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带着这些外交人员前往少府,而霍嬗则带着张安世几人,拉着马车前往了太学。 纸的消息早就已经流通了,只要是长安的文化人,现如今都知道霍嬗手里有一种书写之物,比竹简便捷不知道多少。 但是对于印刷术来说,知道的人虽然有不少,但是跟纸张相比,实在是不多。 虽然霍光待在西北没有回来,但是霍嬗觉得事物还是不应该落下,起码开头不能落下。 主要是这次去西域,最迟估计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回来后有大事要干,那时候再来扬名,就有些太迟了。 所以霍嬗准备帮他叔父扬扬名,不过呢,这事吧,不能他亲自下场去干。 那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去找我们的老朋友董蔁了,请他邀请一些大儒前来,今天正好是定的日子。 等他们看到了纸张和印刷术的成果以后,那他们还不得疯啊! 在这个情况下,帮霍光扬扬名,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好吧! 而且自从在他霍府的宴上出世以后,这些大儒们也吹捧了有段时间了。 而且霍嬗正好趁此拉拢拉拢他们。 手里有着这两样东西,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赢得生前身后名啊! ……… 霍嬗来到太学,董蔁得知消息以后已经在门口等候。 霍嬗看着面前的太学,说起来这地方他路过很多次,但是从没有进去过,这还是第一次。 太学这个署衙,应该能称之为署衙吧,或者学校,也有些不太恰当,两者结合吧! 太学这种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刘彻的又一壮举,这东西不稀奇,夏商周都有,只不过名字不一样罢了。 刘彻严格来说不算是创立,但发扬光大那是肯定的。 至于用处,当然是用来培养人才啊! 虽然说在武帝朝,并没有培养出多少的人才,反而变成了一个学派聚集地。 但是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足足延续了两千多年。 虽然中途改名,比如说隋唐定下来的国子监,以前叫国子学,晋司马炎立的。 但是不管叫啥,最高学府这个意义却从未变过。 其实跟国子监相比,太学还算不上署衙和学校的结合。 太学学校居多,署衙只是占一点点。 但国子监就不同了,除了是学府还是彻彻底底的衙门,管理全国的教育职能。 此时的太学,那就是公羊儒的聚集地,而公羊儒是此时的主流。 “见过董公。” 董蔁大惊,连忙回礼: “不敢当君侯董公之称。” 霍嬗哈哈一笑: “哈哈,怎么,这才不到三月没见而已,生疏了?” 董蔁也是露出笑容: “不敢不敢,大儒们和学子门在门内等候,君侯勿怪。” 霍嬗摆摆手: “无妨,这样正好。” 又指了指太学: “走吧,先进去再说,我给你们看一个好东西。” 董蔁看了看后面的马车,眼睛一亮,随后看着动起来的霍嬗连忙说道: “君侯里面请。” 刚走了一段距离,还没进门呢,董蔁就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了: “君侯,这个是成书了?” 霍嬗瞥了他一眼: “自然,不然我来太学干嘛,看风景吗?有上林苑好看?” 董蔁被噎了一下,闭着嘴巴不再多说。 霍嬗跨过太学大门,果然见太学中一群人正在等候,霍嬗刚一进来,前面的十几个老头就迎了上来。 “老朽们见过君侯。” 霍嬗微微让了让身子回了一礼: “不敢当诸公一礼。” 众大儒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几分。 虽然霍嬗的礼节不太周全,但是有就够了,霍嬗能对他们行礼,这在他们看来,已经就非常不错了。 要知道他老爹可从来就不待见他们,基本没啥交流,一些没见过霍嬗的,还以为这父子俩一脉相承呢。 而且霍嬗这么小的年龄,又有这么高的地位,这么大的权势,他们还以为霍嬗会更孤傲呢。 