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煮酒话英雄

第十章【东周是个空格子】

煮酒话英雄 大泽天下 8540 2024-05-13 15:05
  西周从武王建国到幽王,前后近三百年,气数也基本到此为止。西周到了幽王手里,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倾倒,王朝延续如风前残烛。如果幽王能够励精图治,或许,还可以延续王朝寿命。但幽王自私自利,还立了一个能折腾的王后,经过地震、废太子、烽火戏诸侯后,西周已经摇摇欲坠,只差最后一根稻草。最后这一根稻草却来源于申侯。  西周灭亡  申侯脾气倔、性子急。从进谏幽王,幽王不听,申侯一气归国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申侯有点莽张飞的性格,但申侯只有张飞的粗,没有张飞的细。在王朝末期、乱世开始的时代,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一生悲剧。  前面说,褒姒与石父、尹球三人联手,借申后一封书信的契机,废了申后、太子,扶持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不失为政治斗争的一个绝妙手段。从现在权谋斗争的角度分析,应当称好。但在当时,却有人很不乐意。这便是申侯。  申侯不高兴。宜臼的太子身份可是申家唯一的指望,废了宜臼也就是断了申家的希望。申侯不服,决定斗争。  申侯斗争的手法与宜臼旗鼓相当。宜臼对褒姒不满,斗争办法就是揍褒姒。申侯对废太子一事不满,就是上疏(奏报的一种形式,比如疏、表等),大意是:当初,夏桀王宠爱妹喜,所以夏王亡国了。纣王宠爱妲己,所以商朝亡国了。现在,你宠爱褒姒,为了褒姒废了太子王后,既伤了夫妻之情,又违背父子之义,你也快完蛋了。所以,我劝你立马收回乱命,或许还能免除亡国之祸。  简而言之,一句话:幽王,你这个昏君,你要是不复立废太子,周朝早晚亡在你手里。  这道疏,怎么看,怎么像挑战书。也不知是申侯手下的哪个人才捉刀的,绝对算是《古今挑战书记录大全》中的上品。后世的陈琳估计都没这本事。  幽王览表一看,很生气,怎么我就成了纣王了?虽然事实表明,幽王还不如纣王。纣王在姜子牙、哪吒、杨戬等一干狠人的综合打击下,尚且坚持了数年,幽王却没坚持过一夜。  幽王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知道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幽王很生气。幽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幽王把石父找来,把申侯的挑战书丢给石父。意思是申侯都下战书了,你说怎么办吧。  两人一商量,得出结论:那就打吧。  打仗是技术活。这方面的专业论述太多,比如兵贵神速;出其不备,攻其不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总之,就是要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捅个冷刀子。但是,幽王准备怎么打这一仗呢?  幽王先下令,贬了申侯的官爵,从侯爵贬到伯爵。然后,让石父准备兵马,过几天去打申国。怎么说,宣王也是把打仗的好手。怎么就没遗传给幽王一丁点的优秀基因?  申侯虽然不善于斗争,但还是留了密探在镐京打探消息。当听到幽王正在调集兵马,准备攻打申国的消息时,申侯懵了:不是说得好好的么?怎么要动手了?申侯搞不明白。但问题总是要解决,申侯就问群臣:幽王要打申国了,我们怎么办?  