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正文卷 第一百四十五章 勤奋的崇祯,重开的工匠

  村子里的村令村尉们在奋发图强,不负皇恩不负自身地努力干活;天上的太祖朱元璋在查探情况;而崇祯却对这些都完全不知情。  这新改版的内容,今日才刚刚下发,要等他接收到结果,至少都要等到今晚村令村尉们将上呈的内容经乡间巡查军送到京城,然后经由筛选整理之后。  等他看到第一部分的内容时,都至少是第二天的早晨。  尽管对新政调整之后的结果很期待,但是崇祯今天自然也不会就这么干等,已经将村令体系的修改方案下达,崇祯便又将注意力放到了工匠这一块上。  尽管在崇祯最早的设想之中,当下对工匠们的体系什么的,并不打算做什么太大的改动,一切先以提高农具生产以及农具效率为主。  毕竟当下崇祯最主要的就三件事:农耕,农耕,还特么是农耕!  太祖朱元璋已经应诺,会让当下新大明下辖之地的农作物产量统统翻倍,如今正值春种时分,自然应当将一切力量都用在辅助农耕上,其他的事宜完全可以等不忙之后慢慢整理。  但是,不去了解不知道,一查崇祯才发现,原本的大明亡国当真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大明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到了败坏腐烂的顶尖!  什么能者不能居其位,勤者不能得其份都已经不算什么。  仅仅是清查的工匠名单中,不存在,或者根本不会任何手艺的人,便占据了几乎大半!  要知道,这还是大明京城啊,就已经到了工匠这般无甚空饷可吃的地方,都被吃成了这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整顿,那么农具这一块便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崇祯之前设想中的程度。  于是,哪怕崇祯本不愿现在就整顿工匠这一块的情况,但眼下却不得不动手了。  “派人去问问,匠作们如今商议得如何了?”  崇祯沉声冲内侍吩咐。  村令体系改制中,所有变动规划都是崇祯自行设计,不曾丝毫假于他人之手,但是工匠这一块,崇祯却将设计方案的权力散了出去,交给了由他下令组成的匠作会。  如今,下达给匠作会的,重新构想规划要求,距离签发也已经过去好几天的时间,这些天的时间里,崇祯一直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现在,他不想再等了。  如今的朝廷,或者说,如今以崇祯为核心的决策中心,效率相较以往来说提高的程度简直不可以毫厘计。  以往朝廷做一件小事,都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部门,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做成,而现在的崇祯基本上一令下达,即可就会传递到负责执行之处,然后即刻开始做事并且每天都要汇报进度。  就连以往的老吏员,在裹挟之下,也很快进入了状态,与如今的体系相适应。  但是这群由老匠人组成的群会,却仍然如同当初的老衙门一样,论事做事,都慢得如同不动一般,甚至最开始的第一天,还想着先用几天的时间来庆祝匠作会的成立以及宴请。  而哪怕是在崇祯的严令要求之下,这伙人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商讨正事,但是却自从开始之后,便再无动静。  “是!”  内侍转身就朝着皇城赶去。  匠作会,崇祯特地设在了皇城内,以便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然后开始改制,如今催促起来,效率自然也相当之高。  仅仅三刻钟的时间,刚才匆匆出去的内侍,便又迅速赶了回来,并且带来了匠作会给的回应:  “启禀陛下,匠作会孙匠人说如今正在商讨技术细节,方案现在还拿不出来,而且还是不确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拿出结果,只是说可能三五天,可能半个月。”  “朕知道了。”  崇祯闭眼。  也是,既然大环境中,涉及工匠的那些官吏都腐烂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些同样在大环境中活得如鱼得水的所谓大匠,又怎么可能干净?  消息封闭的他们只怕连崇祯是如何对待贪官污吏的都不清楚,这般情况下,听见皇帝专门设置一个匠作会,而且还让他们来商讨工匠改制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不学着以前那些上官的样子开始贪污腐败?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个思路没错,但是,这样的一群人,只怕不是什么真正专业的人啊。  闭眼沉思一会之后,崇祯再次开口:  “朕记得,锦衣卫有自发搜查京城内各类人物的情报?”  “是,陛下。”  “嗯,让锦衣卫将京城这些匠人的情报带上来,嗯......不局限于那匠作会中的十数工匠,其他,包括京城市面上的那些工匠,如果收集上来情报了,便也送来我这!”  换做只是单纯的官员,崇祯当下便会直接动手,让新军将士与他们、与他们的家人打一次生死交道。  但是,此前反馈上来的情报自己看都看不懂的事情,仍然在崇祯心中历历在目。  这样涉及专精事项的事情,终究还是只能让专业的人做,便如同崇祯之前派人抄家灭门数千吏员,但是那一千多于大明有用的吏员却专门留下,让他们有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一样。  如果这些匠人,当真有能力,那崇祯也不是不能让他们暂且活着,为自己办事赎罪。  是的,在经过这么多天的时间,匠作会仍然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之后,崇祯已经起了杀心。  现在正是耕作的时候,是粮食耕耘最需要物资的时候,也正是因此崇祯才会这么重视工匠,若是因为他们的拖延,导致农具没能跟上,那这些所谓的匠人,便是影响大明粮食产量的罪人。  