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二十二章 谦虚的魏忠贤(第一更)
随着秦良玉离新丰县还有二十里地时,就看到远处开来了一支队伍。 秦良玉虽然年纪稍微有点大了,但是她的眼神还很锐利。 她看到迎来那支队伍中央,有一架非常华丽的车架。 以秦良玉对礼制的了解,那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朱由校的车驾。 秦良玉稍微有点惊讶,以为是陛下竟然亲自来迎接她了。 但是秦良玉想想,觉得这又不太可能。 果然,等到那个车驾驶到前面的时候,队伍中走出一个穿着蟒袍的太监。 秦良玉一眼认出这厮是个太监,可以看得出这厮虽然年龄大了一点,但面白无须,如果是普通的男性官员,断言不可能有这么一种面貌特征。 同时,在太监之中,又能穿上蟒袍的,那对方的身份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秦良玉连忙翻身下马,带着两个外?秦左明、秦祚明来到了那个太监的面前。 只是秦良玉还没来得及向对方行礼,反倒看到对面的太监先行礼了。 魏忠贤一拱手,脸上的神色还带有几分恭敬,说道:“这位就是秦总兵吧?咱家名叫魏忠贤。” “陛下如今正在新丰县的军营当中观察,未想到秦总兵竟然如此之快就已经来到了,便专门让咱家带着陛下的车驾,来迎接秦总兵,想让秦总兵坐着这车驾去见陛下。” 秦良玉听到这个话,心里既是感动又是震惊。 震惊是因为秦良玉猜得出,对面那个人是魏忠贤,但是当她真的确定了对面那个人是魏忠贤的时候,还是为对方那谦卑的态度,而感到无比的震惊。 这还是传说中,那个目中无人,嚣张跋扈的九千岁魏忠贤吗? 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 秦良玉看着魏忠贤的态度,心里也是叹了口气,便把这一切的事情,都怪在东林党的头上。 明明魏忠贤是那么谦卑的一个太监,但是现在传出了那么不好的名声,恐怕也是东林党人故意为之。 秦良玉认为这个原因很简单,这位魏忠贤是陛下身边伺候的太监,把魏忠贤的名声给弄坏了,那么陛下的名声不自然也就变得更坏了吗? 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打压阉党名声的方式,从而败坏陛下的名声,来显得他们东林党人有多清高,便能得到天下读书人和百姓的支持。 秦良玉心里“呸”了一下,东林党真不是人,实在是狼子野心。 东林党人一直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廷,看来真正想要把持朝廷的人,就是这些东林党人吧。 而之所以让秦良玉觉得感动的是,她不过区区一个妇人,陛下能够封她为总兵,已经是对她的极尽恩宠。 如今她率领兵马来到了这里,陛下还专门让魏忠贤带了自己的车驾来接她,就可以看到陛下对她秦良玉的重视,以及对她们白杆兵的重视。 这又如何能让秦良玉不感动呢。 想通了这些事情,秦良玉也是湿了眼眶。 士为知己者死。 秦良玉就是那个士。 她感慨地对魏忠贤说道:“世人都说魏公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陷害忠良,如今一看,正是闻名不如见面。” “连魏公公如此谦虚的人物,都能够被人家冠上如此的名声,可见这朝廷之中的乱臣贼子确实不少。” 这魏忠贤听到这话,老脸也是一红。 就魏忠贤他自己做的那些混账事,他自己还是清楚的。 那东林党人虽然与他敌对,或者说他认为东林党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东林党人说他排除异己,目中无人,残害忠良,私相授受之类的话,那倒是真的不假。 以前,他还真就是那样干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秦良玉说道:“秦总兵,过奖了。” “咱家以前仗着陛下的恩宠,确实做了一些错事,手下的那些官员也不算规矩,竟然给咱家上了个九千岁的混号,还让各地给咱家建造了一些生祠,咱家想想实在是不该。” “如今老夫得到陛下的教诲,已经幡然悔悟了,这九千岁的名号,咱家也不敢再用了,所以各地的生祠,咱家也已经让他们通通捣毁了。” “现在咱家只希望过往做的这些混账事情,能够不再伤害陛下的名声,那就已经足够了。” 秦良玉听到这句话,非但没有因此对魏忠贤感到鄙视,反倒是更加诚恳地看着魏忠贤,说道:“魏太监便是以前有错,但是现在得陛下的感召,能够回归真我,也可以看得出,魏公公也是一个大英雄大豪杰。” 从来没有人用大英雄大豪杰这六个字来称呼魏忠贤。 魏忠贤终究是没有了子孙根,内心是自卑的。 而秦良玉是被陛下所看中的女中豪杰,对秦良玉赞誉有加,魏忠贤能从对方的口中,得出这样的一番称赞,也让魏忠贤有些感动。 不知是真是假,魏忠贤用衣袖擦了擦眼眶,说道:“咱家不过就是一介阉人,又如何能够配得上大英雄,大豪杰的说法。” “但依陛下所言,秦总兵是真正的女中豪杰,陛下不止一次在我等奴婢的面前,陈述过对秦总兵您的敬佩。” 秦良玉听到这话,也是与有容焉,说道:“秦家与马家得陛下的恩宠已是万幸,我秦某人又怎敢受陛下一个女中豪杰的称呼呢!” 这两个人相互吹捧的也差不多了,这边的魏忠贤看天色已迟,对那车驾一拱手,说道:“秦总兵,还请速速上车吧!” “陛下还在军营中等着秦总兵呢!” 秦良玉看了看那华丽车驾,还是老老实实地推迟道:“这如何使得,这是陛下的车架,旁人又怎么敢乘坐。” 虽然说不会有人相信,秦良玉就算做了这个车驾,就会造反当皇帝了。 但该避讳的东西,还是得避讳一下。 旁边的魏忠贤早就猜到秦良玉也会这样说,也是连忙劝说道:“秦总兵,这话说的,咱家可是不能赞同了。” “陛下说了,秦总兵为国戍边,秦家与马家,都是为了大明的西南稳定,付出了血与泪的。” “如果连您这样的人,都不能够承受这样的荣誉,那别人又怎么敢承受这样的荣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