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百六十章 郎有情,妾有意!
放下了顾虑的荀彧的心中很快有了计较,然后他轻声笑道。 “真的不知道刘使君竞对主公以及彧有如此的信心,真的受宠若惊!不知道刘使君的信心来着何方?” 来自何方?荀彧的问题很诛心啊!不过对于孙乾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之喜,不需要自卖自夸会让自己后面内容的说服力提升太多。 “好问题!”三个字之后孙乾突然放声大笑,关于信心,孙乾对于费尽心思将自己从徐州挖过来的自己的新老板是有绝对信心的。 昔日,郑玄用偏强制的方式,将自己的从徐州的刘玄德身边带到幽州的刘子仪身边,一路上孙乾是颇有不满的,以至于在跟随郑玄初见刘平的时候,对于甚为河北之主的刘平和善的问候,孙乾置若罔闻、横眉冷对,刘平不以为意毫不动怒的表现也被先入为主的孙乾当做了收买人心之举。 然而,一切都在孙乾服侍老师郑玄与刘平交谈时候变了,当时刘平所说过的一句话深深的印刻在了孙乾的灵魂深处。 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说实话,孙乾不知道什么是大炮,作为文士对于所谓的国防也没有太直观的感觉,正义这种东西曾经在孙乾的认知中属于不可动摇的存在,然而在经历徐州的人间惨剧、了解刘备上位的内幕之后,正义的概念在孙乾的意识里已经彻底模糊了。 当孙乾从一直在战火与屠杀中沉沦的徐州,进入刘平治下的河北之后,那种强烈的对比,使得孙乾不由得对于刘平的话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 而刘平的实力就孙乾此时的基础和真正的后盾,凭借幽州强大的实力,孙乾感觉自己底气十足! 在荀彧惊疑不定,像看傻子一样看孙乾看了十余息之后,孙乾似乎终于缓过神来,对峙荀彧就是一揖,然后终于开始了他已经考虑了一路的话。 “文若先生问乾我主为什么有信心,其实乾也想了很久!” 停顿下来的孙乾对着眼前的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乾以为,主公的信心大概来自于我主麾下幽州军十万骑军!” “来自于来自于幽州军在幽州、冀州、河内的六万步卒!” “来自于我主治下冀州八郡九十万户、幽州六郡五十万户、河内十五万户,总数朝千万百姓的鼎立支持!” “不知道这样的信心来源可否入的了文若先生的法眼!” 荀彧的气色看似沉稳,古井无波,可是在荀彧的内心深处,已经被惊涛巨浪所惊骇,他原来只是想听听包括沮授、郭嘉这些幽州刘平的谋士们分析出了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孙乾竟然直接甩出了这些东西! 作为颍川荀氏最有效的人才,作为被成为“王佐之才”堪比萧何姜尚一般的人物,荀彧对于曾经大汉的实力有清楚的认识。 如果说孙乾所说的全部都是真的,那他的实力已经几乎是大汉最巅峰时期的综合实力的两成到三成实力,尤其是那十万幽州骑兵,让荀彧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 孙乾所说的幽州的实力荀彧不敢确定,可是,作为曹操的大总管,曹操的家底没有人比荀彧更清楚,如果此时此刻刘平突然发狠或者发疯,十万大军渡河南下,几乎一瞬间曹操的整个势力就绝对会濒临土崩瓦解! 孙乾的这个信心来源,不得不说绝对是有十分,甚至十二分的威慑力,现在荀彧都有些后悔问出了这个问题了。 荀彧的面色依旧沉稳,仪态依旧完美无缺,可是对于孙乾所说的完全超出自己预期的东西,越是往深处去想,荀彧的内心越是暗淡,那种深深的无力感甚至让荀彧在某些时刻产生了绝望的念头。 