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本是冀州治所,也是河北最大的城市之一。随着魏王袁绍定邺城为国都,最近几年邺城的人口越来越多。再加上巧工司成功仿制了雒阳的特产水泥,大量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城市也显露出几分帝王基业的样貌。 这一日,一骑轻骑从南方而来,为这座城市统治者带来远方的消息。 袁绍坐在王座上,挪动了一下身体,似乎要起身,但一连两次都没有成功。 左右两名侍从连忙过来要搀扶他。 袁绍对他们摆手:“我还没老到走路需要人扶的时候。” 侍从连忙低头退开。 袁绍的第三次努力终于成功,他随手从身边拿起一根拐杖,踱着小步走到传讯官前,夺过来自雒阳的信件。 这是曹操写给他的私信,没有人敢私自打开。 袁绍撕开信封,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用于书写的信由装着布帛的锦囊变成了纸张。这些纸全都是雒阳朝廷的垄断产品。大汉天下十三州用的都是雒阳纸,也只能是雒阳纸。 仅纸张贸易一项就给雒阳朝廷带来了极高的收益,在南方一些偏远的州郡,雒阳纸甚至可以交换同等大小的棉布,以至于在那些地区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成语——雒阳纸贵。 袁绍曾命巧工司仿制纸张,可是仿制出纸只要一沾墨汁就会印开一片,只能用来入厕,根本无法用于书写。 袁绍曾用政令要求所有人不得使用雒阳纸,结果士族根本不愿遵循。其实就连袁绍本人也在使用雒阳纸,那道禁纸令也就成了真正的废纸。 袁绍回到王座上,将薄薄的两页信看完,感慨道:“是吗…公与死了啊…” 周围人不敢发出任何声音,那名传讯官继续跪在地上,等待袁绍的命令。 “咳咳咳…” 袁绍突然大声咳嗽了起来,左右几名侍从熟练的拿出白绫、药瓶、参汤等物。 白绫用来给袁绍接痰,药瓶中是太医令华佗为袁绍调制的特效药,参汤用来平复袁绍咳喘后的气息。 建安十年,伪帝延康四年,华佗应征为魏国官员,从那时起袁绍就不再用五石散压制病情,身体也稍微恢复了一些。 其实华佗也接到了曹操代表雒阳朝廷发出的邀请,可曹操只请华佗入雒阳新学院教授医术。袁绍则大方的多,对华佗许以高官厚禄。所以华佗虽然和曹操同为谯县老乡,最后还是选择了袁绍。 侍从们熟练的为袁绍拍背,准备等待袁绍吐出淤积在肺部的浓痰。 “咳咳…噗…” 袁绍终于咳出了这口浓痰,但侍从们却是大惊,跪在地上的传讯官头更低了。 这是一口血痰。 一名侍从高喊:“快去喊太医令华佗。” “慌什么?” 袁绍白了侍从一眼,见没有卫兵进入大殿,微微点头,抢过白绫将口唇边的血丝擦掉,又抢过药瓶,倒出一颗丹药,用参汤送服,最后随便摆了摆手,几名侍从依次退到一旁。 “看来我确实没有多久的时间了。阿瞒啊,为何你还活的这么好?又为何你能以两个贫弱的州对抗我的八州之地呢? “算了,反正我就快赢了,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再坚持一段时间…” 袁绍的声音越来越小,缓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闭上了眼睛。这是华佗的丹药发挥药性,他睡着了。 传讯官还磕头跪在地上,汗水早就浸透他的衣物,顺着脸颊流淌在地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魏王袁绍终于转醒了过来。 “哦,你还没走呢?” 传讯官忙道:“未得大王旨意,不敢离去。” “呵呵呵,不错,你还真是个忠臣。” 传讯官终于稍微放下心:“愿为大王尽心尽力,纵死不悔。” 袁绍满意的点头:“那好吧,就遂你的愿望。左右带他下去,让他死吧。” “什么?!”传讯官大惊,“大王,我对你忠心耿耿啊!” 但卫兵经进入大殿之中,将传讯官拖了下去。 有两个人恰好来到魏王宫前,他们看到了被拖走的传讯官。 方脸庞,略微有点帅气的年轻人不由得问道:“那不是崔家子弟吗?犯了什么事?” 另一人是四十多岁的年纪,身高七尺有余,面容英俊,正是袁绍的重臣郭图。 “大公子,主公的事还是不要多问。” 原来那年轻人就是袁绍长子,同时也是魏国太子,袁谭。 袁谭皱眉道:“我父的事既是我的家事,如何不能问?” 郭图摇头叹道:“大公子啊,主公乃魏国之主,也是大汉掌控最大权力之人。您和他虽是父子,却也是臣子和君主的关系。作为一个臣子,君主不让你过问的事情又如何能问呢?” 袁谭喜欢独断专行,但唯独郭图的意见愿意听从。 “既如此,待会儿见到父王就不问这件事了。” “千万不要问!” 郭图突然生出一股心累感,但想到自己的重任还是强打精神,“大公子,咱们是来汇报臧霸投降一事,不可节外生枝。” 袁谭随笔点头,只说知道了。 两人很快见到袁绍。 