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朗道给唐华的打分
苏联科学院物理学部。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不到三分钟就看完了赵忠尧的论文。 “有点意思的小试验。”朗道把文稿放到一边。 “一种在二十几年前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做的试验,没有太大的价值。好吧,作为论文,它刊登在《俄罗斯物理化学学会杂志》上是够格的。” 把论文拿来的杂志主编坐在朗道对面,没有说话,点了一下头。 “赵的最高学术成就是硬伽马射线散射。”朗道继续发表他的意见,“我一度认为正电子是不存在,让我惊讶的是,后来赵在试验室里发现了正负电子对湮灭现象。激光只是在试验室验证公认成立的理论,正电子才是探索。不过,我决定把赵的排名从4.5级提升到4级。” 列夫朗道,世界最后一个全才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著名成果(事迹)有以下几个: 朗道十诫、朗道十卷、朗道势垒、朗道排名。 朗道十诫是朗道50岁生日(现在才42岁,还没到呢)的时候,苏联学界把他对物理学的十大贡献刻在石板上作为生日礼物。这10条贡献每个都是诺奖级的发现。 朗道十卷是朗道编写或由他的学生整理的《理论物理学教程》共十卷。就是“年轻人,你渴望力量吗?.jpg·朗道版”的背景书。据说物理学最常出现的三个错觉分别是:1、读完《时间简史》感觉霍金是顶尖物理学家;2、读完《费曼讲义》感觉自己成了物理学家;3、读完《朗道十卷》感觉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物理学家。123都是错觉。 朗道招学生的要求是必须读完4600页的朗道编写的教程并且通过他的考试。朗道称通过考试只是“理论最低要求”(theoretical minimum),学生则用双关语戏称其为“朗道势垒”。从1934年到1961年只有43人通过考试,这43人中后来出了18个苏联院士和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过有上百个去考试但没通过的学生,考完之后身心受创而退学了。 朗道排名是他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的给20世纪物理学家的评分表。神是0级。爱因斯坦是0.5级,半神。波尔、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这些是1级,朗道自称他是2级。根据朗道私下里对物理学家们的评价,3级是他口中的“平庸的物理学家”,4级是勤劳的笨蛋,5级是白痴。(其实被朗道定为5级的,有不少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被定为4级的有不少人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真了不起,赵的学术成就达到您的百分之一了。” 主编也跟着开了一句玩笑。 朗道的等级分数是对数底的,每高1级,对物理学的贡献大10倍。 “赵是一个善于用试验来验证物理猜想的人。他没有物理前沿的直觉和敏感性,但很会做试验。”朗道说。 “唐华呢?他在发现激光之前就已经是院士了。”主编又问。 “是通讯院士。”朗道纠正主编的说法。想了想,朗道又说: “唐……5级都进不了。” “他之前发现的都是些小学生水平的公式,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公式能让唐赚很大一笔钱。但这不是物理学。……不过我真想和唐华聊两句他的小学生公式。他们三人什么时候到莫斯科?” …… 主编回到办公室,跟编辑部闲聊提起了这事。 编辑部有位编辑是数学研究所出身,数学研究所里又有唐华的线人。 所以唐华在莫斯科下飞机后,就听说了朗道对他“5级都不到”的评价。 虽然莫斯科的天气零下十几度,两滴冷汗还是从唐华额头滴了下来。 这太可怕了,认怂。 我躲着你总可以吧…… 莫斯科大学,开会第一天。 唐华上台先简短讲讲激光原理,能级跃迁和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这些都是老早以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然后是激光的频率、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激光器的增益系数。 讲完之后就是赵老师上台,老赵做出来的激光器,技术原理他都门儿清。 接下来全交给老赵和老钱撑场面,唐华就先溜了。这次来苏联,还有别的任务,要和驻苏联大使馆人员一起,跟苏联武装力量部、军事工业委员会商谈下一步苏援武器的事情。 所以唐华从物理学会场溜号是有有正当理由的。 …… “1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攻势已在三七线附近停止,如果估计得没错的话,美军现在已经开始进入逐步反攻。” 双方会谈,唐华上来就先照实说了现在朝鲜的状况。 “攻势停止的主要原因是志愿军的推进距离已经超过了后勤补给的极限。现在,你们援助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还在交付或者训练,没进入朝鲜参战,所以志愿军的后勤弹药需求量是远小于同数量的苏联军队的,燃油需求量更低。