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幕,郜氏嘴里囔囔道:“将军放心,黄泉路上,您不会孤单,我先走一步,在黄泉路上等着你。”说完,郜氏走到河边,纵身跳了下去。 花云挣扎着被押到陈友谅面前,陈友谅看着眼前这个黑大汉,心中竟然升起一丝敬重,和一丝嫉妒。 这敬重,当然是对花云的,而嫉妒……则是嫉妒公孙泓。 说到底,公孙元谭和自己也没多大区别,都不是什么忠义之人,自己是杀掉倪文俊上位的,而公孙元捧,则是窃取的郭子兴的劳动成果。 可自己和公孙元捧的处境,却截然不同,公孙元捧手下的那些人,对公孙元捧是忠心耿耿,公孙泓几乎用不着防备,而自己呢?不得不时刻防备手下那些人,会学着自己,也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心累啊! 想到此处,陈友谅心中便有些黯然,但片刻,便恢复了自己的王者之气,沉声问花云:“花将军,能在这太平城挡住我大军两日,是条好汉,我陈友谅对你,可是敬佩至极,怎么样?想不想活命? 只要你向我低头,愿意在我麾下效力,我将来若是一统天下,一定不会亏待花将军。” 陈友谅话刚说完,花云一口带着血水的浓痰,便朝着陈友谅吐了过来,幸亏陈友谅离花云有段距离,不然,花云这口血痰,必定会落在陈友谅脸上。 看着陈友谅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花云是开怀大笑,笑完,对陈友谅道:“陈友谅,你这个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还想让爷爷给你效力,你觉得你有这个资格吗? 老子向你投降?做你娘的春秋大梦,你觉得你们会是吴国公的对手?到时候,投降的会是你们,吴国公定会将你们今日在太平城做的孽,十倍百倍还回去。” 说这话的时候,花云心情并不平静,而是撕声力竭喊出来的,因此,表情有些浄狞,脖子上青筋暴起。 见状,陈友谅哈哈大笑,结果还没笑完,便笑不出声了,因为此时,花云竟然挣断了绑缚他的绳索,并趁陈友谅手下不备,夺了一把刀,朝着陈友谅杀了过来。 看着花云在自己众多大将中左突右冲,陈友谅是亡魂大冒,又向后退了几步,嘴里大喊道:“拦住他,拦住他。” 此时的花云,已经快冲到陈友谅跟前,陈友谅甚至还能看到花云眼中,因为兴奋而充血的眼睛。 便在这时,张定边舞着长矛,将花云逼得后退两步,花云站稳身形,正要再次前冲,张定边见状,怒吼道:“弓箭手,射死他!” 话音刚落,上百支箭雨,便朝着花云射来,花云挥刀抵挡,但可惜箭雨太密,身中数箭,缓缓倒地。 即便是已经没了呼吸,花云依旧怒眼圆睁,仿佛战神一般。 陈友谅看着这一幕,心头忍不住颤抖,一个被生擒的败军之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竟然逼得自己接连两次后退,攻破太平城的喜悦,瞬间消失无踪。 陈友谅阴沉着脸,对众将道:“将此人挂在太平城头,暴尸三日,以儆效尤!” 很快,花云、公孙文逊战死,太平陷落的消息,便传回了应天,接到二人死讯,公孙元捧是痛心疾首,可还没等公孙元捧从二人战死的悲伤中走出来,前方战场,又传来一噩耗,自己倚重的水军大将廖永安,被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生擒。 原来,在吕珍进犯常熟的时候,廖永安率大军反击,在常熟,廖永安大败吕珍,紧接着又在通州击败吕珍,与徐达会师之后,攻下宜兴之后,又前往太湖,结果在太湖与吕珍交战之时,因为后援没跟上,廖永安吃了个大亏,更不幸的是战船搁浅,这才被吕珍所俘。,接到这一消息,公孙元捧大惊,立刻派人前往姑苏,面见张士诚,看能不能用利益、地盘,换回廖永安。 短短几日,两员大将战死,一员大将被俘,张士诚十五万大军来势汹汹,而陈友谅又率二十五万大军,攻破太平,兵锋直指应天,一时之间,应天愁云惨淡,人心惶惶。 公孙元捧也是眉头紧锁,这一次,是公孙元捧起义以来,面临的最大一次考验,由不得他不慎重。 说起来,应天的兵马,并不在少数,足足有三十万,可此时,他能动用的,并不多。 胡大海统兵五万,镇守湖广;耿炳文统兵五万,镇守江阴;常遇春救援池州,又带去了五万兵马,如今公孙泓能调用的,也就是十来万大军。 以十万对战四十万,而且还是两线作战,战线极长,如何能胜?没办法,公孙元捧只能召集手下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听说公孙元捧要开会,身在药庐的公孙剑,立刻披上铠甲,朝吴国公府跑去,结果还没出门,便碰上了坐在院中晒太阳的黛婆婆,黛婆婆眼皮也没抬,便问公孙剑:“小子,咱们不是又要搬家吧?” 公孙剑闻言,站住脚步,笑着对黛婆婆道:“婆婆放心,没必要,应天义军,虽然现在处境有些艰难,但还没到放弃应天的时候,放心,我父亲一定会想出退敌之策的。” “那就好,那就好,老婆子老了,实在不想再颠簸了,不然,这身老骨头非散架不可。” “婆婆,情况紧急,我先去了,先看看什么情况,再回来告诉您。” “去吧,去吧!” 