申国大臣吕章献计:向西戎借兵,灭了幽王,扶持宜臼为周王。这是伊尹、周公的伟业啊。  伊尹、周公是谁?伊尹是商汤的老师,帮助商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公是谁?周公是周朝的明相,在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建立东都,制礼作乐,周成王年长后,主动辞职,将权力归还给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人是世间臣子的最高追求。  按照吕章的逻辑,申侯可以与伊尹、周公比肩的唯一共同点就是:灭亡了一个朝代。但问题不在于灭亡了一个朝代,而是如何建设好一个朝代!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治国策略,如何号召人心,如何安定百姓,鼓励农业发展等等。要想做伊尹、周公,就必须先考虑好如何处理上述的问题。否则,就只能称作:乱臣贼子!  申侯是否有这个觉悟?让我们看看申侯的思考轨迹:伊尹,周公?嗯,妙计!前后不过两秒钟,思路简单明了。  或许,乱臣贼子这个称谓太现代化了,申侯不知道。所以,申侯决定向西戎借兵,灭了幽王。  申侯准备好了一车金银财宝,派人送给戎主(西戎的老大),请求借兵灭了幽王。并说:破了镐京,镐京国库内所有金银珠宝都是你的。  戎主接了消息,心里很高兴:被宣王修理了许多次,总算找到机会,报报仇,修理修理他儿子啦。戎主马上同意,亲自带兵出征。  就这样,戎主和申侯带着两国(部)的大军,杀向镐京。等大军围住了镐京,石父调兵遣将还没有完成。所以说,效率很重要,放在哪个朝代都一样。  幽王一看镐京被围攻,懵了。就问石父,怎么办吧?  石父又拿出老主意:要不咱们放烽火吧。  幽王也没招,得,还是烽火。点吧!  烽火点了,火光冲天。附近的诸侯一看,嘿嘿笑了:还来这招,烦不烦!不去,绝对不去。  申侯和戎主日夜攻打,诸侯也不来救援,幽王扛不住了,就对石父说:既然诸侯不来,要不你下去试试敌人的战斗力,如何?  石父没办法,听命行事。石父权谋斗争手段还可以,但是打仗的手段就有点对不起人了,否则,也不会让申侯和西戎攻到镐京城下。石父带兵出征,结果很简单:石父丢了性命,还把镐京的守卫丢了。申侯和西戎联军杀进镐京,幽王和褒姒带着伯服从后门跑了。  幽王出了城,黑灯瞎火的,往哪个方向跑?幽王也不知道。正在幽王犯难的时候,郑伯友带着兵赶上来护驾了。郑伯友建议往骊山跑,再点烽火,活马当作死马医吧。几个人又跑到骊山。郑伯友又令人点起烽火,诸侯还是没来。  诸侯没来,申侯和戎主杀过来了。  郑伯友见事情危急,就说:请陛下和娘娘到郑国避难,以图后举。幽王可以不听郑伯友阻止“烽火戏诸侯”的劝告,但是,不能不听避难郑国的建议。幽王又带着老婆孩子,跟着郑伯友到郑国避难。  一行人刚下骊山,便被敌军碰上。两方交战,结果:幽王、伯服被杀,褒姒被擒。郑伯友、尹球战死。应当说尹球死有余辜,郑伯友却死得悲壮,英雄所为。  就这样,西周稀里糊涂地灭亡了。一个笨人凭着一个笨主意打败了一群更笨的人。如此而已!  (二)有必要交代下后事  褒姒的后事  幽王死后,褒姒被戎主拿住,“带归毡帐取乐”。  戎主是不是需要千金买褒姒一笑,没有记载。但是,个人以为,西戎是小数民族,威武雄壮的男人最擅长驯马,尤其是最喜欢驯服烈马。而驯服烈马时,一般不用金子,而是用鞭子。  所以,女人啊,当男人用金子哄你开心的时候,多多珍惜吧,万一将来不慎换成鞭子,就很麻烦了。  申侯的悲剧  申侯借西戎的兵力,灭了西周,扶持宜臼继位,建立了东周。并被外孙加封一级,由侯爵升为公爵。  不过,伊尹、周公的梦是醒了,只是天天做噩梦。因为西戎认为申侯不讲信义,引兵攻打自己(后来,申侯控制不住西戎,便请兵赶走西戎,从此结仇,后文会交代),没事就找申侯麻烦。