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内战 第四十一章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朱月贵一听到生孩子,不由回忆起前些日子,燕王府内侍妇人给她看春宫图.... “夫君讨厌!” 霍政伸手抬起朱月贵的下巴,一脸坏笑道:“夫君还有更讨厌的!” 说罢,霍政向前扑去。 “夫君莫要着急,合卺酒尚未喝。” “待会喝也不迟!” ......一夜无话但有声。 今晚过后,大明朝少了一个不知人事的少女,多了一个美妇人,霍家从此以后也有了女主人。 次日天亮,霍政从温柔乡中醒来,在与朱月贵缠绵片刻,便穿上衣服,走出卧室,让霍火、霍器、霍枪三人搬家,让他们三个搬进霍府。 霍火三人行李不多,就几件衣服,直接拎包入住。 这三人搬好家后,霍政带上一些礼物去了唐氏草药铺,专门感谢唐氏父女帮忙布置大婚。 之后,霍政带着霍火三人去了兵工厂,开始忙碌的一天。 也在这一天,朱棣上书朝廷,将北伐之意告知朝廷,请求朝廷同意北平军北伐。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棣一边耐心等待朝廷回应,一边对火神营加强训练,每天都进行实弹训练。 而霍政则是一边耐心等待洪武爷驾崩,靖难之役爆发,一边努力加大兵工厂产量,为靖难之役做准备。 时间缓缓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 一晃二十天。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 这一日,朱棣迎来两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洪武爷同意朱棣率北平军、燕王护卫军北伐,第二件喜事,朱高炽的媳妇张氏给朱棣生了一个胖孙子。 一天双喜临门,让朱棣一天到晚都挂着笑容,高兴的为这个胖孙子取名朱瞻基。 而洪武爷虽然同意朱棣率军北伐,但朱棣并没有立刻就率军北上,因为朝廷的粮食和劳力还没送来。 这次北伐,朝廷需要征集两百万石粮食、二十万劳力,无论是粮食还是劳力,都不是小数目,因此需要半年时间筹备,才能征集出两百万石粮食和二十万劳力。 在粮食和劳力没有送来之前,朱棣能做的只有训练大军,为北伐做准备。 一晃三个月!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九。 南京! 紫禁城、养心殿! 养心殿内,朱元璋面色虚弱的躺在龙榻上,龙榻边上还跪着一个太医,太医正在为朱元璋把脉。 朱允炆也在旁边,正一脸紧张的看着躺在龙榻上的朱元璋。 就在刚才,朱元璋坐的好好的,不知怎么就突然晕了过去,这可把他吓的,连忙传太医过来看看。 “太医,情况如何?”朱允炆忐忑不已的询问太医。 此时的太医脸色煞白,浑身瑟瑟发抖,额头不断冒出豆大的冷汗,后襟都被冷汗侵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生病的人是他。 看到太医的样子,朱允炆心凉了一半。 “太孙,皇上...皇上...怕是..怕是...”太医惶恐万状的吞吞吐吐,舌头像是打结一样,一句话都说不全。 朱允炆扶额一叹,挥手轻声道:“你先下去吧!” “是是!” 太医如释重负的连连应道,匆忙离开养心殿。 太医走后,原本闭着眼睛的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朱允炆见状,便知朱元璋已经听到太医的吞吐言语。 “皇爷爷...” 朱允炆原本想说一些安慰的话,然却被朱元璋用着虚弱的语气打断,“咱都听到了,什么都不用说了,老天爷待咱不薄,让咱这个放牛娃当了三十年的皇帝,也让咱朱家成了皇族..” 朱允炆沉默不语,眼睛渐渐湿红。 “允炆,你觉得,谁继承咱的皇位好?”朱元璋紧接着问起最忌讳的问题。 朱允炆连忙跪了下来,“皇爷爷的子孙,朱家的子子孙孙,都能坐稳这把龙椅!” 这一番话对朱元璋甚是受用,苍白的脸庞不由露出许些笑容,“你说的好啊,咱朱家的子子孙孙,各个都能坐稳这把龙椅。” 朱允炆没有接话,朱元璋继续说道:“咱准备让你当皇上,接咱的龙椅!” 这一句话,朱元璋说的铿锵有力,斩铁截钉! “啊?” 朱允炆大惊,没有想到幸福来的这么快。 皇爷爷居然准备传位给我? 真当是史上头一次。 “皇爷爷,自古以来,无论是皇家还是百姓家,继承家业者皆为子也,岂有孙继之,再者,孙儿才疏浅薄,继大位恐朝野不服,孙儿请命皇爷爷,勿要传位于孙儿!”朱允炆神色真诚的说道。 朱元璋沉默许久,方才望着床顶一阵发神道:“这个决定,你的皇爷爷想了很久很久才决定的,皇爷爷也知道你的担心,担心朝臣不服你。” “皇爷爷可以告诉你,这你不必担心,他们不服也得服,因为这是咱家的皇命,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没得选择!” 朱允炆还是有些担心道:“可皇叔他们..” 朱元璋骤然打断道:“他们即是咱的臣子,也是咱的儿子,他们听的不仅是皇命,也是爹的话,他们岂敢不从!” 朱允炆不再说话,心中的顾虑皆被朱元璋打散。 “咳咳!” 也不知朱元璋说话用力过猛还是怎么了,突然猛咳嗽起来。 朱允炆连忙递去手帕,朱元璋接过手帕,捂着嘴巴咳嗽不停。 一番咳嗽过后,朱元璋似乎感觉到什么,不由拿开手帕看了一眼,只见手帕上站着一滩淤血。 朱元璋脸上露出凄笑,自己时日不多了。 “传朕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勿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用尽人生最后的一丝力气,说出早已为自己想好的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