然而想要凭借如此的局面就将荀彧击垮显然是不可能的,昔日张邈,陈宫反叛,吕布入主兖州的时候,情况远比现在要危险的多,可是荀彧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在程昱的协助下,守住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县,为曹操保留了反攻的根基。 如今刘平实力就是再强,毕竟还没有打过来,那一切就还有缓冲的余地! 同时荀彧的思绪飞速转换,回想今天幽州军的一系列善意,回想今天孙乾这个年轻人的举动,再回想自己推测出的孙乾来到的目的,荀彧猛的吐出一口浊气,心中也很快有了完成的考量和初步的计划。 虽然荀彧的心里素质极度强大,内心受到冲击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失态的表现,但是在听到刘平的硬实力之后,短暂的失神是无法避免的,然而这一瞬间的失神,自然逃不过这一直盯这荀彧的孙乾的目光。 看着荀彧脸上转瞬间的失神,孙乾的内心深处已经乐开了花,看来自己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了,刘平的那句话胡萝卜加大棒看来确实好用,大棒已经放了出来,效果显然已经达到了,啊就没必要再咄咄逼人下去了,否则一旦弄巧成拙,把荀彧逼急了,万一曹操真的联合各路诸侯起兵北上,来一个讨刘联盟那可就不妙了。 在留给了荀彧足够的思考时间之后,看到荀彧重新恢复了神采奕奕的状态,孙乾继续开口道。 “乾孟浪了,请文若先生勿怪!” 听到勿怪两个字,荀彧的嘴角都隐隐有些抽搐的冲动,就你刚刚亮出的肌肉,我敢怪罪么,不过表现却极为得体。 “刘使君继承襄贲侯作风,宽厚待人,百姓安居乐业,更能以天下为重,北定蛮夷,为汉室表率,彧佩服至极,怎会有怪罪之意!公祐多虑了?” 听到公祐两个字的一瞬间,孙乾的瞳孔放大,身体不受控制的僵硬了一下,自己好像没说过表字,同时也不是什么闻名天下的名士,这荀彧为什么会一言呼出自己的表字,这一点细思极恐啊! 看到孙乾的呆滞状态,荀彧嘴角继续微微露出笑意,这个年轻人的表现很正常,自己之所以会知道他的存在,完全是一个意外! 与兖州相似,徐州同样是一个四战之地,曹操从东郡起家,用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扫出了兖州境内的各种势力,成为了几乎可以和袁绍平起平坐的一路诸侯,从成为兖州之主开始,曹操就对于粮草丰沛无比、堪称粮仓的徐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历史就是惊人的巧合,在曹操对于徐州产生兴趣的同事,从曹操占据东郡开始,在徐州盘踞了数年之久,根基深厚手下兵精粮足的陶谦就对于人口稠密的兖州同样兴致盎然,陶谦蠢蠢欲动,在当时的天下人看来,这二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从界桥之战袁绍-曹操,公孙瓒-陶谦-袁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开始,曹操和陶谦对于对方的兴致就越来越高,从界桥之战,到龙凑之战,再到巨马水之战,陶谦和曹操两方直接已经酝酿了足够的情谊。 郎有情,妾有意,那么曹操和陶谦双方等待的就是一个摩擦出火花的机会而已,事实上这个机会很快就到了。 在最初阶段,兵精粮足,再加上联盟一方公孙瓒的强大威慑力,底蕴深厚的陶谦对于曹操占据了不小的优势,但是,随着曹操清缴入寇兖州的青州黄巾军成功,并且成功收编了黄巾军,将其变为青州兵,双方的天平开始向曹操方向倾斜,但是问题是陶谦不知道啊,于是陶谦依旧不知道死活的继续撩拨曹操,生怕曹操遗忘了自己。 初平四年(193年),有一个叫做阙宣的跳梁小丑在下邳地区聚集了数千人,直接在陶谦的眼鼻子底下起兵造反,同时还不知死活的自称天子! 更神奇的是,以终于汉室著称陶谦不仅没有直接率军剿灭这伙贼人,反而悄悄的举兵相应阙宣,到后来双方的兵马甚至直接合并一处,得到徐州军支撑之后,阙宣这伙贼人的兵锋直抵泰山郡,而且顺带劫掠了任城郡。 