也不怪他们这么想,对于民间来说,霍嬗本身也没啥消息流传,所以在百姓们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把对于老霍的印象代入了。 老霍小时候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骄狂性子,虽然不至于欺压良善,但坏事也做了不少。 不过老霍在百姓眼中还是不错的,其实与其说他爱护百姓,还不如说他不屑于此,要欺负就欺负大人物。 而且在长安百姓眼中,年轻时候不调皮捣蛋一些,长大怎么当纵横天下的将领? 不过这些丝毫不影响老霍的功绩。 而在接触不到霍嬗的人眼中,霍嬗其实对于他们的印象来说,要更加的孤傲。 因为霍嬗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接触过啊! 而在熟悉霍嬗的人眼中,霍嬗虽然傲,但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而在这些大儒们看来,说的通俗点,霍嬗愿意接触他们,那是给他们面子。 他们在方方面面都跟霍嬗没法比。 权势方面就不说了,就说他们引以为傲的名声方面,十个他们加在一起,都比不过一个霍嬗。 霍嬗的名声比他们大多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虽然也很敬重读书人,但骨子里是个以武为尊的时代。 要是以前的霍嬗,还算是两个方向,一文一武。 但是自从霍嬗写了《千字文》以后,他在文事方面的名声也不弱。 而且因为霍嬗本身就有底子的缘故,可以说是一步登天,现如今的霍嬗,说他一声大儒是一点不为过,死后说不定还能称个亚圣。 就凭借着一本《千字文》! 蒙学经典,那是能够彪炳史册的。 而且霍嬗是个武将,光这两战,说他具有传奇色彩也一点都不为过。 两相一成就,一互补,什么书火人不火的问题不可能会出现。 而在霍嬗看来,想的其实没有那么的复杂。 他根本就没考虑到这些人的名气,单纯就是这十几个老头对着他行礼,他回个礼,你不管在那个时代,这都是必须的啊! 更别提这是以孝治国的大汉啊! 爱幼不爱幼的另说,尊老方面,呵呵,你敢不尊一个试试! ……… 十几个大儒行完礼以后退往两侧,几百个学子对着霍嬗一同行礼: “弟子等见过君侯。” 霍嬗一愣,弟子…… 然后他眼睛一眯,仔细的看这眼前的太学学子们,眼帘微微的有些低沉。 又看了看笑呵呵的董蔁和众大儒,紧接着对着学子们温和的点点头,随后向前走去。 学子们连忙让开道路,供霍嬗和虎贲们行走。 要是平时,兵将们进入太学,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微词,但是现在不会。 在他们看来,霍嬗的安全多重要啊! 年轻人想的其实不多,霍嬗是什么,天纵奇才,国之栋梁! 而且霍嬗在他们的印象中非常好,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些兵还有些少了。 霍嬗进入学殿,面色就有些阴沉了下来。 张安世看着霍嬗脸色有些不对,就皱着眉头想了起来,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霍嬗为何不高兴。 所以他快走两步来到霍嬗侧身后: “君侯,可有不妥?” 霍嬗听到这话,冷哼一声: “你说,这太学是在为我大汉培养学子,国家栋梁,还是在为他儒家培养弟子?” 张安世整个人一懵,这都哪跟哪啊,咱俩说的是一件事吗? 张安世低头想了想,刚走两步他就想通了,紧接着就有些面色怪异的看着霍嬗的背影,他不知道霍嬗为何能扯到这儿? 然后他就又凑到了霍嬗身边: “君侯,这个有没有一种这样的可能,学子们都学过《千字文》,所以自称弟子。” 这会轮到霍嬗懵了,是这样吗? 他仔细想了想,好像还真就是这样。 霍嬗心里立马就有些尴尬,他刚才还准备待会说一下此事,这幸亏是没有说出来,不然得有多尴尬啊! “你去把书给学子们发一下,《千字文》和《论语注释》一人一本。” 张安世隐晦的撇撇嘴: “诺。” 随后众人坐下,开始上茶,然后看着外面的学子们兴高采烈的领书。 