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出发旅行的计划,也因此延后了。 他们的老师虽然并没有说什么,但子扬知道,如果他们因为自己和这个女孩的关系而影响了出行,那不仅是自己学不到东西,最主要的还是拖累了好友郭嘉也不能开始学习知识。 子扬清楚奉孝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所以一刻也不想他因为自己而逗留。 因此,子扬以割袍断义威胁奉孝,如果他再不离开这里,他们就恩断义绝。 奉孝如何不知道自己这位好友的苦心,于是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临行之际,奉孝将自己所得的全部书籍赠给了子扬,希望他能通过自学,增长自己的学识。 虽说这些书籍远没有在老师身边学习能学到的东西多,但这些书籍,也全都是极其珍贵的东西。 因为这些书籍大多都是仅存于世的孤本,而且又有他们老师的注释,更显得其难得。 要说这个时代什么是最宝贵的? 贪财之人会说是金银财宝,好色之人会说是美人佳丽,而平民百姓能有食物和住所就已经如获至宝了。 但对于志向高远的士人来说,旷烁古今的绝世才华,才是最至高无上的宝物。 只要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智谋才智,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对他们刮目相看。 而名声、地位还有财富,也会随之而来,这比单独寻求某一样愿望,要得到的更多,也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士人废寝忘食的读书学习,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摆脱贫苦的生活和默默无闻的人生。 他们不像身体强壮的习武之人,能够凭借军功而得到晋升,扬名立万。 士人们往往手无缚鸡之力,别说上阵杀敌,就连一般人都打不过,所以他们只能寻求其他的途径获得成功。 而优秀的头脑正是他们的致胜利器,不同于骁勇善战的将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获得荣耀,才智绝伦的智 者,往往都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即便他们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也能取得不世之功,甚至流芳百世。 汉初三杰,除韩信之外,另外两人张良和萧何,也都是文弱书生。 但正是这样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文士书生,却是帮助刘邦开创数百年强盛王朝的奠基人。 如今奉孝和子扬也正是如此,他们天生柔弱,远没有牛高马大的同龄人强壮,所以参军并不是他们的选择。 他们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完成心中的梦想,就只有发奋努力的读书。 但可惜的是,他们出身并不好,甚至有些贫寒,像他们这样的没有身份背景的读书人,被称之为“寒门”。 这样的身份,想要成为闻名天下的名士,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一些身份地位都比较高的人推荐,想要得到贵人的赏识是十分困难的。 即便他们才华横溢,如果身份低微,也不会有人理睬他们的。 因为这就是一个看出身门第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要以身份来衡量。 因此,他们得到这样一个能够跟随天下闻名的名士学习的机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只要有这位名士举荐,他们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会得到世人的关注,也会得到显贵的青睐。 但如今,子扬却为了救这个陌生的女孩,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 但他虽然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却知道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他不希望好友奉孝因为自己的关系而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便想尽办法要让奉孝把握住机会和老师游历学习。 见子扬执意如此,奉孝也不再强求他了,但临走之前,奉孝却警告道:“子扬,你心地善良,救人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也要多留点心,我看此人怨念极深,眼神就像一头野兽,只怕她伤好之后,非但不感激你,还会加害与你,所以你要千万小心!” 奉孝虽然年龄不大,但却很懂人情世故,这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 或许正因为他是那种天生不凡的人,所以才会引起他们老师的注意,而不远千里来寻找他。 而与之不同的是这个名叫子扬的小男孩,虽然他在学习上跟奉孝比完全不落下风,但除了读书以外的其他事情,这孩子就差远了。 他为人天真无邪,对于人间险恶完全没有认识,即便受到伤害,也从不后悔,依旧对人保持信任。 这样的天真,甚至可以说有些傻了,即便是其他同龄的孩子,在受到欺骗或者伤害时,都会吸取教训,下次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多少都会留点心。 但这孩子不同于别人的是,他从不会计较那么多,即便是被人欺骗或者伤害了,他下一次还是会无条件地信任对方。 这就像是一个对外界没有一丝防备的小鹿,生活在弱肉强食的森林之中,随时都可能被别的动物利用,甚至是杀害。 虽然他有一个善良纯洁的内心,却不会让任何想要伤害他的人手下留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奉孝才会对他如此担心,并时常对他叮咛嘱咐,就是希望他能多一点戒心,也好在别人想要伤害他的时候能少受伤。 但子扬听了之后,却毫不在乎地笑道:“不会的,如果我能救得了她,她一定不会伤害我的,就像上次我替阿黄包扎伤口后,它到现在都还感激我,见到我就摇尾巴呢!” 子扬和奉孝的对话,一直都被草舍里的妹姝听在耳里,当她听到子扬说的话后,肺都要气炸了,心想:“好哇,你这个臭小子居然敢将我比作狗了!” 虽然子扬并没有说明他口中的那个“阿黄”究竟是什么,但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猜得出来,那肯定是一条狗了。 以子扬单纯善良的性格,是绝对没有可能占这种口头上的便宜的,他说的只可能是真心实意的话。 但对于在草舍里听他们说话的妹姝来说,子扬的这番话就显得十分刺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