但就这样的很少量的后勤补给需求,我们也无法维持。” “目前志愿军推进到距离中朝边境线400公里左右的地方。与阿拉曼不同,朝鲜境内是有完善的铁路和公路网的,造成后勤补给极端困难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空军高强度的轰炸。” “如果空中支援无法解决,朝鲜战争可能无法按我们预想的走向而结束,最好的结局是敌我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进行反复的拉锯战,更差的结局是我们还得退回三九线甚至平壤附近才能将战线稳定下来。” 安东诺夫一边听唐华说,一边在桌上摆的朝鲜地图核对双方的战线。唐华讲完,安东诺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按照中苏武器援助的进度,坦克和自行火炮我们交付的速度很快,据我所知,你们的部队接收装备和训练的进度也很快。预计到今年3月,苏联提供的卡车等运输工具就足可以支持大兵团的机械化作战,你们的坦克师和机械化师就可以进入朝鲜作战。那时候前线的战况就会有很大改变。” “苏联空军的远东部队目前已开始常态化地进入朝鲜上空作战,而你们空军最近也有飞行员驾驶米格15战斗机升空作战,应该说未来这种制空权劣势的局面会被扭转。” 唐华:“现在前线陷入困难的最关键问题是后勤危机,其次才是缺乏坦克和自行火炮。我们做过统计,在参战的两个月里,我们用于向前线运送补给的卡车被摧毁了三分之二,如果派遣坦克和自行火炮进入朝鲜,那么后勤压力更大。如果要解决后勤问题,那就要先解决空中威胁。苏联空军的掩护,目前虽然进入了朝鲜上空,但活动区域也仅限于从中朝边境到清川江的走廊地带,只占我们的后勤补给线运输距离的五分之一。” 安东诺夫思考了一下,暂时没法回答。苏联空军确实不敢越过国境线太远作战…… 唐华:“此前苏联向我们援助了超过10个的高炮团,这能有限改善防空状况,但高射炮只是一种补充性质的对空防御武器,无法单独完成空防任务。在苏联空军深入朝鲜腹地有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另一种防空手段,来改善后勤补给线的空中安全问题。” 唐华看看马林科夫,再看看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派来参与洽谈的代表。“我们需要s-25防空导弹。” …… 莫斯科大学,激光物理会议开完了。 像朗道这样的理论物理狂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物理学家对应用科学也有一颗热爱的心,尤其是苏联方面挑选过参会的专家和科学家,里面有三分之一是国防工业部门的专家,所以在讨论激光器具体细节的时候还是很热闹的。 “唐华院士啊,他和大使馆、联络处参加中国和苏联部长会议的谈判了。”散会时,朗道还顺便问了问唐华在哪,赵忠尧回答道,“我想是因为朝鲜正在进行的战争,中国需要苏联武器援助的事情。” 唐华溜号当然不会仅限于一天,谈判本来就不止谈一天…… 当唐华说出s-25的时候,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代表爆炸了。“s-25?不,这种导弹不存在……它现在还没装备部队。” 唐华:“可是,我听说去年8月,第一特别局的s-25导弹立项的时候,斯大林同志亲自批示:‘我们必须在一年内获得用于防空的导弹’,现在已经过去了五个月,我们现在洽谈导弹的项目,完成谈判,谈妥付款方式或贷款方式,开始启动的时候,s-25应该是研制完成了。” “据我所知,没有这么快……” 唐华:“那么斯大林同志的批示怎么办呢?一年无法完成研制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第一特别局的总师和副总师已经在别墅院子里学习种土豆了。” 唐华:…… 唐华当然知道s-25防空导弹1951年是研制不出来的。 s-25在1948年开始研制,1950年项目转交第一特别局,斯大林下令一年之内研制出来,实际上1954年s-25才装备部队。至于设计师有没有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种土豆,那就不知道了。 s-25“金雕”,北约代号是sa-1“吉尔德”,是sa-2也就是红旗-1/2的前一代。 s-25是中高空防空导弹,最大射程32~40公里,最大射高2万米。就是苏联为防御美国战略轰炸机骑脸研制的。现在苏联最怕的就是一开战,美国上千架b-29、b-36从欧洲起飞,不计损失硬冲,进来丢一轮原子弹,苏联就亡了。因此斯大林才特别着急,要第一特别局尽快搞定装备部队。研制它的第一要求就是能打高空目标,而且技术指标有超前性,2万米的射高不但打b-36不在话下,打b-47甚至美国正在研制的b-52也没问题。 当然,以这个时代的技术,s-25设计出来全长超过12米,总重量3吨。搞得唐华也没法在国内自制,没有那么大的火箭发动机。这个量级的火箭发动机不能用固体小火箭凑合了,得专门研制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火控雷达也没法用高炮引导雷达为基础diy。 红旗-1是中低空近程防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