于是等待了良久的曹操终于等到了机会,掏出了他那四十米长的大刀,当年秋天的时候,曹操和袁绍开始出兵攻打陶谦势力。 袁曹联军数万大军连下十余城,在彭城国附近与陶谦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新组建的青州兵初次上阵就大发神威,悍不畏死的青州兵将陶谦的丹阳兵杀的屁股尿流,彭城一战袁曹联军大获全胜,斩首过万, 彭城一战不仅打掉了陶谦的信心,更打掉了作为陶谦徐州军核心的丹阳兵,失去了精锐的陶谦退守郯城,随后曹军所过,鸡犬皆尽,乡邑无复行人。 说来也是陶谦倒霉,好不容易熬到曹操因为军粮不济而退兵,结果兴平元年(194)春,曹操之父曹嵩自琅邪至兖州投奔曹操,途中被陶谦部将张闿杀死。 这一次已经面对已经被打残了的陶谦,曹操再次掏出了他那四十米长的大刀,直接砍掉了陶谦的大半条命! 结果就在要拿下徐州的时候,吕布偷袭,曹操不得已回师,结果当吕布被搞定之后,将徐州视为囊中之物的徐州竟然直接落到了刘备的手里! 可是木已成舟,曹操实在无力在青州、兖州、豫州之外再开辟一个徐州战场,兵马没去,可是细作派的却不少,孙乾的名字就是细作们反馈的重要信息之一。 对于短暂呆滞的孙乾,荀彧好心提醒,“公祐,刘使君有何意传达?” 荀彧的提醒使得孙乾回神,然后他用最快的速度调整状态,然后说了下去。 “事实上,我主与曹公相邻,平素保持了和谐相处,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倾頽,百姓流离失所,我主刘平甚为汉室宗亲,对于汉室之凋零,黎民之苦难甚为心痛!” “曹公与文若先生心系天下,曹公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昔年关东联军勾心斗角裹足不前,只有曹公独自率军前行追击董贼,曹公对汉室之忠诚可见一斑!” “如今我主与曹公恐怕是天下唯二真正关心汉室安危,陛下安危的存在,二人既然目的相同,若因为沟通的缺乏而导致务必要的内耗会使得汉室复兴之路遭遇无谓的内耗,故而,为了匡扶汉室,我主希望与曹公达成一个相互协助的盟约!” 听到孙乾如此的诉说,荀彧露出了笑容,孙乾的话明显是很有意思的,只提及了对于汉室的忠诚,而避开了个人的野心,说实话到了刘平与曹操的这个身份、地位、以及麾下的文武重臣,没有一点自立的想法是不显示的,哪怕是对于汉室无比忠诚的荀彧,也是明白这一点的。 然而对于孙乾的话,荀彧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天下如今对于汉室保有忠诚度最高的两支力量,恐怕真的就是自己的曹老板以及北边的刘平的,至于其他人,剩下的几个无论是刘氏宗亲的诸侯比如刘表、刘璋,或者非宗亲的诸侯比如袁术,或许不一定有代汉而立的想法,但是至少对于汉室的忠诚是肉眼看不到的。 因为东郡和濮阳连翻被偷袭导致曹操已经吃了好几次亏了,就兖州这四战之地想要拓展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各方敌对势力的袭击绝对会让自己的主公曹操腹背受敌,疲于奔命说实话。 在荀彧看来对于与刘平达成盟约,保持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至少在现阶段是有必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刘平在河北之战结束后,没有修养生息,没有相对和平的政策,而是选择大举南侵,别说曹操还能趁机拿下半个青州和半个豫州,就连兖州恐怕都是守不住的! 对于孙乾结盟的提议,荀彧虽然在心中已经同意了,但是依旧面色如常,没有给孙乾任何的提示,毕竟最后的决定还需要他的曹老板自己下决定,越俎代庖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