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足足两个月,在孙传庭和李中正二人的亲自监督以及操办下,大同府的田亩土地,以及人口数量,总算是清查丈量完毕了。 虽然这两个月的腥风血雨,使得大同的百姓士绅们人心惶惶。 可当官府正式宣布,按照每户实际的人口数量进行土地的全新分配时, 老百姓们个个都是欢呼雀跃。 在各甲长或里长的带领下,各庄各地区的百姓,分批来到知府衙门的外面,领取属于自己的田亩土地。 他们看着从官府领来,按上了自己手印,同时也盖了官府大印的的地契,才终于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农户们如获珍宝,紧紧的抓住地契,好似怕他跑脱了一般。 还有人, 激动的声泪俱下,当场嚎哭起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地其实是官府的,分配给他们的土地只有使用权。 他们不能买卖,不能转让,更不能租借,违者以重罪论处。 “陛下知道各位多不识字,不知这地契中内容,特意让咱这些衙役在这里宣读。” “你们都把自己的耳朵掏干净,听清楚了,别日后吃了亏还不知怎么回事。” “分配给你们的地,就属于你家的了,上面都有年限,各家各户都是统一标准的,全部都是五年。” “这五年里, 这地不能荒了,如果种不过来,可让你们的里甲长,拿着地契文书,以及原因来官府进行报备。” “或者家里子嗣增多,耕地与人口数量不对等的,同样如此,可让你们的里甲长来官府申请新的耕地。” “年限到了之后,就如今日一般,都来官府衙门前,重新进行分配,可都记好了?” “还有,以后就只交田亩税了,你家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什么样的田地,就交什么样的税。” “其余的具体事宜,可去问你们的里甲长或是读书人。” 衙役们不耐其烦的解释,分配完土地的百姓,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可让这些靠着土地而存活的农户们,心里也有底了。 没有了那些苛捐杂税,也不用担心土地被那些地主老爷们强占了去,这日子终于是有盼头了。 而衙役和老百姓们都不知道的是, 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口处,一身富贵公子打扮的朱由校,正在亲自见证这新政的实施。 在他的侧后,一副儒士打扮的陈奇瑜,也在注视这一切。 尽管他亲眼看见了这些百姓们由心而发的笑容和满足,可深受时代风气,以及儒家思想影响的他。 对这新政依然是持着反对的态度。 不是说他不把这些底层百姓当人,也不是不想朝廷繁荣富强,大明再现辉煌,而是他看待事务的角度,主要还是从士绅群体出发。 “陈卿,见到这一幕,你认为如何?” “你的看法和所想,可有改变?” 对于官员和衙役们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着他的意志和政策,朱由校自然是满意的。 不过他还是很想知道,这有着老旧思想的陈奇瑜,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所改变。 毕竟明末的真正的干才还是较为稀少的,朱由校不想什么都靠杀人来解决问题。 “禀陛下,臣以为百姓是该重视,是要善待,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 “而不是靠着抢人家产田地,这不是圣主明君所为,是败坏陛下以及朝廷信誉威望之祸源。” “陛下虽推之新政出发点虽好,可行事太过暴虐,太过残忍,历朝历代都未从有之。” “士绅毕竟是国之根本,地主豪强们才是国朝之中流砥柱,陛下把他们都得罪了,陛下是弃祖宗江山基业不顾。” “臣说句大不敬之话,这无异于陛下自己造了自己的反。” “大同之事,不出半年,就会传遍天下,到时天下士绅与地主大户们必然人人自危,与朝廷和陛下离心离德。” “这乃祸国之始也,还望陛下能速绝此新政之推行,可行怀柔政策,休养生息,同样可中兴我皇明。” 陈奇瑜的一番话,说的确实很中肯了,尽管他的主观意识还是站在对面,可也很难得了。 可惜朱由校要的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皇帝与官绅们形成利益同盟,合作剥削老百姓。 陈奇瑜的三言两语,是不可能影响到他的。 “看来陈卿还真是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民间疾苦,百姓生活之艰难啊。” “不过无事,你去了云南之后,就会知道朕为何要不惜代价的变法改革了。” “皇明如今外强中干,虽不止于病入膏肓,可也相差不远了。” “再者说了,朕身为皇帝,难道还怕得罪谁不成?” “朕倒要看看,大同之事传遍天下之时,那些士绅地主们,到底是什么反应。” “他们能举旗造反更好,直接派兵剿了就是,太祖布衣之身,凭借弓马武力开国,朕难道还会怕了打仗不成?”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朱由校根本不需要玩什么花花肠子,也不需要找人背锅干啥的。 现在的他,可以直接且完全控制的军队有几十万,西南、江南都有重兵驻守。 他们如果真的要狗急跳墙,看看到底是他刀更快,还是他们的头更铁。 说完这一席话,朱由校也离开了此地,径直回了代王宫。 留下即将要远赴云南任巡抚的陈奇瑜,在原地看着热闹不已的官衙,发呆发愣。 “陛下何苦与他多费口舌,像他这样的士大夫,哪里能懂得百姓之苦难?” 回宫路上,一向不问政治的马祥麟,居然也破天荒的和皇帝谈论起此事了。 朱由校不由得用一种怪异的眼神打量了他一番。 马祥麟连忙解释道: “陈抚台刚刚所说的那些话,臣实在是不敢苟同,臣虽世代将门,世袭指挥使。” “可臣自小看到过太多不公不正之事,那些压迫和剥削,更是家常便饭,西南远离于京师,各族之人繁多。” “朝廷任命的那些官员们,根本就不顾百姓的死活,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各族之人,俱是如此。” “他们还暗中挑拨矛盾战火,引起不和之族互相攻杀,而他们则从中谋取利益。” “地方上出的那些秀才和举人们,也无一不以老爷自居,花言巧语蒙骗那些不识字的农民,实在可恨。” “如不是他们,西南不会如此之乱,更不会频发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