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杂谈:此身虽异性长存
甄士隐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贾雨村还回多少? 【文本: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 【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 当年贾雨村进京赶考,甄士隐送了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如今贾雨村送回“两封银子、四匹锦缎”,那么一封银子是多少两呢?很复杂,在实际语用和其它中,“一封银子”所指数额并不相同。 我们举几个例子,晚清谴责《负曝闲谈》里有说一封银子打开,数了数,整整的一百两。 乾隆年间的一部长篇《野叟曝言》第一卷有描写:“在怀内摸出一封银子道:‘这是六十两纹银,送与相公盘缠的。’”《野叟曝言》里还有一封银子是一百两或者是十两的描写。 《绣像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儿女英雄传》《再生缘》中有很多描写,一封银子都是五十两。另外,《绣像金瓶梅词话》中有一封银子是三十两的描写,《儒林外史》中有一封银子是十两或者是一两的描写。 短篇白话集《照世杯》中,一封银子是八两。是雍正初年的长篇《姑妄言》中,一封银子是五两。在《初刻拍案惊奇》中,一封银子是三两。 可见,“一封银子”就是“一包银子”,用纸或布把银子包裹起来,方便携带。这个“包”可大可小,重量并不固定,完全由“打包的人”根据需要而临时决定。一封银子是多少两,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背景来推算。 贾雨村送回的还有“四匹锦缎”,布匹有定量,我们就从这儿入手,用布匹推算贾雨村送回多少银子。 清代绸缎类的布匹有五丈,三丈和一丈七,共三种长度规格。一般情况下,一丈七的可以做一套成人的服装,三丈的可以做两套成人的服装,五丈的可以做三套半成人的服装。对于冬衣来说有里外两层,所用的布料是春夏服装的两倍,那么三丈长的布匹只能做一套冬衣。 有物质条件的人在偿还东西时,喜欢用双倍数量,是加倍偿还的意思,同时也显示了报答人的诚意和阔气。甄士隐当年送给贾雨村“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所以要归还四套冬衣,就是四匹锦缎。那两封银子就应该是一百两,每封五十两。 批书人说,像贾雨村这么下流恶心的报恩者,还真没见过,因为贾雨村报恩是假,想讨要娇杏是真。 薛涛不仅美貌,才艺、文辞和见识,都是她的强项,又有在首都生活的经历。如今,身在成都娱乐场里,很快就被中央外放的高官看中了,使得她与当时许多名人都有来往,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等文坛领袖都领略过薛涛的风采。 薛涛才华比肩蔡文姬,个性更像卓文君。《红楼梦》大旨谈情,我也聊聊薛涛的姐弟恋。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文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到四川办公。咱们在第六集里提过元稹,就是为老婆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他还创作了传奇《莺莺传》。到了金代,《莺莺传》被改编成戏剧《诸宫调西厢记》,元朝的王实甫又改编成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元稹久闻薛涛的大名,离开京城就写信约薛涛见面,刚到四川,薛涛就等在那里了,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元稹英俊的相貌和出色的文采所吸引。31岁的元稹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41岁的薛涛认定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不惜得罪高官,推掉一切应酬,只争朝夕的投入元稹的怀抱。 从见面,到元稹调离四川,回洛阳任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最多三个月。这次网友见面,改变了薛涛的后半生,迟来爱,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那段日子,两个人流连夕阳下,牵手江水边,是薛涛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去了洛阳,虽有鸿雁传书,元稹再也没回来,薛涛能理解。往后余生,她脱下红裙,换上道袍,躲开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可惜我不会配乐,这一段该配卢冠廷的歌:“情人别后永远再不来,无言独坐放眼尘世外,鲜花总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隐约在白云外。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27、朝云 王朝云因家境贫寒,从小就被收养在歌舞班中,天生丽质,聪明灵巧,能歌善舞。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朋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歌舞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出场,王朝云以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引人注目。 影视剧里演的都不太真实,歌女唱罢、舞女跳完就退下去不出来了,其实她们要更衣,然后入座陪酒。王朝云退下换了装束,洗去浓妆,画上淡彩,“娥眉淡扫粉轻施,朱唇一点惹人痴”,一身素净衣裙,清新高雅,楚楚可怜,十二岁的王朝云,如尖角之小荷、空谷之幽兰陪在苏东坡身边。 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的西湖,天气突变,细雨迷蒙,酒香、菜美、人漂亮,消除了苏东坡官场沉浮的烦恼,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写法,明写西湖风光旖旎,暗写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心动的感觉。朝云十分仰慕苏轼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能遇到苏轼,被苏轼赎身后,以丫鬟侍女的身份进了苏家,在16-18岁时作了妾,决意追随苏轼终身。 因为王朝云跟随苏轼的时候还小,常受苏轼的指点教导,在文艺修养方面,苏轼对她影响很深。