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徐德明驾着马车,继续说道:“是啊,现在旧学堂已经焕然一新了,就等着你今天验收一把,我们再选个吉日,就可以开学了。” 听着徐德明欢快的声音,沈长安脸上也浮现了笑容。 这只是第一座男女混合的学院,以后还会推出第二座、第三座! 沈长安相信,万事开头难,那之后,就会顺利很多的。 这次坐着马车,不再半路下车再步行了,拓宽了道路后,马车畅通无阻,一路就可以到学院的门口。 沈长安被搀扶着下了马车,看见门口的情况,建议道:“可以在外面围上一层护栏,让能够坐马车前来的学生,马车可以得到统一的规划,不至于东停一下西停一下。” “这主意好啊。” 徐德明向来是想到了就要落实,当即就拿出了一个树枝,开始在地上规划起来。 沈长安则开始四处看,还缺什么东西。 这么一番看下来,还真的被沈长安发现有好几样的东西缺失,例如教案台,还有学子们课余时间的活动范围…… “这幸好我找了沈大人你来亲自验收,否则由我看来,就是什么都不缺了,就缺学生和先生了。” 徐德明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水,笑着说道。 沈长安也拿出手帕擦了擦汗水,抬头看了看晴朗的天空,又看了一下学堂的朝向,陷入了沉思。 “沈大人怎么了?” 徐德明看沈长安不说话,好奇的问道。 沈长安指了指天空,“徐大人不觉得,现在才不过四月,就已经如此炎热了吗?” “季节不是一向如此吗?” 徐德明没有反应过来沈长安的疑惑。 沈长安更加仔细的说道:“最为炎热的天气,是在六月到九月,如今四月的天气就已经让我们大汗淋漓了,如果学子们再这样的环境下,还要同处一室,岂不是太过难捱了吗?” “可是……” 徐德明想说寒窗苦读,不就是这般吗? 而且以后科举,还得忍受饥饿和孤独,在一个考场里苦苦坚持,如今不过炎热而已,又有什么可抵御不了的? 但是这些话在即将说出口的瞬间,徐德明一下收敛了回去。 “沈大人的意思是,今日不同往日,得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是这样,却又不止是这样。” 沈长安更为细致的说道:“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读书好,但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只晓得入朝为官这一条出路?无非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到读书的好处,所以认为,以后不做官了,就不读书了,好好的耕种粮食庄稼,也是一条出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