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一卷 袁世凯 第395章 话分两头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实朴 5213 2024-05-13 20:03
  从张绍曾内阁的名单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保定派为中心的内阁。  在幕后组阁磋商中,曹派一定要内务、财政和交通。吴佩孚想留住高恩洪都没能办到。  黎元洪坚持要维持政学系的两位阁员,得到同意后,因王正廷不肯任司法总长,改由冯玉祥推荐的程克担任。外交总长施肇基因为不肯设宴招待议员而被否决,张绍曾改派黄郛署理外交总长。  张绍曾本来向议员们许过愿,说是要分配给国会内的政党几名阁员,因未能兑现,议员们便准备以不同意为报复。几经疏通,政.府承诺在关税增加项下拨发国会经费,民国二年和六年所欠经费亦由财政部筹发,才算过关。  张绍曾组成了一个北京政.府好几年所没有的合法内阁,但这个合法内阁却多灾多难。  国内战争不停、各省兵变、匪患的警报愈来愈多。很多的时候,所谓兵就是匪,匪也是兵,因为一旦兵变,处置不当兵就成了匪,而匪一被招安,也就变成了兵。  兵变是因为欠饷,财务状况越来越糟,北京各机关和教育界出现了索薪的高.潮。四国银行团屡次抗议到期外债不还,公开建议国际共管中国财政,并拟委托总税司安格联监督北京政.府的全部收支。  太上政.府的两位直系巨人,曹锟忙于总统梦,吴佩孚则忙于“援闽”、“攻粤”,梦想着武力统一国家。  张绍曾则正踌躇满志地想一展身手,打算在他手中实现全国和平统一。他建议召集各省实力派代表、各政党领袖、在野的名流到北京颐和园举行“国事协议会”,协商和平统一的问题。  一月八日,张绍曾致电西南各省,主张“对内先谋事实上之协商,对外完成法律上之统一。”他不赞成联省自治运动,认为“与其先争联治之名,毋宁力图省治之实”。  黎元洪本来担心张绍曾完全站在津保派立场,后来看到张绍曾所作所为并不是代表津保派,尤其是先谋政治上的统一,后办大选,这和他的主张比较接近。  他的智囊、政学系阁员李根源献计把张绍曾拉过来,实现府院合作去对付津保派,他觉得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为了谋求和平统一,张绍曾很重视直系以外的各种势力,派出大批代表分往西南各省联络。第一个争取的对象是南方政.府大总统。  张绍曾打算仿照袁世凯的办法,请其主持全国铁路工作。  黎元洪则想更给予重用,请他担任全国兵工督办。  但无论张的主张还是黎的主张,国会中国民党籍议员都坚决反对,这也就使得这个计划胎死腹中。  对于奉系方面,张绍曾找到了曾任张作霖顾问的鲍启元,尊为上宾,请他从中牵线。打算无条件地取消民国十一年五月十日惩办张作霖的命令,恢复张的东三省巡阅使,并提升张学良、杨宇霆为陆军中将。  张绍曾对此下了很大决心,不顾虑保定或洛阳方面是不是会反对。  鲍启元也很愿意促成此事,不便直接和张作霖联系,打了好几个电报给张学良,但却一直没有回音。看来奉张那边,根本就没当回事。  张绍曾上台后的一系列行事,特别是先致力于实现统一后举办大选的政策,完全和保定方面背道而驰,这不能不让他们大失所望。在他们眼里,张很快成了白脸狼。  南方政.府大总统倒是很支持北京政,府的和平统一计划。于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在上海莫利爱路私宅招待各报记者,发表和平统一宣言,主张裁兵救国。  这个通电发出后,立刻得到黎元洪、张绍曾、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等人的一致赞成。  我们还得话分两头。  前面说过,福州由徐树铮、许崇智及王永泉等联合光复后,奉系曾劝南方政.府大总统放弃回师广东的计划,下令福建许崇智部会同驻桂滇军分向湘赣进窥武汉,奉军则直捣北京。  对奉张的提议,南方政.府大总统未做考虑,他认为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此而电令入闽各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以许崇智为总司令,黄大伟为第一军军长、许兼第二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军长,蒋中正为总部参谋长。  由蒋中正协助许崇智对东路讨贼军各部进行整编,每军编四个旅,三个军共十二旅。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出兵讨贼,就得张罗钱。  这时,南方政.府大总统派驻香.港的人员邓泽如、古应芬、林直勉、林树巍、李文范等已经在筹组驻港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筹措军饷。