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内,到处都是巡逻的兵丁,周世显带来的上千兵马,路振飞麾下的标兵营,以及临时征来的上千民夫,在城里城外形成了戒备森严的重重关卡。 张洪一身光亮的银白色铁甲,肃立在淮安城的南大门,南京来的那些官员们,都需要从他这里核验之后,才能入城。 这让张洪颇有一种为天子守国门的感觉,心中再次感慨自己果然跟对了人。 为了避免自己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出了错漏,张洪这几日都忍住了,滴酒不沾,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把事情给搞砸了。要是因此触犯天颜,丢了性命或官职,那就更加不值得了。 看着平日里那些趾高气昂的勋贵们,文官们,在自己面前低声下气,拼命讨好,就为了知道一点内情,张洪表面上冷脸相对,一言不发,其实心里根本就是乐得不行。 他这种干实事,又没有深厚背景的武将,心中是最反感这些文官勋贵们的。这些人除了贪污军饷,占据高位,胡乱指挥,就没有做过一件好事。 不过,张洪现在已经不怕他们了,所以也没有给好脸色。 首先进城的是南京城内的勋贵们,他们的祖上都是大明开国功臣,功勋世代沿袭,如今一个个还都在南京京营中挂着空职,几乎占据了所有重要的位置。 不过,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勋贵集团的力量便一落千丈,他们在那些文官书生们眼里,也不过是比草根出身的丘八们好一些罢了。 因此,这些勋贵对周世显具有天然好感,特别是看着对方一身戎装守在淮安府府衙大院之中的时候。 毕竟,如今谁都已经知道,大明出了一个堪比武战神的驸马,圣驾能够一路平安,靠的就是驸马爷的英明神武。 如此一来,驸马必然是倾向于武人一派的,特别是如今圣上的三个皇子,包括太子在内的永王和定王都已经沦落敌手,圣上又必然是不放心那些个藩王的,天下大统,将来极有可能是落在驸马一脉的身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周世显要把皇子们留给李自成的原因了,就是为了让那些官员们没得选,只能支持自己。 对于这些勋贵们表现出来的热情,周世显自然是照单全收了,他还需要这些人来制衡文官们,而且,到时候掏空南京京营,也还需要有人和他配合一下。 而且,这些勋贵全都是些没脸没皮的家伙,在原本的历史上,周世显面前的这个隆平侯张拱日,便毫不犹豫投降了,想要收买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甚至说,只要周世显明面上不动南京京营,只是从中抽调了一点兵马,南京京营这个空壳还在,不影响到他们吃空饷,不威胁到他们的官职和地位,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当然,别让他们上战场,否则这些人可能连跑都不会跑,直接就投降鞑子了。 其他的,周世显想要怎么折腾,他们都不会在乎,更不要说还能借着皇亲之威,压一压那些文官们了。 第一批前来觐见的,都是南京城内的勋贵,他们由忻城伯赵之龙和隆平侯张拱日领头,跟着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鱼贯而入,很快就见到了坐在高位,身着龙袍,此时正神态自若的崇祯皇帝。 虽然说对外宣称,崇祯正在洪泽湖野狩,召见诸位大臣只是顺便的,但其实事实刚刚好相反——召见大臣们,才是崇祯的首要目的。 周世显看着鱼贯而入的勋贵们,提督军务南京守备赵之龙,魏国公徐文爵,灵璧侯汤国祚,抚宁侯朱国弼,临淮侯李祖述,安远侯柳祚昌.....好家伙,全都是原本历史上带头出城降清的软骨头,这是汉奸大杂烩啊! 如果不是为了制衡文官,改变武将们卑微的地位,以及维系朝堂平衡还需要他们,周世显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些叛徒败类们全部都解决掉。 勋贵们在地上跪了一片,无不以泪洗面,痛哭流涕,好像谁哭得大声,谁就是最忠心的一样。 周世显看着他们的样子,只觉得滑稽,这些人当初迎降多铎那个刽子手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装模作样,丑态尽露呢? 崇祯倒是难得不糊涂,也知道这些勋贵们的本性,只是象征地安慰了几句,询问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了解了南京城内的文官各部各府各道的基本情况之后,便让他们退下了。 作为第一批被召见的大臣,这些勋贵虽然表现得赤胆忠心,一个个都说着若是知道圣驾在此,早就身先士卒,前来迎驾了。 但退下时那种唯唯诺诺的可笑姿态,还是把他们的本性毫无保留地揭露了出来。 不过,可笑归可笑,崇祯和周世显的目的,也都已经达成了,仅仅是看着这些人脸上的泪痕,紧张的神情,惶恐的面容,以及不断流出的汗,他们便知道——君威已立,皇恩浩荡。 这便是所谓的“以臣就君,恩威必显”了,否则,这些人难免会产生轻视之心,觉得皇帝也不过如此,到时候恐怕便会出现许多不听调不听宣的情况,更难以整顿朝堂。 而这也是周世显为什么不杀崇祯皇帝的原因之一。 若是这个现成皇帝没了,自己手握重权,名不正言不顺,必然是有求于他们了。 作为拥护之臣,这些人会不会如同原本历史上对待福王一样,武将拥兵自重,文臣蔑视君威,就很难说了。 就算周世显手中有刀,等他一顿操作,解决了内部问题之后,多铎早已经挥师南下了,到时候他又拿什么来抵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