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符让人拿来几只素肧杯子,茶被均匀分到杯子里,“素胚勾勒出青花”,白净的杯子似乎与绿色的天然就非常搭,整体营造出一种淡雅的美感,显得相得益彰,早已在茶壶中准备好的热水这样一冲,绿叶随着漩涡激荡开,随着热水翻涌,刘义符想,要是有玻璃杯子就更好了,那会更加有感觉,有机会得整一个。 其实现如今并非没有玻璃,只是烧制困难,技术没有太大突破,玻璃杯类似的玻璃器皿也不少了,但并未大规模的运用,此间更多将玻璃称之为“琉璃” 琉璃并未大规模使用第一是成本问题,烧制困难,第二则是实用性,易碎的属性确实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并且此间的玻璃也并不透明,你可以把它称为有色玻璃,美感上也不如透明玻璃。 是以,种种因素下,玻璃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哪怕上层人士,用量也极少,中国的使用一直要到清朝,玻璃器皿历经了这么久的发展后,才逐渐流行起来,作为“水晶的”透明玻璃那是更加没影子。 刘大少想的肯定是用透明玻璃。透明玻璃制作又不难,带石英砂含量多的沙子再和天然苏打一混合,进行烧制就行了。 据说最早发明玻璃的是腓尼基人,这个民族是欧洲古民族之一,在地中海一带也称王称霸过,让不可一世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都吃过苦头。 腓尼基人也是一个优秀的商人民族,他们最早也是无意间发现的烧制玻璃的配方,利用天然碱和石英砂混合烧制得到的,捂着这个配方,他们制作出的透明玻璃使得欧洲都为之疯狂。 腓尼基人靠着这个透明玻璃配方发了一笔横财,没办法,谁让这个成本就是这么廉价呢,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刘大少心里想着,烧制透明玻璃得要用到纯碱,纯碱在没有工业化规模之前只能利用天然碱矿。 而中国最大的碱矿后世被发现在河南桐柏,而桐柏现在又在后秦手上,这一连串关系理下来,刘大少都一阵头疼,任重而道远啊。 在喝茶之前刘义符还是按照流程进行了洗茶,洗茶这个步骤,有人认为是鸡肋,有人认为是必要,现在还没有这种烦恼,不过存在了这么久的洗茶,成为茶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是不容置喙的。 最后茶好了,静等了一会儿,茶叶舒展开来,茶汤也逐渐变成了浅绿色,发出阵阵香味。 卫温闭眼深吸一口气,显得格外的陶醉,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杯,用袖子掩面,仰头缓缓喝了一口。 放下杯子, 清甜,回味,极品! 这是卫温此时最为直观的想法。 也许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后面卫温成为制茶大师后,总觉得今天的茶叶才是最美味的。 刘义符喝了一口,微微皱了皱眉,和以前喝过的茶叶还有一点不同,但基本大差不差,可以有七分相似的原味,也不急,有这个味道也够了,慢慢改进吧。 环顾四周,在场的都或多或少好奇地喝了一口,众人反应也各异:婢子是有点面露难色;穆念元和卫玉喝了口,点了点头;小厨娘抿着嘴,眯着眼,感觉有些不好受;刘惠媛则是小脸拧巴着,一点也不觉得这个好喝,不过刘义符估计她是怕烂肚子,结果反而是喝得最干净的的…… 刘义符把众人的反应看在了眼里,点了点头,表示不出意外。这里面,就是卫温觉得,这个茶叶简直是人间至味道,卫玉和穆念元果然一问觉得还不错,就是最后的涩味有点喝不惯,整体来说还是能接受;至于几个女性,那是真的有点喝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