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恤能够得到主君的赏识,全赖您仗义执言,贱婢无以为报,唯有一跪而已!” 馆驿的厅室之中,身穿直裾深衣的狄人女子跪倒在宰予的面前。 赵毋恤站在一旁,搀扶着她,眼中荡漾着泪水:“母亲!” 坐在一旁的子贡见状,被搞得有点不知所措。 他在鲁国时,经常帮助夫子处理些接待宾客的事务,但来客一见面就直接下跪叩首的,子贡还真没见过。 就算是想要用下跪表达感谢,那也应该是行顿首礼,也就是用头触地,随后立刻挺直腰板就行了。 可看这女子用的姿势,双腿并拢,左手交于右手之上,然后还长拜不起。 这赫然是臣子面见君王时才会使用的稽首礼啊! 至于宰予,他早就被吓得起身避开了女子行礼的方向。 他想要上前搀扶女子起身,可又想起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准则,一时之间进退维谷,他是扶也是错,不扶也是错。 但宰予倒也没去责怪她。 因为他知道,赵毋恤的母亲乃是狄人,她行稽首礼应该不是想要捧杀,而是真的没分清诸夏礼仪的轻重。 因此,他知道冲着赵毋恤道:“毋恤啊!快让你的母亲起身吧,她的心意我已经感受到了。” 赵毋恤抬起袖子摸了摸眼角的泪水,乖巧的点了点头,随后伸出小手搀着母亲道。 “母亲,您快起来吧。要不然,待会儿宰夫子要怪罪您了。” 子贡也在一旁劝说着:“是啊!君夫人快快请起吧,您就算想要感谢,也不必行如此大礼啊!” 宰予点头道:“况且毋恤能得到父亲的看重,是因为他原本就贤能无比,再加上他又得到了上天的帮助。 我宰予一介微末之躯,又怎么敢对他人的贤能视而不见,乃至于窃取上天的功德,去承受您的盛情呢? 您快快请起吧。有什么话,我们可以起来慢慢谈。” 众人好说歹说一番劝,赵毋恤的母亲才终于直起了身子,让众人看清了她的样貌。 虽然她久居诸夏,一头秀发也学做诸夏女子般盘起,身上的衣装同样是晋国的传统制式。 但如果只要细细观察她的特征,还是能够一眼分辨出她的不同之处。 轮廓较深的五官、泛棕的发色、还有淡色瞳仁,这些特征无不在说明,这是位来自北方白狄或赤狄部落的女子。 宰予原先就知道她是狄人,因此倒不是很惊奇。 可子贡一看到她的相貌特征,眉头却下意识的紧蹙,不过很快,他便又恢复如常了。 但赵毋恤的母亲一直因为狄人身份备受歧视,对于周边的环境极为敏感,因此子贡的小动作自然没有逃脱她的观察。 她生怕因为自己的身份影响到众人对赵毋恤的观感,因此连忙加倍诚恳的向宰予致谢。 “我的身份卑贱,出身于白狄的仇由氏。十六岁时,主君征讨仇由,仇由氏战败,便向赵氏进献婢女、财物请和。 因此,我有幸能够得到服侍主君的机会,为赵氏诞下子嗣。 但我自知才能低微、德行不足,虽然尽心教育毋恤,但却总有未能尽力的地方。 如果不是宰夫子与姑布夫子在主君面前竭力进言,毋恤这样出色的孩子险些就要毁于我手。 我听说您即将启程回国的消息后,担心今后再没有向您道谢的机会。 所以才在没有递送拜谒的情况下,带着毋恤擅自前来向您道别,还请您不要责怪。” 说完,她再次拜倒。 赵毋恤的母亲虽然是狄女,对于诸夏的礼数并不了解,但言辞之中尽显谦卑。 这番话说完,别说宰予了,就连刚才对她抱有成见的子贡都感到不好意思。 宰予连忙劝她起身:“您不必多礼。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吉人自有天相,毋恤的事情,您真的不必谢我。” “可……就算不为这件事,我还是想要向您提前道谢。” “喔?这是为何呢?” 赵毋恤的母亲面带歉意的请求道:“我听说您是鲁国来的君子。身边的人常常告诉我,鲁国的君子,是天下的表率。 他们待人接物总是谦和有礼,他们说话谈吐永远令人感觉如同微风拂面。 我们狄人常说,万里的鹏鸟伸展翅膀,就足以使天下都蒙受它的荫泽。 如果毋恤能够蒙受如您这样君子的教诲,哪怕只有三两句话,也一定是终身受用的。” 宰予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 原来这位母亲之所以如此谦卑,甚至不惜向他行稽首礼,为的就是帮儿子赵毋恤奔个好前程。 虽然赵毋恤在赵鞅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说到底还是个出身卑贱的庶子,要想逆转形势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他宰子前几天在赵氏下宫的一番慷慨陈词,并赢得赵鞅赏识的事情,不可能没有传到她的耳朵里。 