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君枝分出了三十万两送到边疆,这次能在大败后迅速稳定,边疆战士功不可没。朝廷可以当做看不到,他不能。 有过要罚,有功必须要赏。 赏赐是皇帝给的,不是朝廷,更不是他柳君枝。所以当他把事情做好后,他可以预想到皇帝即将面临什么。他突然觉得,皇帝有那么点可怜,要这么多,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这边将士们弹冠相庆,那边文官却个个面沉似水,尤其是政事堂的那几位。 政事堂原本设在中书省,但是中书省属于内庭,要宰辅要进内庭有些不便,后来便迁到尚书省。此刻几位宰辅全部聚在政事堂,个个黑着脸,义愤填膺。 八位宰辅分别是: 尚书左仆射王怀维。这老头六十多了,属于琅琊王氏,真正的豪门大族。虽然年龄大点,但是精神矍铄,做事雷厉风行,走起路来都带风。 尚书右仆射荀旷。六十出头,个头不高,留着长须,颇有仙风道骨之象。他是颍川荀氏嫡系,三国荀彧的后人,也是豪门世家。 中书令司光禄。五十多岁,中等身高,身体纤瘦,脸上棱角分明,犹如天工斧凿,尤其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他倒不是大家族出身,凭着自己的能力做的宰辅。 门下左侍中杨呈辅。六十左右,典型的读书人,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类型。是弘农杨氏,最久的世家豪门。 门下右侍中王靖炀。五十来岁,典型的国字脸,颌下一缕青髯,眼睛很大且很犀利,看上去就是恩怨分明、非黑即白的人。出身于临川王氏,也算是大家族。 枢密使闻青符。六十左右,体型高大,一脸凶恶,看上去像是个武将,却是正宗的文官。他曾做过首相,之后罢相。因曾领兵平定叛乱,成为文官中最会打仗的人,复相后便做了枢密使。当然,这个所谓文官中最会打仗的人,也是文人这么说。至于是否真的会打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枢密副使罗崇绪。豫章罗氏,曾跟随闻青符参与平定叛乱,出了些主意,算是闻青符的心腹。闻青符任枢密使,就把他提拔为枢密副使,由此枢密院也成了文青符的一言堂。 至于最后一位枢密副使,则是已经身故的柳宏之,也是八位宰辅中唯一的武将。因柳宏之故去不久,朝廷暂时还没有另任。 这七人是如今大楚地位除了皇帝外最高的。七位大佬坐在一起,面色深沉,一言不发。王怀维是首相,他不说话,别人也不敢说。 片刻之后,王怀维道:“众位都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置?” 闻青符脾气大、性子急,大声道:“还能如何,钱已经拿走,此刻估计已经全部被分赃了,不能拿回来。但是罪魁祸首却不能不惩罚。” 王靖炀叹道:“陛下同意了,柳君枝也是拿着陛下的借条去拿钱。若说惩罚罪魁祸首,岂不是要惩罚陛下?” 闻青符道:“陛下又怎么样,做错了事,为何不能受罚?”他是老臣子,禧宗朝就已经任吏部尚书,之后入政事堂,又任首相。他进政事堂时,当今皇帝还是小孩子。在他心中,皇帝还是当初那个小孩,做的不对就该受罚。 司光禄道:“这事陛下固然有错,归根结底是因为柳君枝。陛下要受罚,稍微惩戒一番就行,柳君枝却是要重罚才行,否则以后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事来。” 其余众人纷纷点头。 王怀维道:“该如何惩罚?” 柳君枝已经就任燕柳军大将军,这是不能改变的事,不可能革职。别说皇帝不会同意,就是有些文臣也不会同意,毕竟这是太宗爷定的规矩,总有些人死守着规矩不知变通。 若是不能革职,别的惩罚又没有太大的用。品级本就是虚职,柳君枝刚接任,本就只是个五品将军。哪怕把他的品级取消,对他也没有一点影响。至于爵位,现在还没有呢。柳宏之的临国公由长子柳君松继承,与柳君枝没半点关系。 若说罚奉,他柳家需要俸禄生活?要知道在太宗爷的扶持下,柳家成为大楚最炙手可热的家族。又经过一百年的发展,俨然成为大楚最大的家族。每年将军府在家族产业上的分成都够他们花好几年了。何况柳君枝才从国库拿走一百万两,他们才不信他不克扣一些在自己包里。 这么一来,还真想不出什么能实质性伤到柳君枝的惩罚。七位大楚最聪明的人,居然面面相觑,一时说不出话来。难怪柳君枝敢大摇大摆的到国库拿钱,原来他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荀旷半晌没说话,此时半闭着眼,慢条斯理的道:“既然惩罚不了他,就去找陛下还钱。陛下的内务库并不充足,一时半刻拿不出一百万两。我们可以引导陛下让柳君枝代还。柳家不缺钱,想来应该能拿得出来。既然他想以陛下的名义赏赐将士,就遂了他的愿。” 众人眼前一亮,这招够狠。逼着陛下还钱,陛下还不了就让柳君枝还。结果就是柳君枝拿着自己的钱,用皇帝的名义赏赐将士,这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得不说,读书人就是坏,还找不到他们使坏的证据。所以说千万别得罪读书人,否则人家略施小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七位宰辅都觉得此计可行,纷纷点头。最后王怀维一锤定音:“好,我们这就去见陛下,定要让他今日就把钱还上。” 这么霸道,到底谁是皇帝? 方才还愁容满面的宰辅,此时红光满面的走出政事堂,浩浩汤汤的要去熏暖阁。七个中老年人,居然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可是当他们走到阁门,让守卫通报要见驾时,顿时傻眼了。守卫告诉他们: “皇帝病了……” 真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山还有一山高啊!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