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一句话,长安所有的米铺都发生了‘粮荒’——每天就卖一百石米,二百钱起卖,价高者得! 就这样,长安的粮价成功在五天之内,突破了十数年来未曾达到过的三百钱一石,并以平均每天五十钱的涨幅继续飙升。 光是在过去十五天里,关中的粮商仅仅是把秋收时购买的存粮卖出不到一成,就收回了购粮成本的大半! 现在,唯一让粮商们感到恼火的是:储存粮食实在太费钱了··· 如果粮食不会坏,他们都想每天只卖一石米了! 那样,粮价就很有机会回到开国时那般,四千钱一石的巅峰! 出于对这个美好未来的渴望,关中粮商商议过后,在今晚一同来到安陵邑,拜访杜氏家主:杜苗。 杜苗出生于秦时荥阳的一户商贾之家,靠着在秦末之际,向各方人马售卖粮草起家。 光从杜苗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跟写做义军、读作强盗的军队做粮食交易,甚至能赚到钱,就可以看出,杜苗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商贾。 ——在乱世,粮食可比黄金珍贵的多! 杜苗却能让丘八**乖乖掏钱,而不是杀人越货,就足以说明他的能耐了。 如果手上没有一支足以让各路人马忌惮得武装力量,杜苗根本不可能活到刘邦登基,就更枉论靠着粮食生意,攒下第一桶金了。 这也是西汉初的常态:不只是杜苗,汉初但凡小有家祡的商人,其第一桶金大都来路不正。 不过,杜苗十分清楚,自己这样空有万贯家财,却无权无势的商贾,就像无根之萍,随时都有可能家破人亡——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所以,在财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杜苗已经开始尝试着将自己洗白,摆脱商籍了。 看着客堂内油光满面,推杯换盏的同行们,杜苗和善的淡笑着,不时举杯回应遥举酒樽敬酒的同行。 归根结底,这次长安粮价暴涨,获利最大的是杜氏! 在长安附近,杜氏虽然只有一个可容纳粟米五万石的粮仓,但在安陵、在霸上,几乎每隔几个县,都有一座座姓杜的‘农庄’。 农庄四周有家兵把守,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庄园四角均有数丈高的角楼,其上有三到五个家兵持弓而立,观察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在外人看来,粮商们的农庄,就是围起来的土地田亩,用来种地的而已。 但实际上,在座的关中粮商都很清楚——如果只是区区几百亩田,根本不需要大费周折的筑墙围成农庄,还派人严加看管。 粮商的农庄,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隐形粮仓! 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车车米粮从农庄中拉出;常人看了,也只当是农庄去年的产出。 但实际上,长安城远郊那一个个属于关中粮商的农庄,从来没有种过一棵粟苗! 在关中各地,杜氏至少有二十处农庄;其中最小的一座,存粮也不少于一万石。 而最大的那一座,就位于杜氏安根的安陵城外,存粮超过三万石! 靠着藏在各地农庄的共计超过四十万石粟米,杜氏才得以成为关中粮食市场的巨无霸、‘操盘手’。 这次,只要能让粮价成功涨到一千钱,杜氏手中的四十万石粟米,就将为杜氏换来铜钱四万万! 杜氏的家祡将在今年翻一番! 即便是对钱财已经逐渐失去兴趣的杜苗,也依旧为此心动不已——脱离商籍,可是个麻烦事! 要走通的门路,可都是九卿甚至三公一级的人物! 几千万钱,根本无法解决商籍,顶多就是在那些大人物面前卖个好。 诚然,陈平作为丞相,手掌天下户籍册,杜氏又是陈平的‘亲家’‘只要愿意,陈平一句话就能把杜氏纳入农籍。 可是都快十五年了,每次杜苗小心翼翼的提出,希望陈平将自己的商籍换为农籍的时候,陈平都顾左右而言他,死活不肯应下。 当杜苗不死心,接连数次提出的时候,陈平甚至会大发雷霆,言语间丝毫不给杜苗留体面! 究其原因,杜苗心中也是了然:谁都不希望摇钱树,脱离自己的控制。 但这回,事情却迎来了转机——陈平承诺,只要将这次的事办好,就帮杜氏脱离商籍! 擦了擦肥脸上冒出的虚汗,杜苗想着今日回家省亲的女儿,不由陷入纠结之中。 “粮价不可过五百钱···” 想起女儿从夫家带回的话,杜苗就顿感一阵肉疼——送上嘴边的肉,不赚就是亏啊! 但再想想收获,杜苗便下定了决心:光是户籍一件事,就值得杜苗付出大半家财了! 更何况··· 杜氏区区一商户,除了乖乖答应陈平的指示,难道还有拒绝的余地吗? 如是想着,杜苗在奴仆的搀扶下费力的站起身,挺着圆滚的肚子,对在座的宾客一拱手。 “诸位今日之来意,某知矣。” 闻言,殿内顿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杜苗圆圆的脸上。 只见杜苗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轻描淡写道:“某以为,吾等粮商身负关中百姓民之存亡,实不可行不义之举。” 言罢,杜苗眼睛微微一眯,扫视起堂内众人。 原本轻松愉快的气氛陡然消失不见,堂内大腹便便的商人们面色稍一变,目光复杂的左顾右盼起来。 只见左席稍稍靠前的一人笑着擦擦嘴边的油渍,站起身,对杜苗一拜,阴笑道:“吾等小贾,自是唯杜公马首是瞻。” “只是不知,依杜公之见,今岁粮价当为几何,方可使民安乐,吾等亦可略得些许薄财?” 闻言,杜苗眼色带上了一丝危险,目光紧盯出声之人:“某以为,粮价当以石四百五十钱,或为上策。” “田公可另有高见?” 那田姓商贾闻言,却是缓缓直起了微弯的腰,面带讥讽的环视着众人,开口道:“诸公且看。” “吾早言杜苗此僚,早已是朝廷走狗!” “诸公莫非仍要听信此人谗言,坐失此等良机?” 众人的目光再度集中在杜苗身上,似乎希望杜苗说些什么。 杜苗却只是深深看了那田姓商贾一眼,便淡笑着摇摇头,撑着肥大的肚子坐了下来,抿了一口樽中清酒,惬意道:“既如此,诸位且回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