说起这个茶,他算是把茶文化的主流流行趋势提前了一千多年。 直接跳过了煮茶,点茶等,来到了泡茶。 这个时候,茶是有的,但是还不太流行。 等到两晋隋唐的时候,煮茶就流行了起来,给里面加一些佐料,葱姜蒜一类的,还有干果啥的,煮完了吃,这就叫吃茶。 然后再到后面,就是点茶了,陆羽的《茶经》算是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了。 把茶磨成沫沫子,加水,然后拿个小刷子在那搅,流程相当的复杂。 泡茶流行起来,还要在后面。 但不管是什么时期,其他的也并不是没有,这几种方式都是并存的,主要看那种流行。 但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上下之分。 你拿奶煮一下,叫做奶茶,你拿糖煮一下叫做糖茶,加点小姐姐就是,咳! 这东西随你喜欢就行。 现在泡茶流行起来了,在他看来无关紧要,历史都是会把一切都扯回来的。 煮茶和点茶,也都会流行起来。 就在霍嬗看着学子们在这想茶的时候,董蔁等人有些不明白霍嬗要干嘛! 你这不开口,让我们怎么搭话啊! 众人对视了几眼,随后把大家齐刷刷的把目光放到董蔁身上。 董蔁本来想不理会的,但谁让旁边一直有人捅他啊,所以他只能起身: “不知君侯今日前来,是有何要事吩咐?” 霍嬗回过神来,听到董蔁的问题回道: “哦,并无要事,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研制成功了,这可是我大汉文事的一大盛世,太学怎么能够不参与! 所以我等到第一批书印出来以后就带了过来,给诸公和学子们看看,看有何不妥之处。” 众大儒都有些兴奋,不过他们对于霍嬗的话,倒是非常的认同。 何止是一大盛世啊,那是大大大大大盛世! “张安世,拿几本过来给诸公看看。” “诺。” 张安世连忙抱着书跑了过来,一人两本给在座的各位分发了下去。 而书一来,他们连礼都给忘了,迫不及待的就翻开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大儒,能成为大儒,就没有不爱读书的,嗜书如命说的就是他们。 霍嬗看着众人看着书本沉迷其中抬不起头就站起了身,一直关注着他的董蔁也连忙起身。 来到殿外,边走霍嬗边对着董蔁说道: “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书既然已经送过来了,我就先走了,有什么不妥之处,告知张安世就可。” “诺。” “对了,太学的学子们,光学着儒家的学说,我觉得还有些不够。 我觉得农家和法家的经典也应当看看,就算不学,但是我觉得遵纪守法和春种农耕的重要性还是应该让他们知道。 我近期得知,有太学学子在田间地头以及酒楼里‘高谈阔论’啊!” 这话霍嬗虽然说的是亲描淡写,但是董蔁却听的是冷汗直流。 这话可以说是相当的直接了! 就差指着儒家大骂,骂他们耽误学子,毁了大汉的栋梁。 所以董蔁连忙战战兢兢的行礼应诺。 霍嬗此时提出这个,也是有着埋怨的意思,公羊儒把太学守的严严实实的,霍嬗没啥意见。 但你能教好就算了,但你没教好啊! 天天就记得九世之仇尤可报,跟个二杆子一样天天找事,其他的没学到,这个倒是学的十成十。 而且这些未来可都是大汉的官苗子啊,法和农,不需要你们精通,不需要你们知之甚详,但你起码也要懂一点吧! 董蔁等人也有问题,不督促学子好好学习,天天带着他们研究你公羊儒的经义。 霍嬗其实没说错,刘彻对太学不太重视,现如今的太学,还真就快变成儒家的太学了。 霍嬗坐着马车往宫中而去,董蔁松了一口气。 霍嬗这话对于董蔁来说,就差明晃晃的指着他,说你们教不好,信不信我叫能教好的来。 至于其他的事物,霍嬗都不用明说,也没必要明说,两边都是心知肚明。 霍嬗想要让他们干些什么,不光是董蔁,这些大儒们也是一清二楚,不就是吹捧嘛。 不过在他们心中,他们也愿意这么干! 一方面,为了随后可能得来的利益,一方面,这确实是两本好书,不亏心! ------题外话------ 写完忘了发了,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