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水浒新秩序

收拾河山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6778 2024-05-13 23:54
  拿下燕京后,大名府的同舟社总部便在社首的命令下,启动分批搬迁计划。  监曹曹首孙石是首批到达燕京的部曹官员,其人刚到燕京,便被徐泽喊来问话。  “石头,南边这段时间有哪些情况?”  孙石显然早有准备,当即拿出一个小册子交给徐泽。  小册子上零零碎碎记录了不少东西,近期的消息主要有四条。  其一,知大名府事詹度有上表劝进之意,又担心会打乱社首的计划,曾私下找孙石以言语试探;  其二,河北、京东大族北迁置地热情突然高涨,为争北上“指标”和分配好地,有人托关系找户曹曹首朱武,朱武拒见;  其三,列入第二批搬迁的教曹和书院尚未正式启动,就有不少河北、京东士子询问能否随书院到燕京旁听,还有士子询问同舟社何时再开恩科;  其四,梁子美身体不适,其长子朝请大夫梁严祖以照顾老父为名辞官,被梁子美驱逐出家门。  “呵呵,这些家伙们的嗅觉倒真是灵敏啊。”  这四条信息的“主角”是不同的人,所列之事有公有私,但都是围绕一件事情:  同舟社北伐即将大功告成,徐泽取代赵氏坐天下之势已成,想要政治投机就必须抓住这最后的绝佳机会了。  只是,有的人做得巧妙,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有的人却做得太粗糙急切,有些上不了台面而已。  人性趋利,自古如此。  指望这些“聪明人”老老实实听从安排,不琢磨人而专心琢磨事,是不现实的。  以詹度的异常表现为例。  其人并非徐泽的嫡系,由出任边地的知真定府事改为知北京大名府事,算是升迁。  但詹度应该很清楚,真定府直面蔚州和赵宋河东两面,位置极其重要,必须用同舟社放心之人。  而其人被调到大名府,也是因为同舟社总部在大名,好将他放在总部眼皮底下架起来。  现在总部即将迁徙至燕京,形势再次发生变化。  詹度之职位不仅敏感,还远离燕京的同舟社总部,却靠近东京的赵宋朝廷。  其人有意上表劝进,主要还是表明自己绝于赵宋而一心只为同舟社做事的态度。  其实,不止詹度,拿下燕京后,军中将校就已经在讨论此事了,被徐泽压下。  詹度懂得明哲保身,清楚以其人在同舟社的地位,绝对不能抢此等“头功”,才会先私下试探社首铁杆嫡系孙石的意见。  同舟社发展到了如今这一步,建国已是必然。  徐泽也不是做事扭捏的人,该即位时自会即位。  但现在南京道刚取,尚未完全安定,这事还要再往后推一推。  劝进是为人臣子者表忠心捡功劳的绝佳时机,但也不能乱劝。  哪些人能上表,哪些人不能上表,能上表的人又该以什么样的顺序上表,都有不成文的“规矩”。  同舟社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已经很少有具体事务必须徐泽这个社首亲力亲为了。  其人的主要精力用在制定规则和战略,考察选拔维护规则和执行战略的人选上。  劝进是此时建国前必走的形式之一,也可以是徐泽考察治下有效手段。  “好吧,这些事我已经知道了,燕京与之罘、平南、诸城和大名等地的情况都不同,我们以后一段时间要立足于此,你要抓紧时间将监曹的相关职司完善起来。”  孙石点头,退下,徐泽又命林完喊来外曹曹首王四。  因为外曹的很多业务和军事情报有关,所以王四直接随大军行动,比孙石到燕京的时间更早。  其人在社首传唤之前,正处理完开封府刚报上了的情报。  一进官厅,王四就立即拣重点说汇报。  “开封城中已经传开了同舟社北伐底定燕京的消息,民间热情极高,但朝廷的表现异常冷淡,我估计王黼坚持不了多久。”  “这厮心思重啊!”  拿下燕京后,徐泽就立即向赵宋朝廷报了捷,并命外曹在开封展开宣传。  其目的当然不是请功讨赏,而是为了同舟社下步的战略铺开宣传。  至于赵宋君臣的矛盾心理,也很好理解。  同舟社北伐成功固然是好事,开封军民至少不用再担心北虏会随时南下了。  但徐泽全取燕云,一血赵宋百年之耻,便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  只要稍加运作,即可盖过得位不正的赵氏,获得“大义”名分。  东京城中的赵官家之所以能在祸害天下这么久后,还可以赖在龙椅上,靠得是虚无缥缈的“大义”。  现在,连“大义”都快没了。  该怎么办,赶紧禅让么?  所以,站在教主道君皇帝的角度,平心静气地接受同舟社北伐成功的事实是不可能的。  