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 于是,天府地开始有留言,说流云等人不满王后浅宁,要伺机夺权。 浅宁一听慌了,赶紧动手,就要让流云等不明原因地死去。结果流云道高一尺,为了稳住野王,不但承诺其摄政的权力,还搬出了羽嘉的书信。也不知道书信是流云杜撰的,还是真的,类似羽嘉这类重臣,野王这种身在天府地的小王是接触不到的,虽然一个是王,而一个是臣,含金量差太多了。重点是野王信了,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还多了个靠山,结果浅宁被杀,野王掌控了大权。 这时候,野王要是好好干,在天府地做个小权臣,下场还能好一点。但是这哥们儿飘了,懒得做表面工作了,居然仗着自己和羽嘉建立了联系,把宁王囚禁了,自己直接说了算了。 这就犯天下之大不韪了。王首都能囚禁,还差一个未成年的王储吗?于是流云表达了坚决的反对。 既然你不同意,那我就彻底撕开脸,废了念风的王储。 可是,野王还是需要征求大家支持的,不然以后的工作怎么干,于是他就干了一件对他自己没用,对后来影响很坏的事。他把天府地大大小小的官员,普天同庆地封了个遍。问题是,全提拔就等于没提拔,而且后续待遇还跟不上。这帮人上来,对新王也没什么忠心,反而留下一个坏传统,以后的几王谁上来都大封天府群臣。大家就开始盼着造反作乱,反正不管谁上来,都能加官进爵。 野王之前还都是宫廷政变,从他之后就是兴兵作乱了,但实际上一共也没多少兵。野王一篡位,作王、囧王和狭王冒出来了,从三个方向围攻天府宫廷,虽然每个王的士兵也都不过千余人,但打了好多次,两边加起来的伤亡过万,这在天府地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最后野王兵败被杀,胜利的三个王让宁王复位,开始分蛋糕。作王让出了所有的封赏,高风亮节地回了自己的北郡。 天府之乱,前两个阶段的动机都很明确,第一阶段浅宁是想控制朝政,第二阶段是野王想强行篡位。第三阶段也藏着一个更大的动机,就是谁做王首接班人。估计也是实在在里面闲得慌,没事干,大家折腾折腾。 野王篡位被围攻,大家都看明白了,想篡位直接当天府地的王首是不可能的。不过宁王也没有别的儿子,大家心照不宣,没人提出复立念风的事。那谁来接班呢?弹丸之地,蝇头小利,流云看着大家争来争去,无数次在夜里暗笑。也许,也只有完全跳出事外,才能将事情看得更加清晰。 按礼法,比宁王大一辈的肯定是没有机会,兄终弟及,同辈的可以。最有资格的就是作王,所以他放下一切,离开天府廷,就是为了制造舆论基础。 但他算得太远了,别的王有的是不知道他想当,有的是不想让他当。作王离开天府廷之后,权力就落到囧王手里,他开始打击异己,一痛乱搞,不得人心。后来,他把宁王的一个侄子立为王储。这一下作王不干了,北郡的作王和西郡的狭王两个人起兵讨伐囧王。 但是,这回还没开打,在天府廷的唯王就跳了出来。他年龄不大,很有正义感,文韬武略都不错,做人也有原则。和囧王本来就有矛盾,两伙人在天府廷开始火并。唯王兵力不足撤到了内城,囧王在外边进攻,从白天打到晚上也未分胜负,没想到这个时候囧王误伤了宁王。这么一来,原来观望的人群开始攻击囧王,囧王战死。 此时,更囧的是漂在外面的作王和狭王,这两个人起兵,就是为了打进天府廷控制那么一点权力,结果征讨的对象死了,只得休兵,权力落到了唯王手里。 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比较有正义感的唯王身上,他坚持从天府地的族系里挑选王储,反对念风来继承天府地的权力。作王、狭王和流云的目的都没达到,仗是一定要再打的。借口很快就来了,经年挥军北上再次和鎏诺开战,西郡难民大量流入,唯王指令狭王驱离,后者不为所动,二者彻底撕破了脸。 狭王是宁王的长辈,他做不了天府地王首继承人。但他看出作王的心思,起兵的时候就联系了作王,说我支持你做王首,你随便给我点权力就可以了。作王一听,正中下怀,两边一起起兵,夹攻天府廷。唯王也确实是智双全,两面作战不落下风,战局僵持不下。结果,又是天府廷内部出了问题。 天府地最后一个刺王跳了出来,出其不意,把唯王给抓了,活活烤死。 战事取得胜利,由于作王实力最强,他终于大权在握。狭王捞到不少好处,又回到了西郡。刺王有功,也掌握了一点权力。按说这个时候,作王已经算是达到目的了,他要是好好理政,等着宁王死去,念风依然没有机会。但是宁王一时半会未死,于是作王只得另想他法,又一次离开天府廷,制造不在场证据。 挡在流云面前的,还有三个大人的宗族王。 作王一离开,刺王在流云的帮助下,迅速掌控了天府廷,并且带着士兵讨伐作王。为了鼓舞士气,刺王每一仗都让宁王当先锋。中州大地上这些王,哪怕是白手起家的凡心,都没有这宁王御驾亲征得平常。虽然战局不大,权力也小点,但按位阶算,好歹是个王,宁王可以算是中州史上最勇敢的王了。 结果刺王战败,逃回东郡。这时候,无论是天府地,还是外面更广阔的黄金平原,天下已经打乱套了。作王杀了宁王,并攻击了北郡毗邻的小藩候蒍敖,事情的性质就此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