而中原诸侯认为是申侯将西戎引进中原,灭了西周,所以,从来不加救援。申侯只能天天水深火热。  所以,做事先动动脑子,不要太冲动,冲动是魔鬼。  石父的启示  石父通过冷枪打到了赵叔带,又扶持伯服为太子,取得了褒姒的支持,掌握了朝政。但是自此以后,坏事干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敢挖周朝的墙角。结果,墙倒了,自己也死了。还落了个千古骂名,何苦呢。  石父的启示就不展开写了,怕被封。  平王初立  申侯打下镐京,杀了幽王,就开始做伊尹、周公的梦了。扶持宜臼继位,自己加封贤相,国泰民安,青史留名。  申侯的梦很美,可是很快就醒了,因为小弟不给面子。这个小弟就是戎主。  杀入镐京后,戎主很高兴,总算可以报仇了。打砸掠夺烧,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把。百姓杀了无数,王宫也给点着了。“宫阙焚烧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光景甚是凄凉”。申侯要阻止,戎主一瞪眼,申侯害怕了。  申侯这才知道西戎不是小弟,而是狼。自己借兵灭幽王这一招,也不叫借兵复仇,而是叫引狼入室。  请神容易送神难,但申侯凭着自己的斗争经验,想出了“送神”的妙招。申侯下令将镐京国库内所有的金银财宝送给戎主。意思是:哥们,拿了钱就走吧。  结果是:戎主把钱拿了,不走。照旧在镐京吃喝玩乐。  想想也是,西戎哪有镐京好。在西戎,除了驯马,就看狼打架,一出门就得喝风,还是西北风。而在镐京,有各种娱乐节目,虽然褒姒觉得不咋地,但是对于喝够了西北风的草原汉子们而言,就是一个字:爽!所以,戎主不走。申侯也没脾气。  但是,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别说做不成贤相了,自己一个人出门,都可能让老百姓黑了。“百姓皆归怨申侯”。  申侯想了半天,脑子里空荡荡的。得,还是请救兵吧。申侯便求救:晋国、卫国和秦(此时秦还算不上诸侯国,只是附庸),再告诉郑国,你爹郑伯友被杀了,快来报仇吧。  这就是申侯的斗争经验:自己打不过,就找帮手。有人说了,所谓斗争不就是联合多数人打击少数人么?那我要说,你已经进入了斗争的初步阶段,但尚未得到真髓。斗争的确是联合多数人打击少数人,但是将多数人联合在一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让多数人为你所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更不是把人召来以后,让人控制你。  四国诸侯接到申侯求救的消息,才知道:这次,幽王点烽火不是为了耍耍,而是真的出事了。诸侯惊怒之下,带兵杀过来了。  戎主杀了幽王,自以为天下无敌。出兵迎战,跟诸侯交手几个回合后,大败逃亡。褒姒也就此死在乱军之中。  戎主大败,申侯很高兴。申侯借西戎灭了幽王,又借诸侯之力赶走了西戎,也算有一定的手段。申侯高兴之余,便决定进行最关键的一步:扶持宜臼继位!  申侯大摆筵席,宴请卫武公,郑武公(郑伯友的儿子),晋文侯和秦国赢开。申侯以主人公身份主持了开宴仪式,发表了开宴演说,申侯喊道:好兄弟,干了杯中酒。赶走了西戎,申侯又把自己当成了伊尹、周公。  诸侯一听,不乐意了!这谁啊?不就是一伯爵么(幽王下旨贬了申侯)?我们两个侯爵(卫武公此时还没有接受封赏,只是一个侯爵)还没说话,你也敢来管事?!!再说了,幽王再不咋地,那也是天下的共主,你说杀就杀了?弄出个烂摊子,还要我们收拾。要不是看在宜臼要继位的份上,早就收拾你了。  卫武公资格最老,首先发难。卫武公把酒杯一顿,说:现在陛下死了,国家破了,还喝得什么酒!  