但赵宋朝廷不是赵官家一个人的朝廷,徐泽大势已成,别有心思的大臣肯定大有人在,面对同军攻下燕京的消息,不应该表现这么冷淡才对。  朝廷异常反应的背后,最大的可能是王黼可能已经失势,或者,其人又与赵佶勾搭在一起了。  徐泽其实不太关心赵宋朝廷对北伐成功的反应,也不怎么关心王黼的命运。  他要的只是在北伐的关键时刻,赵宋别拖自己的后腿就行。  现在,同舟社已经在燕京站稳脚跟,王黼也不是自己的亲信,双方当初的合作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赵佶既然想闹,就让他闹吧。  等得就是你们闹!  放下赵宋朝廷之事,徐泽又问起辽国朝廷的处理情况。  “辽国遗臣的分化、渗透怎样了?”  “计划比较顺利,辽人安心了不少,很多人怕去见天祚帝,主动卖身投靠,我不敢收太多,只安插了三个钉子。”  “嗯!”  徐泽点点头,认可了王四的想法。  李处温、萧德妃率众投降后,经过甄别,同舟社吸收了一批愿意做事的辽国旧臣,又整编了部分辽军。  但剩余的辽军、宗室、特权贵族和百官还有近两千人。  除了军队,其余全部被集中看管并强制劳动。  这些人初时不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的命运,还老实了几天。  但日复一日的劳作不是这些贵人受得了的,见同舟社讲规矩后,便有人开始挑事,软磨硬抗同舟社的改造行动。  徐泽自不会心软,下令杀了两批不服管教的北辽遗臣后,剩余的人员才真正老实下来。  王四见社首没有疑义,乃问道:  “耶律淳是不是该下葬了?”  “可以。”  当日,耶律淳刚刚咽气,尸骨未寒,同舟社的前锋就打到了燕京城下。  慌乱中,辽国百官只顾着投降新主子,自然没有人也没有时间将耶律淳下葬。  徐泽进城后,急于稳定城中秩序,也没时间处理这位篡逆的后事。  其人只是受降后,应萧德妃的乞求,派人给耶律淳打制了一副棺椁。  并在城中选择了一处绝户民房,作为其人的停灵处。  契丹人建国后,主动接受汉人礼仪,又融入了很多佛教的规则。  人死之后,也是要遵守“斋七”之习俗的。  但辽国已灭,同舟社诸事繁杂,为耶律淳守灵的只有萧德妃和太监、宫女各两名。  自不能真遵照俗礼,搞什么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就七日作一次佛事,一直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再除灵  萧德妃主动请求“次七”之后便择日将耶律淳下葬,以入土为安。  耶律淳曾经一度被辽人当作中兴大辽的希望,为他谋立篡位而摇旗呐喊,甚至慷慨赴死的辽地豪杰不计其数。  但实际上,其人不过是面对大辽无可挽回的山河日下之势,辽人集体幻想出来的虚假英雄而已。  耶律淳篡位前,曾受天祚帝之命都统诸军对抗金国。  其人到达前线后,却长期顿兵不前,不仅没有尺寸之功,还一手制造了怨军哗变。  面对社稷覆亡的危难,耶律淳倒是挺身而出,担起了国人对其期待的责任。  但其人篡位后,对内不能团结统合朝野力量,对外也没打赢反侵略的战争,自己还荒唐地死于兵败后的惊吓。  这样的无能之辈,最大的价值,也就是充当凝聚部分辽人之心的旗帜。  而随着同舟社接管燕京后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落地,这个所谓的“人心”,也只剩下了总数千余人的天锡亲卫、辽室宗亲和朝廷百官了。  实际上,这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厌倦了担惊受怕的逃亡生活,只想安定下来。  见识了同舟社带来的秩序后,这些人也很想向徐泽效忠,留下来为同舟社做贡献,只是徐社首不愿意接收罢了。  说白了,人死如灯灭,作为亡国的伪帝,耶律淳的后事再怎么草率,都没人敢嚼乱舌头。  无论是徐泽对失败者的“宽容”,还是萧德妃为了亡夫的含垢忍辱,都是为了在世之人的利益。  萧德妃是为了保住大辽宗室,徐泽则是为了尽快安定燕地人心。  二者逢场作戏,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  但为耶律淳下葬,却不是萧德妃一个女子能操持的,徐泽想了想,补充道:  “这事不宜由耶律大石牵头,就让耶律定主持吧,你去跟他说。”  “明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