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带着人边走边撤,开始的时候是引诱元军跟着自己南下,到了后来变成元军追着常遇春南下了。 从引诱到追击,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让常遇春的人马遭受到重大打击。 等常遇春带着人到和州城下的时候,身边人马已经折损过半,而且一个个都是累的气喘吁吁,盔甲歪斜,完全是一幅溃散之军的样子。 今天在城上当值的是汤和,下面有人报常遇春诱敌回来了,汤和闻听连忙来到城头观看,当看到眼前的一幕,汤和哈哈大笑,对左右说道:“看到没有,诱敌之军能做到如此之像,当真不容易。“ 话音刚落,就看到远处元军骑兵正在快速赶来。 汤和见此,连忙让人敲响警钟,打开城门的小门,放常遇春的人赶紧进城。 钟声当当当的响起,示警的长号也想了起来,顿时,整个和州城忙乱起来。 元军的骑兵在弓箭射程外站住,看着城头的朱字大旗凑在一起说着话。 过了一会儿,十来骑掉转马头朝后来路本去,剩下的骑兵监视着和州城。 随着警报的响起,朱元璋和徐达等一干将领也快速来到城头。 汤和见到朱元璋,抱拳施礼道:“总管,元军的先头骑兵已经到了。刚才有十来骑骑兵朝来路而去,估计是报告去了。“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常兄弟去哪儿了?“ 汤和答道:“我已经安排他们下去休息了,看样子他们挺惨的,折损了不少。“ 朱元璋又问道:“钟离呢,也是下去休息了吗?” 汤和答道:“我也纳闷呢,回来的人群中我没看到钟兄弟。” “什么?没看到钟离?“朱元璋听到汤和的回话,立刻惊讶的问道:”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没跟着回来?“ 汤和答道:“刚才只忙着安排常兄弟的人了,就忘了问,我这就派人去询问。“ 汤和话音刚落,只听的他们身后有人说到:“总管,汤和兄弟,我来了。“ 朱元璋等人转身一看,看到常遇春正朝他们走来。 朱元璋进走进步,一把把住常遇春的双臂,上下打量着常遇春,说道:“常兄弟,身上没事吧。” 常遇春答道:“总管放心,我没事,就是一路奔跑有点累;钟兄弟没事,我们分兵抵抗,他负责东路到烟墩山一线的防御;我负责引元军南下,我想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昨天钟兄弟受到的攻击会比较厉害,只要坚持到晚上,他们应该没事;另外,我听钟兄弟说,他们真的无法坚持的时候,会退到孙帅的大营,但我看着钟兄弟的想法,好像是要坚守通往烟墩山的山路,给我们诱敌的机会。” 常遇春说完,把钟离具体的想法给三人说了一遍,众人听完不由点头,办法是个好办法,就是危险性太高,五百人抵御一波又一波的元军攻击,这样的攻击谁都不敢说能坚持多久。 徐达、汤和、常遇春,包括朱元璋的侍卫,旁边的将领纷纷为钟离竖大拇指,不仅是为钟离的勇于担当,更是为了钟离的仁义。 朱元璋听着众人对钟离的称赞,一边高兴一边又是担忧。 看着朱元璋的神色,徐达在旁说道:“听刚才常兄弟所讲,钟兄弟虽然这么做有些危险,但实际上钟兄弟可以依托孙帅的烟墩山大营,加上总管您也给孙帅去过信,我想钟兄弟那边不会有太多危险。” 朱元璋听后点头说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没见到他我实在放心不下。” 徐达说道:“钟兄弟吉人自有天相,再说钟兄弟的武功高强,即便是真的到了危机时刻,单身突围也不是什么难事,总管您不用过于忧虑,反而是现在有一个问题还需要总管来定夺。”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还有什么事情?” 徐达说道:“现在我们是引兵到和州了,如果他们不攻或者退走,我们的目的还是达不到。” 朱元璋闻听默默点头,等了一会儿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徐达沉声说道:“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派人潜伏到元军的后面,截至钟离他们,让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拦住元军的后撤;在一个办法就是我们分出一部分兵力,绕道烟墩山到元军的后面,堵住元军的后撤之路。