袁谭作为储君本可以只对袁绍行儿子见父亲的小礼,但在郭图的劝说下,他还是一直都在行臣子见君主的大礼。 至于郭图,更是在袁绍位进魏王之后对袁绍的态度极为恭敬,从未在礼节上出过任何纰漏。 袁绍等两人行完礼缓缓道:“好了好了,你们两个还和我客气什么,都起来吧。” 袁谭、郭图这才起身,等待袁绍训话。 “显思,臧霸是真的请降吗?” 袁谭上前一步说话:“启禀父王,儿臣认为臧霸的投降不是真的。” “哦?”袁绍双眼一亮,“何出此言?臧霸和他几个手下的家人可全都作为人质送到邺城来了。” 袁谭道:“据儿臣打探的情报,臧霸统治的几个郡连续两年爆发了蝗灾,极为缺粮,百姓食不饱腹,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臧霸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向朝廷投降,以换取解开对他的物资封锁。而臧霸在降表中依然在向父王请求青州刺史的职务,这说明他还是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利,他日还有造反的可能。” 袁绍满意的点头:“显思,你很好。” 袁谭脸色一喜,但旋即想到郭图曾对他说的话,又忙道:“这都是父亲教导的好。” “呵呵呵…” 袁绍慈祥的笑了笑,又对郭图说,“臧霸之事朝臣们是怎么看的?” 由于袁绍愈发精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济,大量朝政便交由荀谌、郭图、田丰带领的文臣来处理,久而久之,这些文臣便成为朝堂上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 但袁绍死死的把握着军权,荀谌、郭图、田丰等人依然不敢有半点疏漏。 “启禀主公,朝议觉得应该接受臧霸的投降。一来臧霸麾下百姓也是大汉的百姓,我们有救援的义务。二来我军攻入司隶的大计正在进行之中,没有多余的力量去管臧霸。” 袁绍摆了摆手:“好吧,就按你们的想法办吧。天色不早,你们也回去吧。” “是,属下(儿臣)告退。” 袁谭和郭图恭敬的弯着腰倒退着走到大门口,再次行礼后这才准备转身离去。 郭图在转身的时候偷偷抬眼看了一下,看着袁绍的满头白发,嘴角不由自主的翘了起来。 ———— 邺城北方,幽州之地,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到处都是盛开的野花。 在这种春暖花开的日子中,幽州刺史袁熙离开了治所蓟城,他将一路向东去拜会一名幽州的传奇人物——鲜于辅。 公孙瓒败亡后,幽州百姓自发推举鲜于辅代行太守之职,并在田豫的推荐下投入曹操阵营,在北方牵制住了袁绍大量兵力。 当时袁熙已被认命为幽州刺史,但他的政令只能在燕国、范阳两地通行,其他各郡都只认鲜于辅的名号。 若不是袁熙颇有才干,又有牵招、焦触等大将辅佐,顶住了来自鲜于辅的压力,说不定袁绍的北线有崩盘的可能。 当然,鲜于辅当时也只是在押宝,见后来袁绍在官渡险胜,便在名义上投入袁绍方。袁绍也投桃报李,将其正式任命为右北平郡太守,负责防御来自昌黎地区的乌丸和辽东郡的公孙度军。 而由于鲜于辅出身渔阳,辽西在右北平以东,不在袁熙的控制范围内。所以鲜于辅实际掌握的领地还包括渔阳和辽西两郡,在幽州的实力仅次于正牌刺史袁熙。 多年来,袁熙一直在提防鲜于辅,从未想过去拜会他。 但近日邺城内有不好的传闻出现。袁熙虽没有野心,却也知道自保的重要。 他看向身边一人:“田先生,鲜于太守真的会支持我吗?” 早已不再是小将的田豫骑着一匹没有一丝杂毛的白马,就像十几年前一般。 “您是幽州刺史,我和鲜于太守又都是幽州人,我们相互扶持难道不是正常的吗?实际上就连辽东的公孙将军也是幽州人,大家坐在一起,又有什么不能谈的呢?” 袁熙等的就是这个答案,眼睛登时一亮,英俊的脸庞笑了起来:“那真是太好了。” ———— 三国小知识: 袁熙在袁绍的四个儿子中仅比袁买名气大一点,若不是他是甄氏的原配夫君说不定能记住他的人就更少。袁熙在史书中的记载还不如袁谭、袁尚,具体有什么功绩、干过什么事几乎都没有,只有战败、逃跑、被杀的记录。那么袁熙就没有干出什么大事吗?他生了个儿子。 其实袁熙的儿子袁谦虽然官至太守,却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所谓儿子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匮,最后在《新唐书》中袁熙就成了东光袁氏始祖,他的子孙中达官显贵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中期宰相袁恕己,他参与了神龙政/变,复辟李唐。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