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遣使质问吐蕃
李璟抬头,看向内谒者监道:“何事?” “启禀圣人,徐达大将军送来军报。” 内谒者监躬身行礼,将一份军报举过头顶。 西门阳立刻上前,将内谒者监手里的军报接过,转身回到李璟身边,将军报呈递给李璟。 李璟接过军报,拆封,拿出里面的军报查看,顿时脸色大变。 几位大臣不知道除了什么事,各个面面相觑,很想知道徐达到底在军报里写了什么,让天子脸色大变。 “圣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令圣人如此龙颜大怒?” 吏部尚书叉手行礼道。 “徐达送来军报说,我大唐军队,在天竺遭到吐蕃军的袭击,好在早有准备,才没有吃大亏。” 李璟拿着徐达的军报,说道。 几位大臣听后,眉头微蹙,吐蕃军实在可恶,居然敢袭击大唐的军队。 “吐蕃王背信弃义,明明与我大唐签订互不侵犯盟约,却纵容他的臣下,袭击我大唐的军队。” “要不是我大唐将士骁勇善战,早已识破吐蕃人的诡计,岂不是要损失惨重?” “朕决定兴兵讨伐吐蕃,朕倒要亲自问问吐蕃王,为何这么不守信用?” 对于吐蕃军,敢袭击唐军一事,李璟很是愤怒。 原本以为吐蕃处于弱势,应该夹起尾巴做人,遵守双方签订的盟约,双方之间互不侵犯。 谁知,大唐倒是遵守了盟约,吐蕃却破坏了盟约,要是不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吐蕃,以后谁还会遵守与大唐签订的盟约。 “圣人还请三思,臣以为就因为这事,就要兴兵讨伐,不过是劳民伤财,吐蕃那种鬼地方,一般人去了根本适应不了。” “要是强行出兵的话,怕是会重现大非川之战,臣恳请圣人三思,不如派人去质问吐蕃王,为何背信弃义!” 吏部尚书躬身行礼,劝说李璟不要随便动兵戈,高原环境不是他们这些中原汉子能够适应的。 兴兵讨伐听起来很威风,其实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能赢还好,要是输了不仅血本无归,还颜面扫地。 更何况,很多人当初并不赞同出兵讨伐骠国,更不要说侵占天竺。 主要是天竺离他们太过遥远,中间又隔着不少国家,就算把天竺打下来,大唐也无法控制。 一旦敌军进攻天竺,留在那里的军队,只能孤军奋战,大唐根本无法救援。 像天竺这样远离大唐疆域的飞地,又不能为大唐带来巨大的利益,根本犯不着兴兵去打下来。 “哼,朕要是不兴兵讨伐,吐蕃岂不是更加嚣张,岂不是更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 “朕就是要全世界的人看看,胆敢撕毁盟约,就要付出代价,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李璟掷地有声,正好借这次机会,试一试驻扎在吐谷浑的军队,战斗力怎么样,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是不是能轻松应对高原环境。 李璟恨不得立刻给黑齿常之送去诏书,任命他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讨伐吐蕃。 大臣一阵无语,打眼看了李璟一样,咬了咬牙,心里腹诽道:当初,要不是你一意孤行,非要出兵灭了骠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来? 还虽远必诛,还是省省吧! 天竺离大唐那么远,出兵拿下天竺能有什么好处? 派兵驻守,只会增加大唐的财政支出,每年要给驻守在天竺领地上的唐军,运送各种物资,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吐蕃跟天竺接壤,人家打天竺不过出个门的事,一旦吐蕃出动大军,切断我军后路,留在天竺的孤军就彻底完蛋了。 “圣人,臣冒死直谏,吐蕃与我大唐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和平,何必为了一点小事而动怒。” “当初,圣人要不是执意要派兵拿下,攻打骠国,又出兵攻下天竺,又怎么可能跟吐蕃有任何摩擦。” “天竺离我大唐路途遥远,要是占据天竺,又不受朝廷直接管辖,每年却要耗费无数资源来维持,不如将其舍去……” 户部尚书说了一大堆,无非觉得天竺那块地方,根本没有什么用,抢过来只会给朝廷增加负担。 还不如直接放弃,吐蕃爱要给它就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是他根本不知道天竺的重要性,占领天竺,可以让当地人开垦屯田,种植大量的农作物。 作为大唐的粮仓,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大唐提供充足的粮食,这样一来,大唐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而且,天竺跟吐蕃接壤,一旦控制住天竺,就等于堵住了吐蕃的出路,进可攻退可守。 吐蕃只能被困在高原上,到时候,吐蕃要想有出路,只能向南出兵,攻打南诏国。 到时候,让南诏和吐蕃互相掐架,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手把他们两一块收拾了。 “天竺是绝对不能舍去,不仅不能舍去,朕还要再派兵驻守,至于粮饷方面,你们不用担心,让驻天竺的唐军,开垦屯田,自给自足。” “吐蕃那边,朕也绝对不能放过他们,既然你们极力劝说朕,让朕派使者出使吐蕃,质问吐蕃王为何背信弃义。” “朕便依了你们,朕决定派朕的内侍监西门阳,出使吐蕃,但为了防止吐蕃狗急跳墙,朕还要下一道诏书,命黑齿常之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李璟做出让步,但天竺那个地方,绝对不能拱手让出去。 “圣人,万万不可,自古哪里有宦官出使他国的道理?” 礼部尚书站了出来,反对李璟派西门阳出使吐蕃。 宦官出使吐蕃,简直丢尽了大唐的颜面,大唐又不是没有男人,怎么能让一个阉货去出使。 “自古没有,那从现在开始有了,西门阳,朕命你为正使,持节出使吐蕃。” 李璟直接任命西门阳为使者,出使吐蕃。 “老奴遵命!” 西门阳也不想去高原,他生怕去了没命回来,但皇命难为,他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大臣唉声叹气,觉得李璟在这件事上,太过儿戏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