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三十七章,加加林,该准备了

   1959年粮食产量增长0.9%,1960年减产,-0.89%,这两年的收成在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飞心里是自认不合格的,但唐华以原历史位面对比,心里就有底:这三年基本上就过关了。   原历史位面1959年减产-16.48%,1960年-17.96%,1961年继续减产,-5.38%,粮食产量从约2亿吨降到不足1.4亿吨。   现在的1960年粮食产量还没掉下2亿吨呢。   细算的话,供应的化肥至少把粮食产量往回拽了1800到2000万吨,其余的粮食则是农药、水利和天气预报拽回来的。   另外,国家计委内网的粮食产量动态预期模型,地理区域和省划片,对农业收成进行预估,也起了很大作用,有的地区春旱导致麦苗死绝,是从北京直接发出指令让地方政府组织补种充饥杂粮的。   “从去年底到现在,有2个碳铵厂投产,有5个碳铵厂从6千到1万吨合成氨升级为5万吨合成氨,”唐华说,“今年春季会比去年多60万吨化肥供农村使用。”   邓子飞:“以往化肥的投放偏重于本身条件较好的粮食产区,尤其是可以大批出售商品粮的大型国营农场。今年新增的化肥,是不是可以多向自然条件不好的农村投放化肥?”   李复春:“是可以这样投放,我也怕去年遭灾的农村饿肚子。”   ……   工业方面,1960年毫无波澜,甚至可以说超出了预期。全年总政策就是保守推进城市化,吃国家粮领国家工资的产业人口只增加了2%,全国工资总额增加了5%,但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0.3%。   这主要是持续对现有工业城市进行投资,提升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和流程导致的增长。   1960年工业大致是“两个2000”:工业总产值超2千亿元人民币;钢铁产量超2000万吨。   确切地说,1960年中国钢铁产量是2120万吨,日本2214万吨,英国2680万吨,苏联6500万吨,美国9000万吨,中国无限逼近日本。   现在中国钢铁生产规模的扩张速度很快,但是日本也很快,过去的两年,日本是从1660万吨到2214万吨,中国是从1630万吨到2120万吨,增长率都比较疯,1961年钢铁产量能不能超过日本还不太好说。   “南方工业体系投资,1961年是国内投资20亿人民币,动用外汇4.3亿美元,重点在广东省和台湾省。”   “台湾是建设的重点,首先是年产60万吨钢的高雄钢铁厂,因为这里日据时期有钢铁厂的基础,所以基础设施可以省不少力,但是钢铁设备肯定是要添置的,好处是这个级别的钢铁厂设备已经做到了国产化。”   “高雄钢铁厂的煤炭用台湾本岛煤矿,备选为北越或秦皇岛海运煤;铁矿石用印尼丹戎不碌运出的铁矿,备选……海南石碌铁矿。这个备选就最好不要轻易切换了,比较麻烦。”   “台北兴建一个电解铝厂,用台湾的水电和印尼的铝土矿。高雄还要配置一个宽板轧钢厂,造船业使用的,这个宽板轧钢厂要用进口设备。”   “之后就是高雄造船厂,同样日据时期也遗留了一些基础。台北和高雄各建设一座修船厂。高雄修船厂主要为海军高雄基地服务,台北修船厂以民船修船为主。”   李复春说完总规划,又问了一句:“53年台湾解放后,工业人口迁移一共有两万多台湾的钢铁业和造船业工人去了内地工作,连同家属大概有6万人。现在恢复台湾的重工业,是否召回这批工人和工程师?”   唐华:“这个不强制召回,随便哪里都是工作。这么多年,这批工人大多在内地安家了。高雄造船厂从上海江南和沪东中华分派技术力量过去就挺好。”   “广州……重点是广汽,也就是第五汽车制造厂。五汽打算引进欧洲生产线,这也是使用外汇投资最多的单个项目了。”   唐华:“那当然。一条载重卡车生产线,一条越野车生产线。”   越野车生产线,这回路虎真的来了,1960年有初步意向,在广州生产路虎series2。   路虎和中国官方勾搭上是在1957年了,地质部和能源部1960年订了60台路虎,去年12月在上海卸货的。反正买苏联吉普是买,买欧洲吉普也是买,暂时都得花外汇。   ……   白宫。1月20日,美国总统就职演讲。   “我已在你们和全能的上帝面前,宣读了我们的先辈在170多年前拟定的庄严誓言。”   踌躇满志的肯尼迪今天正式入主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失利的尼克松的副总统任期也到期了,就全家回到加利福尼亚州,继续当律师。   