所以,她才会如此急切的带着赵毋恤前来拜见,想要让宰予为她们母子二人指一条明路。 宰予心中感叹道:“这便是舐犊之情吗?” 赵毋恤的母亲见宰予久久不言,还以为宰予是看破了她的小心思后,心生嫌隙。 她慌乱的神色溢于言表,看样子,似乎又想要向宰予跪拜请罪。 “宰夫子,我……” 宰予和声笑道:“您不必向我致歉。我的老师教导过我:仁者,亲亲也。 爱护子女是人之常情,更是值得尊敬的行为,我怎么会因此责怪您呢? 只不过,您想要让毋恤蒙受我的教导,却不知道毋恤愿不愿意聆听我的指教呢?” 赵毋恤的母亲闻言,立刻欣喜的拉着儿子的袖子道:“毋恤,快!” 赵毋恤立马下跪叩首,从袖子中拿出之前母亲交给他的小木匣子恭恭敬敬的举过头顶。 匣子里装的是一只镶嵌有珍珠、宝石的笄,那是母亲最珍贵的收藏品,也是她从白狄氏族带出的纪念。 白狄如今已经成了她的过往,现在,她将用这枚珍珠笄作为拜师礼,为儿子开启新的前程。 宰予用两指手从赵毋恤的手里捧起木匣以示庄重,随后将它摆放在自己的面前,然后面带笑容的问道。 “我的老师曾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既然你愿意听从我的教诲,并奉上拜师礼,那么我便跟随老师的脚步,传授你为人的道理。” 赵毋恤顿首再拜:“请夫子启发。” 宰予朗声道:“我今日可以传你上中下三略。 上略:刚猛相济,辨识忠奸,揭示万物成败之理。 中略:区分德行,选用人才,明察机巧权变之术。 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讲述残暴不仁之罪。 不知道,你想学哪一略呢?” “我……”赵毋恤犹豫了片刻。 他想说上略,但又怕宰予责怪他贪心。 但学中下,又怕辜负了母亲的期待。 于是,他先是抬头看了眼满脸笑容的宰予,又扭头看见身旁眼里泛着泪光却依旧微笑的母亲。 终于,他下定决心,用着奶声奶气的声线,发出了世上最为斩钉截铁的声音。 “回夫子!”他拜伏道:“毋恤,想学上略!” 宰予笑着连连点头,开始为他讲述。 “好,既然学上略,那可就要仔细听好。待会儿我说的话,你必须一字不差的谨记在心。” “学生谨遵您的教诲!” 宰予道:“想要得到众人的拥护,其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心。 身为主君,如果愿意把爵禄赏赏赐给有功的人,就能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众人的意志。 如果主君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那这个目标就没有不实现的。 如果主君与众人所厌恶的事物一致,那么被厌恶的事物就没有不被克服的。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柔,是一种德行。 刚,是一种伤害。 弱小未必总会处于下位,而强大也并不总会身居上位。 弱者容易得到他人的同情和帮助,强者容易受到人们的怨恨和攻击。 所以为人处世,有时候要用柔,有时候要用刚,有时候要示弱,有时候要用强。 只有刚柔相济,互相映衬,根据情况的发展进行变化调整,才能成就事业。 天地运行的规律无比玄妙,人道的变化也是无法料定的。 所以在万事万物没有明辨之前不要贸然行事。 而一旦时机成熟,便应立即采取果决的对策。 《军谶》上说: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这三十二字,你必须谨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 只要你坚守这三十二个字,那么就能做到终身不辱,进可图谋四海,退可保全亲族了。 毋恤,你且上前,夫子传你天地至理。” 赵毋恤慌忙起立上前,恭恭敬敬的俯下身子,伸出白嫩的小手静待宰予传道。 宰予则笑着从袖中拿出前日抄写的书籍,端端正正的放在了赵毋恤的双手之上。 赵毋恤接过书本,放在眼前一看,书本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三略·上略》,翻开书本,他的眼睛立刻被里面的一句句至理名言吸引住。 一时之间,他看得竟有些痴傻。 他的母亲见状,急忙出声提醒道:“毋恤!” 赵毋恤这才醒悟,赶忙跪谢宰予:“毋恤,再拜夫子授业之恩。”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