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奖赏与提升俸禄相结合,再进行授勋仪式,由他亲自授予勋章。 勋章这东西不能吃不能打,但是代表着无比的荣耀。 “徐晃、赵云、张既、那楼、王异。” “在!”五人异口同声道。 “授予你五人,镇远勋章!” 侍卫端来五个金灿灿的圆形勋章,黄铜色上面画着一艘舰船样式的物体,中间“镇远”两字威风无比。 由于勋章是一种完全新颖的事务,几人当做宝贝一样捧着,不知道该如何佩戴。 童远嘿嘿一笑,亲自走到他们面前,将镇远勋章一一别在他们的左襟之上。 包括那楼在内,都是用的汉人右衽的方式,所以宽大的左襟在外,别上勋章熠熠生辉。 “平时不需要佩戴,可以存放在家中,到典礼、授勋或者阅兵场合再佩戴即可。” “诺!” 徐晃、赵云、张既、那楼和王异都无比珍视镇远勋章,带上了它昂首挺胸一站,精神面貌又有提升。 五个人中,其实王异本是表现最为突出,该位列第一。但是因为刚刚承担责罚,再加上女性在这个时代终究地位所迫,只好委屈在第五名。 不过,第一名和第五名最容易被人注意。他心爱的女人怎么也不吃亏。 童远清了清嗓子,看了眼眼巴巴的其他诸将。 除了最荣耀的镇远勋章,他当然还准备了其他。 “徐荣、贾诩、杨阜、胡琅儿、杜长、焦触、徐俭、李颖。授予你们七人平远勋章!” 这回端来的是青铜色的勋章,一艘看似舰船的中间写着公正的“平远”两字。 另外,不在场的张郃、郝昭、苏则三人,也因为在各自战场做出卓越贡献,支持了泾源大战的胜利,所以一并授予平远勋章。 镇远和平远,意味深长。除了是后世两艘著名的军舰以外,又分别对应镇北将军和平北将军,这两个他任职较长时间的职位。再加上他的名字,简直天造地和。 由于现在担任的镇北将军高于曾经的平北将军,所以镇远勋章也比平远勋章更荣耀,恰恰镇远舰也比平远舰厉害许多。 这两个勋章也是童远在开战以前就让马均等人专门打造的,西域胡又有擅于匠做者投靠,正好大显身手。上面的字,都由大儒马日磾亲自撰写。 其余众将士童远也有准备,不过更多的勋章就只能先口头授予,回去再打造发放。 计划授予数十枚一等无畏勋章,都是铁质而且之前获得镇远、平远勋章的诸将也有。 二等无畏勋章达百余枚,主要是勋章上的“无畏”二字明显小于一等。 三等无畏勋章则块头和刻字都较小,三等勋章稍作分辨就可以清楚辨别。 至此,跟随王异、张既奋战的士卒军吏也有不少人获得。 虽然发放到手可能还要等上数月,但现在他们也能骄傲地向他人表明,“咱可是有勋章的……” 这些勋章上的字,就分别由蔡琰、刘劭、谢昭等人撰写了。 其余物质精神奖励也是实打实的屯田产的物资,以及职位提升、子女读书、参与学习技能等等。相应的管理者由于衣食住行都在屯田之中,基本在士卒和家属监督之下,他们也无法从中贪墨。 如此下来,奖励虚实结合发放到位,新西凉军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还有抚恤,安排伤残人员就业、生活,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奖励和抚恤的落实,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凉州的安排已经蓄势待发。 目前,韩遂及众多军阀主力破灭,羌氐部落大多败亡,马超、皇甫郦仍在逃亡,正可以一鼓作气拿下金城郡与河西走廊,彻底收回凉州。 凉州刺史、别驾、治中,以及各地太守都需要重新认命,雍州方面从前线变为腹地,如贾诩、田丰之类的大才也需要解放出来。 他看了看来到这个时代,登庸的第一个历史知名人物。 “张既,张德容,晋升雍州刺史,兼任无畏军经远卫中郎将,统辖州郡兵、白羌及阎行部,消灭枹罕宋建攻略金城郡。” 张既信心十足,经远卫也驻扎雍州一年时间,早就期待着彻底消灭韩遂、宋建。 陇西太守韦康晋升为雍州别驾,颇有能力的成公英担任雍州治中,长史姜叙晋升为天水太守,毌丘兴担任安定郡太守。 州内梁宽、赵衢,以及新锐成长的一批年轻士族如姜隐、姚琼、孔信、李俊、王灵等,都有认命提升。 原汉阳郡也更别名称,正式恢复天水郡的称呼。只是包括刺史、太守职务在内,最终要向朝廷奏请同意。 在新西凉军治下,一些官吏制度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太守只受刺史监督,并不直接被其领导,别驾治中在一般情况下不如太守地位高。 现在,与各地割据政权类似,刺史已经成为掌管一州的显赫职位,作为副手的别驾治中也水涨船高。 不过,童远和其他军阀不同的是,非常明显地削弱了太守的权势。 各地太守本就是两千石的大员,此时掌管一郡钱粮与郡兵,又多与当地士族豪强关系友好,所以在其他地方是位高权重。 可是新西凉军的体系内,州郡兵与士族豪强部曲家丁主要是补充作用。无畏军和屯田军从战斗到各种功能都突出得多,所以太守的兵马作用有限。 司隶地区,各地太守的钱粮兵马受司隶校尉董白统辖,但实际上由镇北将军府管理。并州、雍州,太守直接由刺史统辖,所以太守的实权大幅削弱。 这些都是童远日后官吏体系的些许体现。 雍州人事安排已经妥当,接下来是凉州这个重头戏。 年轻主帅朗声说道:“贾诩,贾文和,升任凉州州牧,随大军收复武威后就任。” 贾诩的故乡就在武威郡,李傕控制朝廷的那个时候,他担任凉州刺史回乡守孝,就是出自主公之手。现在,又是主公助他荣归故里。 即使家中族人多已迁至司隶,但这等成就实乃光宗耀祖之事。即使在朝中当大官,也比不了这样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