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三十九章 思想 风气 国运——心学和理学
“理学,这的确是一个让很多人,尤其是现代人看不上的这么一个学派,看不上他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限制了所有人,不想让人的欲望得到释放。 这种压制欲望的学派,那一般对于普通人都很不友好。 但就以现在这种局面来说,成天对着理学骂娘的,一般是压根没看过理学也不知道儒学的进程。 而对着阳明先生的心学一顿夸奖的那基本上也是压根没看过心学的。 至于一边使劲儿踩着理学,一边拼命抬高心学的,这不但是没看过这两个学派,恐怕他连历史都不是很清楚。 这话说的有些武断了,但平心而论。 骂理学的那些人偏偏又无比的喜欢横渠四句,这是事实吧。 骂理学的恐怕也不喜欢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甚至不会喜欢儒学,这也是事实吧。 至于捧心学的....有几个知道陆九渊这个人的? 最重要的一句,嚷嚷心学天下第一的那群人,恐怕在孔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本恶之中,没有几个人会去选择性本善论吧? 至于一踩一捧,说实话,心学本就是理学的加强版,或者说天才版。 如果不去弄明白理学到底是什么,心学的门你都进不去,如何说去喜欢? 理学,心学,这本就是同出一门,都是宋明理学的支脉,心学的创始人和程朱理学的结合者身处同一时代,互相齐名天下。 同时两个人之所以走出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也是因为两个人互相探讨补充,却又不认可对方的一种结果。 踩一捧一,说实话阳明先生王守仁都干不出这种事情来。 还是从后往前说,在说理学和心学的时候,咱们先说说心学的问题。 作为一个真的去看了部分理学也看了部分心学并且有一定基础的人,我郑重告诫诸位。 心学,普通人就不要去学了。 说句实在的,你学不会。 有人对心学的评价是,小众文化,这个东西我不能说对或者不对,但为什么我这么肯定的说,嚷嚷着心学的那群人看不懂心学,或者说压根就没看心学。 甚至还断言他们不认可儒家的性本善论。 是因为现在喜欢心学的那些人,八成都是因为两个字“功利”。 至于嚷嚷的那群人,九成都是在吹牛逼。 恐怕连心学提倡的是,人人皆是尧舜,也就是说他们对普通人很友好,从根子上,你可以说他认可的是佛家和儒家的人性本善。 甚至还要更加的极致一些,所以我说那些一遍推崇荀子的性本恶,一遍吹捧心学的就是在那里吹牛逼。 以为如果不是,那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人有点精神分裂了。 先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王阳明,喜欢心学,甚至将这个“小众文化”愣是变成了一个传统的国学? 这一点我就很佩服《明朝那些事儿》了。 作为将明朝正式拿到了所有人面前的一本非学术类的通俗读物,他真的创造了一个自己的流派。 而且其文笔上佳,语言诙谐幽默,让很多人真的去将明朝了解了起来。 当然,也让明朝成为了三国之后又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热度极高的话题。 当年明月不愧大神。 而在那些事儿里面,当年明月就非常的推崇阳明先生,同时对其的描述也非常的精彩和详细。 这一点他真的非常的赞。 在书中,他介绍了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然后就如同人生开挂一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宁王之乱,熄灭匪徒大患,建立诸多不世功勋。 之后那一句“一生俯首拜阳明”就成为了很多人都口头禅。 而且之后的明清的许许多多成功人士对于阳明心学推崇备至。 这些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可这些同样就给了人们一种错觉,阳明心学似乎不再是一门学术,他似乎成为了一本必胜的秘诀一般。 只要你读懂了学透了阳明先生的心学,你就一定能够成功一样。 这个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这个那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噱头,而且是很好的商机。 书店,网络,还有培训班,有那么一段时间,似乎遍地都是这玩意。 而且受用者不计其数。 但是你真的去学了去看了就会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我这才是最正宗,最正确的心学,他们的都错了。 而内容,却又似乎都不一样。 造成这些的原因先放在一边,从这里面你就能够看出来,真的去学习这玩意,或者想要去学习这玩意的,基本上就和两个字脱不开关系! 功利! 他们都是抱着成功的心去的,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从这里面成功,而不是从这里面研究出什么学术来。 你又不是什么教授专家,你研究出来了,谁看啊? 所以,功利就成为了驱动他们成为韭菜的源头。 而一群抱着功利之心的学生,一个言之凿凿的讲师,这玩意让我想到了另一门学科,成功学。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阳明先生有什么问题。 对于心学,还是那句话,普通人不要去花费太多的心思去了解它了,因为你搞不懂。 相比较于阳明先生总结出来的大成心学,其实我个人更觉得他适合用“奥数”来形容。 数学大家都是明白的,而且或多或少大家都去学习过。 那么奥数,并不是说是个人就能够看得懂的,学好奥数,这个需要一个叫做天分的东西。 