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167章 水军陆战队
以前魏军也打过登陆作战,比如说建业和公安的渡江之战,并且都取得了了成功。 不过相对于这种岸对岸的登陆方式,显然是不适于西陵之战的,尽管说魏军已经掌握了长江的制水权,但西陵的对岸,基本上都是险峻的峡谷悬崖,魏军根本就无法在岸边立足,也就无从谈起从这里开展渡江作战了。 再加上西陵江面的江水过于湍急,这里是长江三峡的最后一段西陵峡,江中险滩林立,水流湍急,即使是有经验的船夫,行之这一江段的时候,也得倍加小心才行,否则的话,撞到那些险滩暗礁之上,便是船毁人亡,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这样的江面,魏军的战船虽然可以通行,也可以利用水军之力封锁航道,让蜀军的船只无法在长江之中航行,但他们却不可能对坚如磐石的西陵城构成任何的威胁,想要在西陵复制建业渡江的壮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曹亮却是另有想法的,在建业和公安的两次渡江作战之中,魏军水军其实只充当了一个摆渡者的角色,水军的战船,也只是当做渡船来使用的。 现在受西陵的地理条件所限,曹亮也没办法在西陵完成渡江之举,便这并不妨碍曹亮直袭西陵的计划。 在这个计划之中,水军当然是当仁不让的主力之选,水陆联合作战也将会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模式。 以前的渡江作战之中,水军充当的角色也仅仅只是渡船的作用,其运送距离也仅是相当于江面的宽度,而此次水陆联合作战的距离,将会从江陵到西陵,近两百里的路程。 这对魏军而言,将会是一场全新的考验。 当初在巢湖建立水军的时候,曹亮可不光是打造了一支船队,而且是在水军之中建立了一支陆战队,否则的话,单单是水军,可用不着七万五千人的编制。 曹亮在水军之中,挑选了两万人作为陆战队,分别设为陆战左营和陆战右营,每营一万人,其编制组成几乎和步兵营相当,各由一名校尉来统领,归水军都督王濬统一来指挥。 虽然水军陆战队来自于步兵,但其作战模式却和步兵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具备水陆两栖的作战能力,可以利用水道,对敌人的目标进行远程长途奔袭。 以前的渡江登陆作战,虽然也是步军和水军的配合,但两军配合起来却是相当的生疏,水军船队最多也就是承担一个摆渡的任务,在渡江登陆作战之中,并没有多少的存在感,担负主攻任务的,还是步兵部队。 但水军陆战队却是完全不同,首先它是水军下属的编制,和水军队伍同属一个战斗序列,并且常年在一起操练,两军的契合度相当的高,配合起来也是十分的娴熟。 更关键的是,由于水军船队和陆战队都归王濬统一指挥,那么在作战的时候,就不存在需要协调指挥的问题了。 水军陆战队在水-->> 军建立之初就已经是存在了,只不过为了保密起见,对外没有宣称罢了,而且在其后的两次渡江登陆作战之中,担任主攻任务的,都是野战部队,所以水军陆战队一直没有现身过,籍籍无名。 就连魏国这边许多人甚至都不知这支队伍的存在,更别说吴国和蜀国了。 曹亮一直让水军陆战队处于一个隐身的状态,就是想将来有机会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毕竟在许多人的眼里,水军船队只能是在水面上逞雄,根本无法上岸。 曹亮组建水军陆战队的初衷,就是要改变这种水军无法上岸的状况,一支真正有威力的水军,不光是能在江河湖海这些水面上扬威称霸,而且必须具备水陆两栖的攻击能力。 水陆两栖作战,并不是水军和陆军的一种联合,而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曹亮当初授意王濬组建水军陆战队,就要求王濬全面建立起一种远程投入兵力,并且具备攻坚的能力,水陆两栖的配合,必须要娴熟而灵活,战法变化多端,进可攻,退可守。 王濬一直严格地遵从曹亮的旨意行事,高标准严要求的打造这支水军陆战队。 以前王濬一直担任中军副都督,对步军的操练并不陌生,尽管组建水军陆战队是一种全新的任务,但有以前当步军都督的经验,王濬在建设水军陆战队方面,还是游刃有余的。 王濬的特长就是勤敏好学,肯用心钻研,这次他出任水军都督之后,在许多人看来,这是相当的突兀的,毕竟以前王濬从来也没有水军作战的经验,如何能胜任了这个职位? 但出乎意料的是,王濬不但胜任了这个职位,而且干得十分出色,可以说王濬的改型十分的成功,众人都赞叹曹亮的眼光竟是如此的独到,在魏军诸将之中谁都没选,就选了王濬。 事实证明,曹亮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没有其他人比王濬更适合水军都督这个位子了。 王濬这两年来也是兢兢业业,为了水军的建设殚精竭虑废寝忘食,而水军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魏军水师不但在建业的渡江作战之中协助陆军成功渡江,而且在彭泽湖水战之中,一举重创了吴国水军,从而将长江的制水权牢牢地掌握在了魏军的手中。 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啊,要知道吴国立国六十年(从孙策建立江东基业算起),凭借着的,就是水军之强,正是因为长江天险的存在,孙吴才安稳地守着江东的半壁江山。 如今魏军水师的强势崛起,彻底地粉碎了吴国的割据之梦,没有王濬的水军,魏国如何能渡长江如履平地,所以说,魏国水军是灭亡吴国的第一功臣。 此番进军西陵,局面打不开的时候,曹亮又想到了水军力量,水军陆战队成军多年,一直寂寂无名,现在,也该是他们扬威于天下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