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水浒新秩序

大同天下 第十四章 你国内政何须问朕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7558 2024-05-13 23:54
  赵宋使团在出使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和羞辱,即将回到国都了却还要受本国军头的气,王黼位列三公地位尊崇,也是有脾气的,当场没发作只是为了回京后再报复。  只是,回到京城了解到大宋这段时间接连发生的内乱后,王黼便绝了告河北路招捉使李成的恶状,请求天子严惩其人的想法。  王太傅很干脆地略去了这一路的曲折,直奔正题汇报此次出使大同的丰硕成果。  坦白地讲,抛开使团成员在隆德府受到的一点完全能够接受的惊吓、劳累和羞辱,这趟出使确实可以说得上成果“丰硕”。  正乾皇帝开出的议和条款虽然苛刻,却是当前大宋朝廷最能够接受的条款。  怀州、卫州和安利军等地本是护卫京师重地的外围屏障,割给大同以后,大宋首都开封府将直接暴露在同军的兵锋之下,这条原本是朝廷最无法接受的条件。  但现在这些地方已经被乱兵起家的军头李成实际控制,看看隆德府在同军入驻前后的变化就知道,单论破坏力的话,乱军远比同军更可怕。  徐泽行事肆无忌惮,可总体还是讲规矩的,不会搞不教而诛,只要遵守大同的规矩就不会有事,就算要打仗也会提前宣告,打得明明白白。  乱军则不同,完全没有规矩,也没有底线,真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朝廷当前既没有力量也不敢驱赶拥兵自重的李成,将河北之地全部割给大同,便是让有秩序的同军替代无秩序的乱军掌控京畿外围。  如此理解,似乎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何况,以同宋两军的巨大实力差距,以及之前双方数次冲突的实际结果来看,同军只要想进攻,宋军也根本守不住缺乏地利的怀州、卫州和安利军三地。  还不如退到黄河以南,再集中人力物力,依托天堑构筑更加坚固的防——  好吧,在宋军正面打不过同军京东路也已经丢失的情况下,朝廷即便沿着黄河构筑再坚固的防线都是徒劳。  但大宋真的没得选,一切的一切,都得先渡过了眼前的危机再说。  当前形势对大宋如此不利,正乾皇帝不仅没有趁火打劫,还愿意控制同宋两国之间的正面冲突给大宋喘息的机会,就是最好的消息,这都不满足,还想奢望啥呢?  经过紧张的合议,大宋君臣达成了共识——全盘接受大同帝国开出的条件。  嗯,就是全盘接受。  所谓全盘,自然也包括在东京城玉清神霄万寿宫旁建设归来阁,并由教主道君皇帝每月亲自超度一事。  这事关乎天子颜面,臣子们不敢置喙,但教主道君皇帝雅量非常,仅仅犹豫了半晌,就答应了这一条款。  赵佶的想法并不复杂——对徐泽开出的条件不要讲价,不要讲价,千万不要讲价!  否则的话,不仅讲不下来价,还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这是大宋与大同之间多次外交争端失利后得出的惨痛教训,教主道君皇帝可不想再“请”徐泽带兵来开封府了。  上一次徐泽借归来人之事带兵南下,朝廷就是派皇太子为质才劝退正乾皇帝。  若是再来一次,难道真要天子亲自前往同军营中?  这如何使得!!!  而且,徐泽说得也很对,论超度祈福这些神鬼之事,当世这么多国君之中,没有任何人比他赵佶更专业。  须知道,正乾皇帝眼光奇高,不是谁都能得到他的认证的!  自己最擅长又热爱的专长能得到正乾皇帝认可,应该很高兴——吧?  大宋如今内外交困,议和之事一旦定下,就不宜再起波折,只能辛苦才回来的王太傅再跑一趟河东路了。  王黼时年四十五岁,正值从政者的黄金年龄段,加之身体底子好扛得住,相对于正乾皇帝的格外关照每次出使都有大功,这点苦根本算不了啥。  其人担心的是占着卫州的李成不会老实听从朝廷调遣,若是自己出使期间再搞出大事可就麻烦了,乃请求天子先定下针对李成的方略再答复大同。  卫州的位置极度敏感,李成这贼子又手握重兵,让朝廷投鼠忌器,一个应对不好就会捅出天大的篓子。  幸好大同对河北剩余军州提出了领土主张,与李成形成了天然的冲突,刚好可以为大宋朝廷所用。  不然的话,以大宋如今的形势,朝廷还真很不好处理李成。  只有借着大同割占怀、卫、安利三地的时机,请求正乾皇帝出兵,宋同两国内外夹击,一举拿下李成,不然的话,恐酿成大祸。  王黼此议确实老成持国,教主道君皇帝也不是没有见识的庸人,当即从了其人之情,定下处置李成的方略。  因担心惊动了李成,再次出使大同时,王太傅便没有走卫州,而是带着人先向西行进入郑州,再转道向北到达怀州。  幸好大同帝国反应迅速,得到使团护卫营的汇报后,徐泽就立即命令秦明率军出太行山占领了怀州。  使团渡过黄河进入怀州时,本地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有同军护卫,至少不用担心李成部乱兵了。  正乾皇帝的车驾也到达了正在重建的隆德府,得知赵宋使团再次到来,便通知秦明派人送过来,倒是让王黼等人又少了来回几天的路程。  四年前的大名府危机,徐泽率大军威胁开封府,王黼与赵楷奉诏入同军营地议和。  为了震慑王黼,徐泽直接抛出整整一册其人的阴私情报,就连王黼与徽猷阁待制邓之纲小妾李氏私通的事都被同舟社摸得清清楚楚,令后者极为震惊和恐惧。  此事早在王太傅心中留下了极深的阴影,导致其人一直不敢跟正乾皇帝耍心眼。  随着大同逐渐凌驾于大宋之上,明里暗里投降大同出卖情报的人只怕更多。  