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88章 山中也有老兵接应
李铁柱在大宁县的山沟里就发现几处半山坡被水冲出来的煤,煤的质量不错,正是王宏宇让他留心找的无烟煤,无烟煤不用炼焦碳可以直接炼铁、炼钢。 王宏宇知道后留下几个技术人员和两个对附近熟悉的向导,专门找适合开采的煤矿,还要在附近找铁矿、铜矿、铅锌矿,准备在这里开矿,开冶炼工场。 第二天中午,行军休息时探路的人汇报,前面不远发现七八个了六十左右的老乡在岔路口等候,原来是竹菌坪的退伍老兵走了二三十里路前来迎接浑河军。 王宏宇亲自接到了这几位老人,几位老人是万历二十七年平叛杨应龙叛乱的老兵,那时他们就是丢下妻子上了战场,回村后一直务农。 后来刘綎北上抗击建奴时,他们已经老了。 毕竟去萨尔浒决战只招收年轻人参军,他们的侄子辈多数已经超过了参军年龄,只有少数几人参了军,可是再也没有回来。 因为他们的祖先就是戍边打仗的军人,要求每一代必须有人参军保家卫国,他们一直遵守祖训,把参军当成了义务,把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看得无比神圣。 下午,浑河军跟随老人们进入了一条横贯几条山脉的东西向山峪长廊,这里远离乡镇,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200里远,竹菌坪就在这个山峪的东侧。 河流两岸有一片片稻田,水稻已经泛黄,长势不错,丰收在望。小孩们三五成群地拿着竹竿、树枝将一群群前来啄食的飞鸟轰走,但是盘旋一圈又飞来。 李老汉解释说:“山里人少,种的地不多,飞鸟、野兽太多,一到粮食快要成熟,看也看不住,轰也轰不走。” “最厉害的是野猪,专门晚上来祸害,值夜的人少了它们不怕,甚至伤人;值夜的人多了影响生产。”王大爷说。 李老汉说:“如果附近有六七个村,二三千人住就好了,村子多、人多的话野兽就会躲远了,种地就不用人看守了。” 王二不这么认为:“我们一年到头都能打野味吃,还不是因为人少?你看咱村里的人六七十岁上山如走平地,听说城里人很少活到这个年龄,还不是有肉吃的原因?” “山里面有野猪肉吃还挺不错的,吃了以后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老猎头一年四季顿顿吃野味,六十多岁了还能生娃。”王二接着说。 “可是野猪破坏力太大了,我们专门在坡地上种上芋头让他们随便吃,这些畜生还挑食!”赵老三气愤地说。 “还有狼很多,有时候抓不住猎物就进村祸害鸡、鸭子、羊,那年刘犟头打死了一只狼,结果每天夜里成群结队的狼在村外嚎叫,吓的小孩都不敢出门了。” 几个老头忘记了后面的大队军人,争得面红耳赤。 山里人一年四季闲不住,不过吃穿不愁,比北方的山里人幸福多了。 不过300年前蒙古人把四川人祸害不轻。 前世四川被杨应龙、奢崇明为害很多年,后来又让张献忠劫掠多次,最后清军在四川又大规模杀戮。 王宏宇不会让四川的百姓再受苦难了。 他不让浑河军扰民,在村外帐篷住,村民死活不干,非要让大家进村住,可是人太多住不下呀,好客的村民只好作罢。 临走时还把家里的余粮全部送给浑河军,王宏宇留下几个人等待后续军队到来,还有运粮队到来返还粮食,送些农具、盐巴、布料之类。 村子只有300口人,还把30个青年送到王宏宇面前,让他们参军或出力,为国效力。 路经潭家坪、马家寨时同样得到两个村子的全力支持,粮食全部献出,还送子参军、参加运输,或者当向导、修路。 】 过了三个村镇,反而增加了100兵丁,以及几十头毛驴。 这一段路比想象中的好走。 虽然周边不是满是植被的丘陵就是高耸陡峭的石山,但是本地村民在老兵带领下全力协助。 这一段也比郧阳的山路好走许多,虽然没有河流方便水运,但日后一定能修建出一条宽阔大路。 驴骡运输队走这条路也没问题,后续给这些村镇的百姓补上一部分粮食。 当时就给了钱,后面又多多少少补一些粮食,这些百姓当然更热爱支持王宏宇和浑河军了。 其他方面都问题不大,只有外界情报获取方面,确实受到了较大影响。 飞鸽传书,也只能是往外传消息,但是位置一变就接不到消息。 西南的山路也难通过快马传递消息,这地形马跑不起来,而且比较危险。 所以,朝廷将最新消息传递到郧阳、巫山时,王宏宇还没第一时间得知。 这种情况比较像现代战争中的“静默”,即为了避免敌人察觉,而中断通信联络的情况。 静默战斗中,高度依赖将领的指挥水平。 王宏宇对于局势怎么把握,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走向。 “我们到开县了,往南一百多里便是万县。” 南边100多里就是万县…… 王宏宇根据地图做仔细研究。 之前石柱的马祥麟、张凤仪给过四川东部、北部地图。 大哥周敦吉常年提防永宁土司,也有详细的四川东部、南部地图。 将两个地图比对,再加上邹文琦的指引、浑河军夜不收探路的结果,终于走到了万县北边。 万县在后世已经纳入重庆,但在这个时候,跟重庆还有快500里路。 到了开县、万县,虽然两县还没有收到为平叛大军供应钱粮的命令,但是南皋书院与王学龙场工作做得到位,也得到县令支持。 两个县为王宏宇增加川军400人、民夫近千人,跟随浑河军进入重庆平叛。还为浑河军筹备了足够的军粮和运输工具。 这次南皋书院和王学龙场发动他们的人脉关系,解决了平叛大军前期的粮食问题。有人脉、有粮食,一切都好办了。 浑河军在万县得到了修整,伙食、住宿安排的很到位,体力有所恢复。有了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战意更加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