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六十四章,请全国人民二选一

   “过去的一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按照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1961年,我们的农业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大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力,克服巨大的困难,保证了1961年粮食产量的稳定,农田水利设施快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我们正在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善的工业基础……”   ——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全体会议。   总理给人大代表做报告,总结1961年的政府工作。   第二届全国人大从去年开始,固定在每年的2~3月,也就是春节后不久。   其实在原历史位面,这个时候人大全体会议开会时间还没固定下来,1961年没心情开,1962年召开的是第三次会议。但是人大会议固定每年一次、在年初召开是有好处的,总结上一年的工作和国家发展,让代表审阅今年的建设计划(虽然已经开始运转了)。   “今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二五计划执行至1961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383亿人民币,提前完成了二五的目标,财政收入是1957年的2.1倍,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关乎人民生活的轻工业产能充沛。”   总理翻下一页稿子,有几位第一届就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而且记性好的老代表悄悄竖起了耳朵。   “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劳动效率的提高,使得我们可以再一次改善和提升全体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慎考虑,1963年1月1日,也就是三五计划的第一年,国家具备了提高劳动者工资的可行性……”   “如何改善和提升生活水平,我们当前考虑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全体劳动者工资普升10%;第二个方案,全体劳动者工资普升5%,同时全国从每周6天工作制改为5天半工作制。”   “……轰……*&^*^%*@%”   会场的近千名代表不淡定了。   1957年,决定的涨工资方案是全体普涨5%。   1962年,涨幅变成了10%,而且还给了个“二选一”,或者选择工资涨10%,或者工资涨幅小一点,但从每周上6天班变成上5天半?   嗯……其实这时候美国和西欧已经是五天工作制了,而且是30年代就开始逐渐改成5天的。   中国这边,企业职工流行一句话叫做“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单身汉还好,成家的工人,小两口逛街、换煤气、看老人、洗衣服、大扫除都只能安排在周日,于是星期一上班比平日还要疲劳。   5天半工作制就是实施大小周,单数周休1天,双数周休2天。这可是明显提升幸福感的改革。   “总理,如果我们每周少上了半天班,会不会影响国家的建设进程?”一名代表问。   “工资这次上涨10%,会不会太多了,我们国家有这么多钱发吗?”另一名代表的问题。   唐华在边上坐着不说话。   这两位代表,一个是上海的百货公司售货员,还有一个不熟,但看面相和皮肤,不是煤矿就是铁矿的矿工。   喂,这可是国家给加钱,都送到手上了,你就别往外推了好不。   总理:   “国家建设是一个均衡发展的过程,我们既要协调工农业的均衡发展,也要做到轻工业和重工业均衡健康发展,轻工业如何做到健康发展呢?轻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户是你们啊。”   “在过去四年,我们的工厂、企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国家财政和社会产品,可以支持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既是提升工厂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设备和工艺的结果,也是全体劳动者专注和努力工作的结果。因此,你们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是应该的。”   “缩短工时,相应的正面效果,是有助于劳动者更好地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在下一个周期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劳动。我们的普通工人每周只有一天不上班,在这一天里,其实很多工人是没有太多时间休息的,因为要从事很多的家务劳动。如果延长到两天,那就有时间休息了。”   ……   是涨10%,还是大小周加涨5%?   这个二选一的话题在全国人大的分组会上被讨论了很久。   1958年涨工资的幅度是5%,1963年再加10%,基准工资也就上涨了15.5%而已。   以钢铁厂为例,刚入职的普通工人1957年月工资36元,1958年涨到37.8元,1963年起上涨到41.6元。涨幅是5.6元。高等级的技工工资会有60~80元,技术大神可能会上百,基数大所以拿得更多一点,不过这时候这些工人差不多也要结婚养娃了。   这次普涨工资唯一的障碍就是粮食产量没有如计划那样上涨,根据   上一次涨工资的经验,工资上涨之后食品——主要是副食的需求量会增加。   为了应对副食需求量增加,那就要保证肉蛋和其他一些工业化食品的涨幅,比如方便面和火腿肠……   郑州产的这两种东西现在还挺受欢迎的,暂时还没出现吃这些东西吃吐了的人群。   如果是涨5%工资,改5天半工作制,劳动时间减少8%……   但是,根据90年代的经验,改5天半工作制后,社会总生产力并不会减少8%那么多。   分组讨论,然后所有人大代表聚合起来投票,涨工资10%的方案高票通过。   看来,大家还是稍微喜欢钱多一点。   ……   总理的报告之后,李复春做国家计划委员会及整个工业发展的报告。总会计师做全国财经工作报告。外贸、交通。然后是科学技术工作的报告。   是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讲还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唐华?   是唐华。   ……主要是工程院这几年太给力了,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肯定有一个或者几个工程院学部委员在做支持。工程院的几个学部每年的交流会议,一般都会产生几个契合国家建设方向的课题或重大项目。   工程院的学部委员带动的项目大、社会知名度高,相比之下,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就比较沉寂,除了那几个工程院-科学院双料学部委员。   “在去年呢,我已经介绍过三系法杂交水稻。去年是水稻获得成功,1961年,农学部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地扩大种子基地的面积,预计到今年的下半年,南方双季稻地区的部分晚稻可以用上杂交稻种子。”   唐华介绍杂交水稻研究的时候,按了一下手中的遥控器,背后原先显示“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屏幕刷地换成了一张图,中间分成两半,分别是两片成熟的水稻田。   “左边,是传统稻种成熟时的农田,右边是杂交水稻。大家可以看到,杂交水稻的稻杆比传统稻种矮一些,但是稻穗数量明显高于传统水稻。1961年,农学部进行的晚稻第三次种植试验,证明杂交水稻的增产幅度可达20%,如果传统稻种亩产600斤,杂交水稻可以达到720斤。”   ……   “接下来要说的是大家一直很关心的航天工程。大家看到,会场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还有报社记者已经退场了,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是有保密性的。”   “我听说,去年三、四月,苏联和美国发射了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之后,不少同志就等啊等啊,天天看报纸听广播,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哪天一觉醒来,就会在广播里听到一个惊喜,中国人也上太空了。”   会场哈哈哈一阵笑声,唐华也笑了。   “苏联宇航员绕地球一圈,在太空呆了90分钟;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呆了15分钟。他们为什么要送宇航员上太空?这是想从科学试验的角度,证明人类能在太空中存活。”   “现在,证明已经完毕,答案是肯定的。失重不会死人;太空中没有空气,但我们可以用密封的飞船保持大气压,让宇航员可以正常呼吸;太空中有有害射线,我们可以用厚的飞船外壳和内衬来隔绝它。”   “所以,这道题已经被解出来了,我们不会为了再证明一次这个问题,造个飞船把人送上天去呆几十分钟。”   唐华停顿了一下,“但是,我们国家仍然制定了载人航天的计划,我们的目标,是……把人送上天去呆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   中国载人航天的方案计划就这样第一次在人大会上披露,在场的代表总算听到了他们想听到的回答。   “短期的太空旅行,与长期的太空居住生活,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失重状态下呆几十分钟、几天,或许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要是呆的时间更长,会不会佝偻呢?会不会肌肉萎缩呢?”   “如果要进行星际航行,比如从地球到火星、金星、木星、甚至冥王星的旅行,航天员需要长期在太空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的试验。”   “其次,让人处于长期的微重力环境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人体的循环和呼吸工作过程,提升我们的医学水平。”   “太空环境下,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干扰,我们在太空中观测宇宙会比在地面上效果更好、更清晰。因此,天文观测和宇宙物理学的部分研究,可以搬到太空中进行。”   “另外,在微重力环境下,我们还可能做许多在地球上难以完成的试验,增进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   “此外还要说的就是,我们让航天员在什么样的飞船里住上一年两年?其实这不叫飞船,或许可以叫……太空站。”   唐华又切换身后屏幕的图片,显示出的是一个第三代空间站的立体构图。航天员生活舱、各种科学实验舱、太阳能电池、停泊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全都清楚地标记了出来。   再然后,唐华开始将载人航天具体计划的时间节点。   “空间站与载人飞船,我们打算同步开始研制和发展。”   “1965年起,我国将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无人试验船,此后保持每年一枚火箭、一艘试验船的速度,进行4次发射。”   “第五次发射时,我们就要用自己的飞船发射自己的航天员上太空。”   “保持一年一次载人飞船发射的频率,是这样可以尽量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应用卫星发射计划。在三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每年进行12到15次航天发射,其中有一次是载人飞船相关的试验发射。”   “也是在1965年,我们还要发射一艘第一代空间站上太空。第一代空间站的结构较为简单,重量不大,只有载人飞船的靠泊接口,没有货运飞船的靠泊接口。”   “飞船与空间站的靠泊、连接接口,我们将和苏联协商,共同制定一个通用的标准,这样,苏联飞船和中国飞船都可以接入到空间站中。不但第一代如此,第二代和第三代空间站也如此。”   ……   唐华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宣布中国载人航天的计划,在地球的另一边,卡纳维拉尔角,一枚阿特拉斯-水星运载火箭从17a发射塔升空,把“友谊七号”和宇航员约翰·格伦送上了太空。   1961年,美国进行了两次载人太空飞行,两次都是坐着弹道导弹来了一次亚轨道飞行体验,最大飞行高度分别是187和190公里。   1962年,能把飞船送进近地轨道的阿特拉斯-水星运载火箭总算能用啦。   “41岁的约翰·格伦创下了一个记录:至今为止进入太空的最年长的地球人,唯一的一位超过40岁的宇航员。”   自由七号这次要绕地球三圈,好几个小时呢,美国的电视台主持人在说一些花边新闻打发时间。   “哦!天哪,他都41岁了,这样一把年纪的中年人,进行过一次危险太空旅行,之后就该领退休金了吧?”另一名主持人感叹道。   “我也觉得应该如此,但我不确定nasa或美国空军是否会这么慷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