举手、投足,她都知道先生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提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欢乐和悲伤。 最典型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被贬惠州时,年近花甲,眼看难得再有升官的机会,身边侍女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 苏轼常常让朝云唱这首《蝶恋花》,排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就哭着唱不下去了。东坡就会搂着她问原因,朝云说:“妾所不能唱,是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啊!”这一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是劝痴情人面对感情还有机会,也是劝苏东坡面对政治前途还有机会。 不幸的是王朝云在惠州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四岁,苏轼终生不听这首《蝶恋花》。 《红楼梦》作者通过贾雨村的嘴,把大仁大恶分类之后,又写了秉正邪两赋所生的人。这些人的命运轨迹,受先天正邪两赋秉性的影响,也受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环境又分三类,一是“公侯富贵之家”,二是“诗书清贫之族”,三是“薄祚寒门”。 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这些人都是自由人,社会地位最低的也是平民。 卓文君回娘家守寡期间跟司马相如私奔,下流。红拂,人物,真假难辨,跟李靖自由恋爱,下流。薛涛,歌姬,下九流。崔莺莺,戏剧人物,跟张生自由恋爱,下流。王朝云,歌女转为小妾,下九流。 唐伯虎、柳七郎等人眠花宿柳不算下流,崔莺、红拂、卓文君,女性悄悄约会自由恋爱就受鄙视,归为戏子一类,是作者封建思想局限性的展示。这种封建思想在《红楼梦》文本里多有体现,比如,金陵十二钗正册全是主子,秦可卿也在正册里,小妾、丫鬟是进不了正册的。 我们也不能要求作者完全超前的反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写的《红楼梦》里已经有巨大的突破了,正如我们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反对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认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非常进步了,《红楼梦》作者当然也认为他的思想已经有巨大的进步了。还是引用伟人那一句“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步吧! 什么是秉正邪两赋而生的人?作者概括为,即“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则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他们介于大仁与大恶之间,他们又不是世间最大众化的人,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优点和缺憾。 当然了,一个人如果完美的没有缺点,就是圣人,甚至在人们心中就会变成神,是众人膜拜的对象。普通人是不会与圣人交朋友的,因为圣人只做对的事,不讲感情。再者,圣人太完美了,会另普通人自惭形秽,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优点,只做坏事,他一定是魔鬼,谁会愿意跟恶魔做邻居呢? 完美的圣人,或者十足的恶魔是很难见到的,通读《红楼梦》,别说大仁大恶,纯正纯邪的人物都极少,好像就贾环他妈没有半点正气。亦正亦邪是占大多数的,作者打破了非君子即小人的观点,宝玉的顽劣,凤姐的狠毒,宝钗的势力,黛玉的小性子,都能算是邪的一面。当然,他们也都有美的一面。 李源悲痛之中为圆泽沐浴更衣,之后,圆泽就死了,那个妇女也顺利的生下孩子。和尚死应该叫“涅槃”或者“圆寂”,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和尚在去世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进入无量宫,就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极乐净土。 很多和尚都以“死后升天”为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圆泽当然也想跳出“六道轮回”,不愿意再入红尘。这次他选择跟李源走水路,可以说是来成全那位孕妇的,我想圆泽禅师这一次也该算——修行功德圆满,烦恼邪恶寂灭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刚洗了澡见到李源果真微微一笑,李源据实相告,那家人便出钱把圆泽埋葬了。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青城峨眉,就回到洛阳惠林寺,小和尚才对他说,其实圆泽禅师这次出发时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刚到寺外忽然听到牧童唱歌,唱的是: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知道他就是圆泽,忍不住问:“大师,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你正潜心修行,我却尘缘未了,我们都要继续努力,将来在极乐净土还有见面的机会。” 批书人用“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典故,结合《红楼梦》文本,我感悟很深。林黛玉的三生很明确,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一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颗绛珠草,“二生”是“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终日游于离恨天外”的绛珠仙子。“三生”是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贾宝玉的林黛玉。 贾宝玉的“一生”是“赤瑕宫神瑛侍者”,“二生”是贾宝玉。所以我认为,“三生”的林黛玉遇到的是“二生”的贾宝玉,就如同典故里李源跟圆泽禅师那样,冥冥之中是李源带领着圆泽禅师见到孕妇的,李源本来想要跟圆泽禅师共同修成正果,可惜圆泽禅师尘缘未了。 林黛玉也有带领宝玉,引领宝玉的意思,林黛玉本来也想带领宝玉修成正果,可惜,贾宝玉尘缘未了,林黛玉先死返回太虚幻境,贾宝玉还要做两回和尚才算了却尘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