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边境上墨凌兢兢业业,王庭外北然未再越过沙海一线。但脱离王庭的控制,墨凌的力量开始做大,不断尝试触碰边界。虽然常有他私自主事、擅作主张的举动传回王庭,但惜朝短时间内却拿他没有办法。每次想要惩戒他时,都会跳出一群老臣力保,就连自己的母亲也常常替她的这个侄子求情,几乎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就这样,惜朝一步步错过了制裁墨凌的最好时机。 王庭内楚新酋主俊风凭借国丈的身份强势崛起,倨傲强势,好在有墨泽部和外客的势力制衡,双方私下里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表面上虽然不对惜朝造次,但却阳奉阴违。 惜朝得到的只有表面上的尊敬,对于年轻又心高气傲的惜朝来说,他绝不甘只做一名没有实权的领袖。家族遗传下来的皇族血液让他的野心不拘泥于王庭,甚至是染指关内,拿回属于本应属于自己的一切。 在外,他冒着大不讳,与关内父亲生前的嫡系部下暗通款曲,既是为了方便灿阳加大对自己的支持力度,也谋长远,争取保留继位的希望。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做了,就会传出流言蜚语,这也是朝中有人担心惜朝图谋不轨,千秋殿大劫后未第一时间接其回朝的原因。在内,惜朝抓紧时间培植自己的力量,推行改革,整备亲军。 此外,作为先王最疼爱的圣孙,在先王崩殂前,他悉数接过了先王炼制不死之术的衣钵。紧锣密鼓地暗中炮制,既寄希望于打造自己的不败大军,也为了投其所好,向自己的皇叔纪灵王龙晟进献。 纪灵十七年,北然与南朔在边塞再起摩擦,墨凌向王庭请求援助。此时墨楚两族的矛盾已经白热化,楚新部一看削弱对手的机会来了,以国丈大司马俊风为首的楚新部各种理由阻挠推诿,使得援军和辎重迟迟无法到达。 墨凌告急,惜朝只得向大人求助,在灿阳的干预下,两个月后北然引兵而去。但是,此次事件使得墨泽部和楚新部的矛盾激化,也使得墨凌对惜朝的怨念加深。 十七年末,北然绕到幽冥湖西,对整个幽冥流域发起了突然攻击。这是楚新部的传统势力范围,但是由于应对不及,丧失大片土地。无奈之下,惜朝只得以朝歌王子兼南朔之主之名再次照会北然,乌呼部也比较买单,只得袭略一通后退回。 两次事件下来,惜朝觉得两族都应该更尊崇自己,结果适得其反,楚新和墨泽部对他的态度进一步恶化。 惜朝意识到加快建立一支像大人一样强大军队的重要性。他想尽办法,意图改组王庭,改革财税,招募士兵。但是墨凌与楚新俊风两大势力集团都不肯放弃自己的已得利益,并且都想借此机会削弱对方的势力,互相制掣,推诿扯皮,王令传达了下去,最底层的官员有时都无法收到,惜朝组建的亲军规模迟迟无法扩大。 比如兵员征集由墨泽部负责,编制拟定和军饷发放却由楚新部把控,于是人数审定和经费发放上,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问题,人即使召来了,兵饷却不能如期发放。让人卖命却两手空空,远胜于空手套白狼,你还去吗?又比如,楚新部负责作战训练,而墨泽部把控人事任免,众多底层官员考核达标,作战够勇猛,也不见得会得到提拔。个别队伍足够强悍,但因为站错队,却迟迟轮不到上场的机会,必败无疑的场合倒肯定是你去。你换我的人,我就把你的人送去送死,类似种种,双方斗得一个热闹。 纪灵一十八年晓春,眼看新政毫无起色,惜朝试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他召见墨凌和楚新俊风及各部要职,商讨解决对策。大堂之上一片祥和,双方互相赞颂,歌功颂德。对于惜朝提出的问题,各人也都一口应下,保证一定按命行事。惜朝大喜,当晚还大宴了群臣,结果一个月下来一切依然如旧。 脾气总归是有的,惜朝大怒,立即抓来两个落实不当的官员问责,一顿痛打下到了牢里。并顺藤摸瓜,罢免了楚新部楚新俊卿和墨凌心腹墨歌的职务,这也算大动干戈了。整个陵安都在关注这场博弈,结果不出七天,两族官员不是辞官隐退,就是称病在家。 惜朝无奈,总不能把所有人都罢免了吧,活谁干?最后,惩戒只得草草了事。 第一次正面交锋落败,这无疑开了个不好的头。 大力推行军政改革层层遇阻后,惜朝的亲军一直无法形成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斗力,地位加速式微了起来。 眼看就要到纪灵十八年回朝的日子,惜朝期待着向朝歌寻求更大的帮助,摆脱这一桎梏。 凌霄峡依旧人来人往,只是前来昭告的使者姗姗来迟。 一切似乎都变成了不想做,又不得不做。 惜朝这次匆匆回朝,向重臣尔思倾诉了自己的诉求,并向王叔进献了自己炼制的丹药。龙晟收下了礼品,但未理会其苦衷,甚至连以往日常的礼品都未奖赏。此时,纪灵王耽于酒池肉林,朝局混乱,中州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么回到大漠显然会沦为笑柄,也会让自己更加举步维艰。无奈之下,惜朝听从络奕的建议,私下向父王的故旧索要财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烟阳王赵金,几乎仅凭一己之力就满足了惜朝的全部要求,这让惜朝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