等公孙剑进了吴国公府,大殿之内,已经站满了人,一进大殿,公孙剑便莫名感到一股焦躁,心咚咚跳,直到看到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还有心思坐在椅子上慢悠悠喝茶,这才好了一些。 看二人这幅模样,公孙剑感觉,这两位神机妙算的人物,此刻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应天,必定能够保全。 很快,公孙元捧便走上了大殿,在简单阐明应天如今的情况,朝堂之上,便是一阵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但却没有什么有用的主意,公孙剑抬头一看,此刻的公孙元捧是眉头紧皱,很明显,现在已经有些不耐烦。 便在这时,俞廷玉出列,对公孙元捧道:“主公,如今陈友谅势大,而且战舰极多,若是硬拼,我们未必未必能占到便宜,不如暂时投降陈友谅,再做他谋。” 这俞廷玉,是俞通海的父亲,也是公孙元境手下一员猛将,俞廷玉曾在韩宋韩林儿手下任龙虎上将军,上护国等职,公孙泓谋取江南之时,与儿子俞通海一起投奔公孙泓。 若说这俞廷玉提议投降陈友谅,是胆小怕事儿,起了二心,这根本不存在,完全是一门心思给公孙泓出主意。 俞廷玉刚刚说完,赵德胜便站了出来,连连摆手道:“俞老将军此言差矣,吴国公的仁义之名,已经传遍天下,再怎么样,也不能投降陈友谅这种不忠不义的逆贼啊。 陈友谅兵锋正盛,还有张士诚在一旁虎视眈眈,咱应天义军想臝,有些难,到不如,咱们暂且放弃应天,在做他图,我觉得,钟山这个地方就不错。” 听了俞廷玉和赵德胜二人的话,公孙泓并未答话,这两个主意,都不是他想听到的,正打算听听别人的意见,结果一扭头,便看到一直沉默不语,皱眉做思考状的刘伯温。 实话说,对于刘伯温的这幅样子,公孙元捧心里并不喜欢,但他却知道,刘伯温肚中,是有真才实学,如何解应天之危,心中多半已经有了主意,于是,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问刘伯温:“刘先生,今日朝会,你一言不发,一人独坐沉思,可是心中有了主意?说出来,大家商议商议。” 刘伯温闻言,拱拱手道:“禀吴国公,臣认为,无论是投降,亦或是撤离,都是馊主意。” “哦?此话怎讲?听你的语气,是要坚守应天,可应天现在就不到十万兵马,我们前有狼,后有虎,怎么坚守应天?”听了刘伯温的话,公孙元捧立刻来了兴致,他也更加确定,刘伯温有破敌之策。 公孙元捧说完,刘伯温出列,对众人拱拱手道:“诸位,这陈友谅与张士诚不同,短短几年,便打下诺大地盘,若是任其继续发展下去,迟早是咱应天的大敌。 如今陈友谅率二十五万大军来犯,想要一举拿下应天,对应天义军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但同时,也是一个天赐良机,若咱们能抓住这次机会,让陈友谅这二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必定能给陈友谅一个巨大打击。” “说是这样说,您说的道理,咱都明白,可咱们该怎么做,才能击败陈友谅呢?要知道,陈友谅可是有二十五万大军啊,这还不算发兵十五万,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张士诚。” 问这话的,正是老将俞廷玉,可没等刘伯温回答,公孙元捧便摆摆手道:“今日就到这里吧,退朝吧。”说罢,便站起了身,对着众人道:“刘伯温、李善长、冯国胜、冯国用、公孙文忠,你五人留下,其余人各自回各自岗位,等候命令。” 公孙元捧说完,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拱手应诺,正要离去,站在主位上的公孙元捧又说道:“我已下定决心固守应天,从今日起,再有敢言投降或者撤离者,定斩不饶!”说罢,便率先出了大殿。 公孙元捧没有让公孙剑留下,公孙剑自然不好厚着脸皮留下来,便走,便思考这刘伯温,究竟想到了什么计谋,可以解应天之围,自己在兵书上学到的那些谋略,一个个从脑中略过,又一个个被公孙剑否决。 不知不觉,公孙剑便回到了药庐,见公孙剑坐在石桌前一副皱眉苦思的模样,古灵儿知道公孙剑这是在思考问题,也不打扰,给公孙剑拿过来一壶凉茶,便坐自己的事情去了。 公孙剑现在,对应天义军的状况很了解,无论是战力,还是士气,说实话,与陈友谅比起来,都不占太大的优势,尤其是花云战死太平,更是给了应天义军当头一棒,让应天义军底层士卒议论纷纷,而他们的言论,大多是不看好应天义军能胜。 自己知道的情况,公孙元捧、刘伯温这些人不可能不知道,公孙剑认为,应天义军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需要一场大胜,来提升士气。 可这第一战,与谁开战呢?公孙剑认为,公孙元捧和刘伯温一定会选择陈友谅,这原因,也很简单,张士诚是应天义军手下败将,即便再打败他一次,对士兵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得意的,只有击败陈友谅,才能真正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