对于申侯这等乱臣,卫武公很反感,东周成立后,申侯被西戎骚扰,申侯向宜臼请救兵。卫武公就说了:申侯有办法将西戎请来,就有办法退兵,不救!结果,宜臼就不救。  诸侯也说:恭听卫武公教诲。诸侯完全不把做着伊尹梦的申侯放在眼里。  卫武公又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咱们将宜臼迎回来,扶持宜臼继位如何?  诸侯又说:好,妙计!  最后,由郑武公将宜臼从申国迎接回来(迎立之功),做了周王,也就是周平王。  就这样,申侯结结实实地当了一把群众。  2、宜臼的伟大举措  周朝亡而复立,宜臼做了平王,能焕发出什么样的光彩呢?答案是啥光彩也没有,尽是一堆丢人的事。  平王上台第一件事情:报恩报仇。这事还凑合。  报恩:宜臼封赏卫国为公爵;晋国、郑国加了封地;将秦国从附庸提升为诸侯,伯爵;封自己的母亲为王太后,给申侯升一级,从申伯提升为申侯(本来要封申侯为公爵,申侯辞了)。  春秋诸侯的姓名,一般都是死后追封,比如说卫武公,应该说卫武公在接受平王的封赏前,应当称作卫侯。封赏以后才能称作卫公,死后被人加谥号才是卫武公。本文为了称呼方便,统一用死后谥号称呼。  报仇:追贬褒姒、伯服为老百姓。  第二件事:东迁。一生败笔之精华。  镐京被戎主打砸掠夺烧之后,已经成了废弃之地,而且那个时候戎主还没被秦国歼灭,还有点战斗力,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一来,平王没有钱修复宫殿(钱都被舅舅送给戎主了);二来,戎主实在烦人。所以,平王大人不高兴了!我爹在的时候那么奢华,为啥我要过这种破日子。所以,平王准备东迁,东迁至洛邑(现在的洛阳附近)。  平王要东迁,大臣很高兴。谁也不愿意过苦日子不是。  但是,卫武公不高兴。卫武公老成谋国,就劝谏:镐京左面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右面有陇(甘肃)、蜀(四川),两个地方有山有水,沃土千里。这是帝王之地。如果迁都洛邑,周朝就要失去天下了。  平王说:镐京残破,不够奢华,而且,西戎时不时来骚扰一下,担惊受怕的。我东迁也是情非得已。  卫武公叹口气,再劝:昔年,尧舜在位的时候,也就是茅草屋,禹也就住在土房子了,也没觉得简陋。再者说了,西戎杀了幽王,这是周朝的耻辱。你只有励精图治,练兵习武,打败西戎,杀了戎主祭奠幽王,才能洗去这个耻辱,才能振兴周朝。而如果你因为西戎侵犯就要东迁,恐怕周朝就真的要亡了。  卫武公分析得合情合理,进谏方法也成熟圆滑。先用尧舜禹来比喻平王,给平王戴个高帽子。然后再分析东迁的坏处,并为平王振兴指出道路。  如果,平王能够按照卫武公说的来做,历史肯定又要一变。但是,不要忘记了平王的水平。现在的平王就是当初的宜臼,虽然身份变了,官大了,但是人还是那个人,就是那个褒姒惹申后不高兴了,上去动手就打的宜臼。愣头青本色十足。所以,卫武公不论怎么劝,平王还是东迁洛邑。  卫武公也没办法了:迁就迁吧。  就这样,平王放弃了帝王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秦伯听闻平王东迁,立马派兵护送。平王为了答谢秦伯,便将岐、丰之地(镐京以西的土地,也是周朝的发源地)赠送给了秦伯。当然平王也是有条件的:现在这几块地方已经被西戎占据了,秦伯能打败西戎,这些地方就是秦国的了。后来,秦国灭了西戎,既得了岐、丰之地,又得了西戎的土地,自此成为了大国,也为将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平王东迁洛邑后,占地才六百多里,只能算是中等诸侯国。自此,东周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