在大同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面前,大宋几乎就是透明。  王黼很清楚朝廷有求于大同,就得先摆正态度,因而很自觉地将自己回京后了解一切汇报给了正乾皇帝。  汇报的过程中,王黼犹不放心,两次偷瞄了正乾皇帝,却见徐泽的表情没有半点变化,吓得其人赶紧缩回脖子。  王黼情知大同对大宋渗透极深,根本不差自己提供的这点情报,越是如此,其人就越告诫自己要老实,绝不能在正乾皇帝面前耍花招。  实际上,在赵宋使团来回奔波的这段时间,大同情报司就汇总了各方面的情报,已经大致得出了赵宋国内正在发生的内乱。  “如此说来,赵佶是同意了朕提出的几条议和条款?”  徐泽的话让王太傅如释重负,看来正乾皇帝还是很满意自己的态度,并没有因为大宋内乱四起就趁火打劫,这趟差事自己的功劳已经拿稳了。  “回陛下,教主道君皇帝答应了所有议和条款。”  王黼有意表现,生怕正乾皇帝没听清,特意在“所有”二字上下了重音。  所谓无利不起早,徐泽自然知道王黼如此卖力,应该是赵宋朝廷有求于自己。  “说吧,赵佶是不是有什么想求朕?”  王黼大喜过望,赶紧顺着徐泽的话往下说。  “陛下圣明,教主道君皇帝怀疑泽、怀、孟等州的百姓逃荒与李成有关,且其人擅离防区,肆意兼并友军,罪大恶极,朝廷有意,有意请陛下派大军剿灭此贼。”  见正乾皇帝不置可否,王黼又赶紧补充。  “请大同出兵的费用另算,教主道君皇帝愿提前支付。而且,我国也会出兵,一起夹击贼军。”  其实,徐泽早想到了赵宋君臣肯定会防着李成,却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如此无耻,甚至不惜请动自己这个外敌出兵助剿,也要除掉本国拥兵自重的军头。  “若是你们也出兵,选何人为帅,可敢与我军协同作战,就不怕同军趁机攻入开封府灭掉你国?”  王黼被徐泽的问话噎住了,稍微知兵点的宋臣都知道同军早就有攻入开封府的能力,却一直没有这么做。  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绝大部分都倾向于大同立国时间太短,尚未完成内部统合,还没做好灭掉大宋接手整个天下的准备。  尽管这个猜测基本接近事实,但毕竟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测。  就像三年前赵宋君臣猜测大同刚刚立国肯定不敢大军南下一样很不靠谱,大同帝国的一切都脱离了常规,不能用一般常识去推测。  王黼当然也想过大同会南下灭宋,甚至还想做带路党,却没有想过正乾皇帝现在就有灭宋的意思,顿时目瞪口呆。  幸好徐泽不相信赵宋敢出兵,本意只是奚落做事黏糊赵佶,倒是没有继续为难作为使者的王黼。  “哈哈哈,王卿放心,朕既然接受了你们的议和之情,就不会再轻易更改。  怀、卫两州和安利军既已割给大同,我朝自会立即派兵接收。  至于李成,为私利而恶意散布传言,致数州百姓流离失所,其中损失难以估算,如此祸害天下者就是同军要坚决打击的对象,其人就算投降了,照样得严惩!”  王黼多次出使,大略清楚徐泽的一些说话习惯,明白正乾皇帝这就是警告教主道君皇帝别再作死,千万别继续做祸害天下的事。  其人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已经完成,赶紧伏地大拜。  “谢陛下!”  徐泽的话还没说完,继续强调道:  “但两军缺乏互信,难以协同,你国就不要出兵了,谨守防区即可。不然的话,万一大战之时,再闹出大军临阵崩溃乱军趁势攻入东京城的事,朕救还是不救?”  正乾皇帝的话令王太傅颇为尴尬,但以大宋禁军的整体素质而言,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而且几率还不小。  大军在离京城这么近的地方一旦兵败,后果难以想象。  其实,其人也很清楚,教主道君皇帝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想法。  只是堂堂大宋平定不了本国的内乱,居然要请求敌国大同出兵,为防止同军借机攻入开封府,才不得不建议两军协同。  以此证明大宋不是没实力攻打叛贼,只是叛贼所在的位置敏感,怕引起大同帝国的误解,才约定一起出兵。  本来就没影的事,现在又得到了正乾皇帝的明确拒绝,自然是好事。  事情办妥,临到要辞行,王黼又想到另一桩事关两国的大事,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直接问正乾皇帝。  “陛下立国后,教主道君皇帝以开封靠近大同边境为由多次要求迁都,此番割了河北三地,等南阳事了,怕是又会重议此事,外臣斗胆请示陛下,该如何应对?”  同军全取河北之地后,与赵宋的首都开封府就只隔着一条黄河了,东西两面的京东、河东两路也被大同拿下,东京对大同几乎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赵佶要是还有胆子待在东京城中不走,那还真要怀疑他是不是姓赵了?  因而,对赵宋迁都一时,徐泽早有预料。  事到如今,对大同来说,赵宋迁不迁都影响都不大。  甚至,迁都更好,毕竟一个两百余万人的超级大都市,一旦改朝换代,不再作为首都存在,必然是要衰落的。  更关键的是旧王朝的首都还是各种旧势力盘根错节之所,要是完好无损的转交给大同,后期治理的难度不要太大。  “此事乃是你国内政,何须问朕?”  正乾皇帝拒绝做出指示,但没有指示就是非常明确的指示,以王黼聪明的头脑,自然当即就想明白自己该如何做了。  “外臣鲁莽!”  :。:  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