推胡汉民遥领处长,下设三科:古应芬为第一科,林直勉为第二科,邓泽如为第三科。  邓泽如(1869—1934.12.19),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实业家。一九零七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接济军费。  一九一二年回国,开发矿业,一九二零年担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矿物局局长兼广东矿务处处长。  担任过国民党广东支部长以及一、二、三、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  早在一九二二年十月,南方政.府大总统就已正式任命邹鲁为驻香.港特派员,邓泽如为理财员。要求他们两人和衷共济,调和其他人的意见,以期早日达成剿灭陈炯明的大业。  三十一日,邹鲁偕李文范抵香.港,不久驻港办事处便正式开办。期间,滇桂军将领杨希闵、刘震寰、蒋光亮、刘玉山等均派代表来港接过头。  邹鲁(1885—1954),原名澄生,后改为鲁,字海滨,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革命党人,中山大学首任校长。  一九零八年,邹鲁与朱执信策划广州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后,邹鲁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于广州起义。一九一四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创办《民国杂志》,邹鲁任民国杂志之编辑,积极参加反袁世凯斗争,并撰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  一九二三年,邹鲁曾受孙中山委托,和胡汉民等五人暂行总统府职权,邹鲁出任财政厅长,其间被誉为理财总舵手。  南方政.府大总统曾于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有函广西的滇军总司令张开儒:“兹特派邹海滨(邹鲁)兄回港,与各方策应接济。海滨于民党屡次图粤,皆有力量,且深知粤桂军之情,故使在港沟通一切,妥为照应,即乞时与接洽为荷。”  广西境内有两支系统不同的滇军,一支由张开儒所率领,原是顾品珍的部属,顾品珍失败后从云南退出。虽然看起来是顾品珍的残部,但实力还是有的,建制也很完整。由于人事关系,张开儒虽有总司令名义,却不能统领这支军队,实权在杨希闵手中。  另外一支朱培德部是早就在两广的滇军,曾随孙北伐,后因前次讨伐陈炯明失败而退至广西。  杨希闵曾派代表黄实到香.港和邓泽如联络,要求帮助军饷。十一月八日,邓交付黄实港币四万三千元,省行券一万元作为杨部发动讨贼的经费。  邹鲁在港,曾和李烈钧、古应芬、吴铁城、谢良牧、谭启秀、廖湘芸、魏邦平等分头布置讨贼事宜。也曾致书陈炯明,劝陈及时觉悟,撤出广州,否则当兵戎相见。  陈炯明自然时刻关注南方政.府大总统的一举一动。但因许崇智在福建整军,他的注意力集中于福建方面。从前他自己也是从福建回师广东的,他怕许等循他的旧路而来,因此于十月六日派洪兆麟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在闽边戒备。  陈炯明专心注意于粤闽边境,却忽略了他的后面广西。  或许是因为他在广西已经有所依靠,就是桂军将领林虎。  林虎因本身兵力不足,曾到湖南向赵恒惕借兵。说湖南根据省宪法必须裁兵,而裁兵谈何容易,不如把一部分湘军改换桂军旗帜,让林带回广西。  因赵恒惕没有被他说动,林虎只好到广东去见陈炯明。陈正好利用他来对付在广西境内的滇桂军,除了拨一部粤军交他统率外,并令驻梧州的粤军第四师(关国雄旧部)和桂军第一师(师长刘震寰)均归林虎节制指挥。  而刘震寰早有取得广西总司令的之心,陈炯明把广西军权交给林虎,对刘来说等于是浇了一盆冷水,他借口接洽军火问题到广州,随即秘密到香.港和邹鲁见面。南方政.府大总统随即秘密任命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  此时,南方政.府大总统在上海和岑春煊也有接触,通过岑和莫荣新的关系,沈鸿英也被拉了过来。沈是一个投机军人,一方面和南方政.府大总统联系,一方面却与吴佩孚保持接触。此外广西自治军头目之一的刘达庆也被吸收过来。  驻梧州、肇庆的粤军如:陈济棠、莫雄等部亦已和邹鲁约定,一旦滇桂军东下,就假作抵抗,且战且退,作滇桂军的先导。退到适当地点,即一齐举义共讨陈炯明,直下广州。  滇军既已决定进攻广州,可是在表面上则不露声色。陈炯明希望滇军能回云南,滇军便扬言即日离开藤县、蒙江,由浔州折入柳河,取道柳州回滇。陈炯明信以为真,还派人送了一批饷械,表示送行之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