比如在数学上最出名的一个题目,一个蓄水池,他在进水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放水,那么他多长时间能够将水放掉。 大家应该没少那这种题目开玩笑吧,哪里有一个池子一边放水一遍进水的,脑子进水了吧! 嗯,但我换个说法。 前一阵子某个大城市遭遇了特大级别的暴雨。 那么请问,这个城市有N个排水口,这些排水口的排水量是如何,然后它们也有堵塞,下水道也有拥堵。 那么请问这个城市所能够承受的降雨量是多少? 在多少降水量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在多少降水量的时候,这个城市就会变成水灾? 这么说,你能够理解蓄水池的问题了么? 而蓄水池就是排水量的基础,最基础的版本,你连最基础的版本都没玩明白,让你去做后面的,你做得出来么? 心学,他的理论我先不一一列举了,最起码他融合了大量的佛学,那些喜欢道家厌恶佛家的,你们可以放弃了。 他的根子是儒学,嗯,那些不顾一切讨厌儒家的,也可以放弃了。 最后他和理学是师出同门,在底层上他们也是有互通之处的。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要学明白心学,不是说你有良知就可以了,你得明白什么才是所谓的良知。 心学里面有一句很著名的诗,你们可以听一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这里面就有那句心学的入门所需,知善知恶是良知! 你得知道什么是善恶。 而这个,你确定你知道么? 路边上倒下一个老太太你扶不扶,这是善还是恶? 一个外国人对一个夏国人抬手做了眯眯眼的动作你揍不揍他,这是善是恶? 自己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你是要自己的利益,还是要集体的利益? 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时代是不同的,对于善恶的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有个词儿叫做,好心办坏事。 所以说善恶不是那么简单的理解,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你要知道,徐阶靠着心学干掉了严嵩,那是因为他自己的境界在那里,他知道自己的良知善恶在哪里。 所以他成功了,阳明先生也是一样,他有自己的道路。 他悟了。 那么你悟了么? 挣钱是王道? 这要是悟了,你也就挣着钱了,你也不说这个了。 为什么不支持普通人去学习心学,是因为你如果不学也就是少了个吹牛逼的渠道。 你学了,而且还学进去了。 那么心学所谓的致良知,说到底就是让你根据你自己认知的所谓正确,然后百折不挠,知行合一下去。 这是什么意思? 嘉靖觉得自己还要修仙成功长生不老,然后就能够让大明的天下长治久安,自己就能够耗死所有的对手成为世间最强。 然后他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了。 这个东西,你一旦进入了其中,你自己是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对还是错。 只是在你的世界里,这么做是对的。 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影视剧里面的城市之光也是一种心学。 而就因为心学的出现,导致了心学理学的两极分化,心学影响的不仅仅是那一代人,后期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在腐朽的旧时代和崭新的新时代里面,太多的人坚持认为保住已有的成就才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坚决的抗拒新时代的到来。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学? 那么心学如此,理学又如何? 这宋明理学,那程朱理学,难不成就是一个正确的? 当然不是,心学这明朝的东西都不是全对,那宋朝的理学他就能够全对,这不是和恢复两千多年前的儒家一样扯犊子么? 但话又说回来了,理学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不管理学有多么的让人反感,他都一定会出现在夏国的历史之中,并且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说理学之前,要有两个问题。 其一,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两句话是不是适用于人类? 其二,儒家为什么要频繁的更新换代。 这两个问题就是理学的根源。 很多人都讨厌儒家,有人喜欢道家无为,有人喜欢法家严苛,还有喜欢墨家,说那玩意和发明创造有关系,也有说喜欢农家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总之就是不能喜欢儒家,这玩意没用,禁锢思想,拖累了我夏国历史的发展。 嗯....不能反驳你们,但,一个包含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那康雍二帝的这么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 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一点,这也很奇怪啊。 然后又有人说了,他们不是没发现,他们是没用! 秦始皇和齐儒那相爱相杀的,汉太祖高皇帝在礼法上也颇有地位,武帝就不用说了。 至于后面,那个敢说不知道儒家? 他们为什么不肯将儒家废除,还让儒家带出来一个个名臣名相甚至还有儒将这种说法。 这不是祸害人么? 一个两千多年愣是没能断了传承甚至愈演愈烈的学术,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学术? 