不过最快也要四天时间,这还要看路上一路通畅,我们这一带要么山路崎岖,要么湖泊纵横,路经常变化,如果一旦走错,可能会时间更多。” 朱元璋也沉声说道:“你是在告诉我,最好的办法就是潜伏过去,告诉钟离他们是吗?” 徐达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说道:“我对钟兄弟一直心怀感激,心怀敬重,虽然这么做有些残酷,但对我们整体的大方略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朱元璋悠悠的说道:“我这个兄弟最是讨厌打打杀杀,他这么长时间来尽力帮我,说到底是我利用了他对我们的感情;这样做让他心理也不快活,我对他满是愧疚了。” 徐达说道;“总管,钟兄弟是心怀大爱的人,他之所以讨厌打打杀杀也是见不得百姓受苦受难,这个大义钟兄弟是明白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只要据实以告,钟兄弟是明白的。” 正当朱元璋思索之时,突然有人报进,朱元璋的侍卫先前一步把来人拦在外面,过了一会儿,侍卫才领着来人到朱元璋跟前。 来人见到朱元璋,立刻单膝跪地抱拳施礼道:“启禀总管,小人唐建侍卫长的人,现在归柳军节制;小人是奉钟教头之命,前来报告总管,钟教头说我们引元军到和州的目标已经达到,如果他们攻不下和州,恐怕会适机后撤,到时候我们的战略目标还是无法实现,因此,教头和大家商量后,命小人前来报告总管,教头带人在险要路段设置障碍,断其后撤可能,争取在和州城下全歼元军。”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对周围的人说道;“听听,大家听听,我们刚才还在忧虑能否全歼这股元军,如果他们后撤怎么办,我这兄弟不但主动担当起后面堵截的任务,还派人来给我们解释这么做的必要性。” 徐达赞叹道:“钟兄弟的胸襟实在令人敬佩!问题是钟兄弟的四五百人能抵挡的住后撤的元军吗?” 朱元璋答道:“这个问题不单独是钟离的问题,也和我们有关系,首先来说,我们能否抵挡的住元军的攻击;其次,我们能多大程度的吸引元军的进攻;第三,如果元军后撤,我们有什么办法降低对钟离那边的压力。” 汤和闻听接口道:“我认为应该告诉钟兄弟,让他不要和元军硬碰硬,要想办法,利用地理优势,这一带要么是山路要么是沼泽湖泊,大军很难展开,如果钟兄弟能在关键所在设置拦截,那么以百抵万不是难事。” 唐建在旁接口道:“钟兄弟在东楼镇的事儿大家听过没有?” 徐达等人接连摇头,朱元璋眉头一扬,似乎知道了唐建要说什么,果然,唐建向大家介绍了当时钟离带着几百人在山道上和万人的元军对峙的事情。 大家闻听立刻明白了唐建说这件事的用意,那就是告诉大家,钟离曾经有过类似作战的经历,那次人数少,兵器差,粮食不足,气候差;这次,虽然说粮食也是个问题,但相对其他条件来说,要远比当时好的多。 这样一分析,让大家对钟离堵住元军后撤之路的可行性又增加了几分;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四百人的粮食供应。 徐达换过前来报信的人,问道:“兄弟怎么称呼?” 来人抱拳施礼说道:“不敢,禀报徐统领,小的姓刘,在家行大,兄弟们都叫我刘大。” 徐达点点头问道:“好,刘兄弟,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过来报信的。” 刘达口中称是,说道;“钟教头带着我们追过管山头以后,进入湖泊纵横的平原地带,然后偏向西南走浦塘、鱼生塘,过滁河,走上宋,过褒禅山,然后从西门进来的城。” 徐达问道:“你走了多长时间?” 刘大答道:“一共有一天半的时间,如果不算休息时间,应该只有一天的行程。” 徐达对朱元璋说道;“我看还是可以的,虽然这条路沼泽湖泊纵横,不利于大军展开行动,好处是元军也不会走这条路,但对小规模轻装部队行动还是可以的。” 朱元璋看向汤和等人,众人也是点头认为徐达的想法是可行的。 徐达对刘大说道:“你先一旁休息,等下再叫你说话。” 刘大答应一声,对众人抱拳施礼后退下休息。 朱元璋说道:“现在既然可行,那么我们商议一下需要携带什么,带多少人过去。” 这时候,李善长和胡大海等人也来到城头,唐建悄声把刚才的问题跟李善长和胡大海说了一遍。 胡大海翘起大拇指对钟离赞不绝口,李善长也是频频点头表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