这个意思,崇祯也与匠作会的众人以圣旨的形式下达过,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他们都把皇帝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陛下,情报送来了!”  内侍领头,身后跟着两名锦衣卫,每名锦衣卫手上,都抱着一摞纸张。  这些纸张,正是关于城内工匠的情报。  尽管锦衣卫开始在京城中刺探情报的时间还短,但是,仅仅这两摞关于工匠的情报,就绝对是此前的明廷做不到的。  当然,这些情报之中,是包含各个方面的信息的,比如,有些工匠之所以被记录,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涉及到了某些其他的事情,所以,这不算完全关于工匠关于匠作便是了。  “把执笔监的人手调来,将涉及匠人本身锻造能力的部分挑选出来。”  崇祯下令。  然后,一会儿之后,两摞的情报,便被整理为了一张记载能力优秀程度的名单。  名单上,根据调查的情况,将工匠的能力分为了四等,其中,最上层的,仅仅只有数人。  第二等的人数就多多了,足足有三五十人。  但是,之前匠作会里的所谓匠人,却仅仅只有一人身处第二等!  剩下的十来人,大部分都在第三等,甚至还有两人居然在第四等。  要知道,按照分类上的说法,第四等上的工匠,便是学徒级别,或者并不具备实际锻造能力的!  “呼~”  崇祯默默看完,长舒了一口气。  然后,参照着匠作会名单与这份名单,写下了两行名字。  他拿起其中一行,这行上写的都是被分在匠作能力第一等的匠人名字:  “派人将这一批人请来皇城,朕之后要亲自接见他们。”  工匠方面的事情,终究陈冗太深,不是信手分配下去任务,底下就有人能够将事情做好。  尽管对于农耕来说,工匠迭新当下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大,但是崇祯还是决定亲自上手,好好整顿一番。  而他准备用来担任这方面官吏的,正是这些工匠能手。  此令一出,立刻有护卫前来将此名单收下。  然后,崇祯又拿起另一份名单,上面记载的,自然是除了那名工匠能力尚可匠人之外的所有人等:  “这份名单上的,细查他们的情况,若过往有不法执行,统统追查,以太祖律法惩处!”  然后,另一名护卫当即前来,将这份名单带下。  太祖法令,可是在元末明初之际诞生,彼时商业凋零,民生匮乏,银两急缺,对于现在来说很少的银两,在当时也已经相当之重。  严格按照太祖律法惩处,那基本等于说只要他们存在贪腐亦或行贿,那便是必死的结局!  ————————————  处理完了这匠作会的事宜之后,崇祯便继续处理未尽的其他政务。  不要因为村落之中都有了村令处理事务,而且大明没有了其他地方需要管辖,就认为崇祯便没有多少事情要处理。  事实上,城郊与京城的人数那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城郊的村落被村令管好,京城的各项事务却没有其他人来帮他决策。  兵乱之后,盗抢之患颇重,想趁着当前秩序没有完全恢复的机会浑水摸鱼之徒不在少数。  而且封闭这么长的时间,又查抄了那么多的官吏,相当多的铺子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转移到了崇祯的手下,这些铺子,若是关乎民生,还得想办法重新开起来。  此外,走水的、斗殴的、偷人的......不少直接关乎京中百姓的案件,崇祯不处理,便没有任何人处置。  哪怕崇祯可以将初审的权利交给执笔监,让他们先按照太祖律法给出一个结果,然后自己再行修正,但是数量一多,而且执笔监的人手毕竟此前同样没接触过这些东西,所以哪怕仅仅是审批一边然后略作修改,都相当耗费时间。  当皇帝,当勤政的皇帝,当直接将朝廷的威能集于自己一身的皇帝,辛苦的程度,远远超过相应的享受。  等到有内侍前来通禀,表示他下令找的工匠已经全部带到,已经又是厚厚一沓的奏折被崇祯批改完毕。  “嗯,直接将他们带到原本匠作会的地方吧。”  崇祯揉揉眉心,振作起了精神。  “是!”  内侍恭声应诺,前往安排。  等到崇祯循着指引,来到匠作会的时候,里面八位工匠已经在恭敬等候。  这八位工匠,其中三位是一头花白头发的强壮老人,而剩下的全都是健壮的中年。  见到穿着华贵的崇祯在内侍的引领之下进入,一个个立刻统一跪下,恭敬行礼:  “恭迎陛下!”  “起来吧。”  崇祯看得到,这八人身后便是椅子,但是他并没有立刻赐座。  等八人站起身,崇祯便直接站在门口处,冲着此八人讲起了自己的想法,以及之所以把他们找来的缘由。  在这个过程之中,崇祯的目的,自然也相当明了地讲述了出来:  “朕让人将你们带来,目的便是整顿工匠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朕安排的任务,以最大的效率,助力农耕!”  “此前的匠作会,就在此处。具体由哪些人组成,你等既然是工匠,想必也有所耳闻。他们数天时间得不出结果,朕已经派人前去将他们处理,让你们来,就是来取代他们。”  “春种如今已经到了后段,朕要求你们三天内,给出具体的体系。届时朕会在两天时间将所有工匠整合!”  说到这里,崇祯看了看这些按照调查,都是工匠中佼佼者的匠人。  这一批人若是再不能做到他预期的效果,那他就只能强行规划,然后等到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调整了:  “若是你等能够做到,那么朕将不吝赏赐,而且,会直接赐予你等官位!若是做不到,那......”  “那便好好当个工匠吧。”  “此前的乱象,朕自当清理,届时,哪怕发挥手艺,当个单纯的工匠,也一样能过上好日子。”  崇祯没有威胁他们。  这些工匠,到底都是凭借自身能力让他看见,既然如此,实在做不到,那崇祯也不会过于责罚。  只不过,对他们来说,原本伸到面前的登天之梯,便直接消失,而且基本上便永不再来了。  士农工商,真要算来,工,才是最低的一等。  讲完这些,崇祯方才赐座:  “都坐下吧,可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