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不是到了儒家这里他就失效了? 如果想要明白这一点,那么就要看第二点了。 道家还是那个道家,法家还是那个法家,为什么传承最为坚挺的儒家却是频繁的去遭遇更新换代之事。 从孔子不敢称儒却设立仁礼,到孟子的民为贵,到荀子的性本恶,法相随,最后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然后数百年之后还要由何晏发起以儒释道的玄风,最后经历宋明理学之中理学和心学的两大分支学术。 最后的最后,在明末还要引领出三大宗师的明末思想大爆发,以及王夫之先生的气宗学派。 儒家的变迁一直在不断的继续,不断的出现。 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先天不足! 我们要知道儒家在前期和后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位。 儒家的前期备受打压,尤其是被道家和法家压制的和孙子一样,根本就没有复起的余力。 到了中期出现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却是留下了术而忘记了道。 同时法家和道家仍然牢牢地保持着一方。 但是儒家到了后面,以术御道也好,亦或是用什么其他的名词来解释也好,儒家占据了天下绝对的主流。 其他所有流派不敢望其项背。 那么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儒家发展变迁的这么一个过程。 曾经坊间传闻,孟子和庄子辩论,被庄子驳斥的体无完肤。 股阿奴这个传闻的出处我实在是找不到了,但如果孟子真的撞上了庄子的话,他的确有很大的可能被驳斥的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并不是因为孟子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彪悍,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儒家,他有着天生的缺陷。 那就是核心! 我们所熟知的儒家,以仁义为核心,以礼为核心,要么就是要去复周礼,要么就是要恢复井田。 可,这不是核心,这是理念。 说得直白一些。 道家的核心很简单,天道! 道家认为一切的源头都是道,也就是天道,万事万物是因为天道的规律,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规律,然后按照这个规律行进下去。 比如,你不吃饭就会饿,这是调到告诉你该吃饭了,你明白了,然后去吃饭。 这,就是最简单的道。 那么法家是什么? 法家一分为二,一个是管仲的法家,其理论与孔子贴合,但真正让法家崛起的是商鞅他们这些新法家。 在春秋战国这个混乱的时代,法家往往伴随着变法。 那么变法是不是法家的核心? 不是,他们的核心是皇权,或者说君权。 法家坚持的是君权至上,举天下而供养一人,天下皆是君王的爪牙臂膀,君王一定要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所以你才回发现,所有的变法都是在围绕着什么贵族,什么权贵去进行,将他拿下。 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将他们拿下就是为了普通的老百姓。 实际上并不是。 法家的变法只为了单纯的君权,让君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实,然后就可以君权至上了。 至于百姓,你们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别想跑。 所以法家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变法还是律法,全部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围绕着君权。 君权驱使着他们的一切行为。 那么儒家呢? 儒家的仁义,礼法,儒家的种种,他们是因为什么。 比如说孔孟的仁义。 为什么要仁义? 你需要给仁义找一个理由,你凭什么要求仁义? 你所说的的只能是虚无的天下应该仁义。 那怎么就成为了应该? 他是因为天道使然?是因为君权使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没让你仁义,天下万物在天道眼中都是一样的。 那么是因为君权,皇帝和诸侯王说:不,老子不想! 我想当皇帝是因为爽,不是为了给你们做奴做仆,我费了半天劲儿当上皇帝就为了让你们过得更好我去被苛待? 那算了,这玩意谁爱做谁做! 那么不是天道,不是君权,儒家的先贤请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要让君王有仁义之心? 为什么要彬彬有礼? 我灭了你不就行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死的又不是我的家人,法家镇压,反正死的也是别人的家人,我给他镇抚钱帛! 百姓不同意? 天道帮我,我为王! 所以儒家这个不知道到底是谁创建出来的学派,他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他的先天不足让他脚下没有跟。 可是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事实证明,他说的还真的确是有些许道理,可这个根到底在哪里,哪一个儒家先贤也说不出来一个所以然来。 所以,在儒家分成了诸多派系互相争斗,互相折腾之后,儒家便迎来了第二个变化。 公羊学说与董仲舒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