尼克松的竞选靠的是经验,而肯尼迪则强调给政府带入新鲜的血液,不过,美国选民似乎觉得来点新鲜血液挺好,于是尼克松就悲剧了。   其实在投票的时候,得克萨斯州和伊利诺伊州都出现投票舞   弊的嫌疑,这两个州都是共和党的传统地盘,但被肯尼迪翻盘了,奇怪的是,肯尼迪得的票数超过了两州民主党登记选民的人数。   不过尼克松坚持不提交重新计票的申请,他认为“漫长的争论会有损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损及国家利益”,干脆利落地宣布自己败了。   “对那些与我们作对的国家,我们提出一个要求而不是一项保证:在科学释放出可怕的破坏力量,把全人类卷入预谋的或意外的自我毁灭的深渊之前,让我们双方重新开始寻求和平……”   “因此,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在灌输了两句鸡汤之后,肯尼迪的演讲结束。   ……   1月20日,拜科努尔。   “东方”号运载火箭第五次发射,载人飞船无人飞行试验。   美苏的太空竞赛,第一枚人造卫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的竞争已成过去,第三项争夺焦点是谁最先把人送上太空,然后再安全落地。   苏联载人航天计划是1957年就开始规划的,1960年,东方号运载火箭进行了4次发射,两次成功,两次失败。   第一次是原型飞船试飞,成功发射上天,但是返回舱返回的时候火箭点火方向反了,嗖地朝上飞了,失踪。   第二次装了两条狗进飞船里,飞船起飞之后爆炸。   第三次是1960年8月发射的,两条狗抖抖索索地被送进东方号飞船,火箭升空,在太空绕了几圈,安全返回。在哈萨克斯坦的大草原,苏联直升机找到飞船的时候两条狗还在呜哇乱叫呢。   1960年11月,东方号火箭第四次发射,两条狗也安全返回了地区,就是返回舱离预定的着陆点有点远,掉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差点儿就偏出苏联了,但基本上算成功。   1961年2月1日的第五次发射,苏联不虐狗了,总算用上了模拟假人。模拟人在天上绕圈,身上的仪器可显示加速度是否正常、大气压、气温是否正常。   自去年的涅杰林灾难之后,苏联航天的人现在学乖了,科罗廖夫和所有的设计局人员都远远地在钢筋混凝土地堡里观察现场。   “这样的结构,我们的航天员是乘坐宇宙飞船上天、降落的时候离开宇宙飞船,自己跳伞借助降落伞着陆,而宇宙飞船在地上摔碎了,这算不算一次完整的太空旅行?”科罗廖夫的助手问。   “只要我们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那怎么上太空的方式才是正确的,解释权就归我们,”科罗廖夫说,“正如我们这一个月以来开会所讨论的,在当前的条件下,这是保险系数最高的宇宙飞行方式。”   东方号飞船打开降落伞后,下坠速度仍然过快,装狗狗倒是可以,也就是狗在着陆时疼得呜哇乱叫,人估计承受不了。   一般的解决办法,这时候在飞船下部装几个反冲火箭,在离地几米的时候启动火箭缓冲一下就没事了,但东方号飞船没有空间和重量指标装反冲火箭。   当然如果着陆场不是在陆地而是在海上,那就一点事没有,美国艾伦·谢泼德乘坐的自由七号下落速度就和东方号差不多,然而他的飞船在水面降落,基本上还算舒服。   最后科罗廖夫决定,飞船不要了,宇航员在距离地面7000米的时候从飞船里弹出来,降落伞着陆。东方-5号飞船的模拟假人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   科罗廖夫和助手聊天这会儿,发射架上的东方号火箭已经点火起飞。火箭飞上高空,变成一个小黑点时助推器脱落,最后消失在视线中。   “助推器和第一级没有爆炸,那火箭一般就会成功,”科罗廖夫说,“如果这次发射成功,东方号火箭就是连续三次发射成功了。”   助手:“就是去年r-16的事故损失太大了。”   科罗廖夫沉默。   r-16在发射架上爆炸让两个设计局死伤惨重,科罗廖夫的部门有不少骨干人员被抽调过去救场,以维持那两个设计局的日常工作能继续运转。所以,科罗廖夫这边等于也受到了“涅杰林灾难”的影响。   太空中,东方号火箭第二级继续推进,火箭和飞船临近了第二宇宙速度。第二级火箭烧完,与东方-5号飞船本体脱离后,飞船差不多也该弹出返回舱了,这样正好绕地球一周落回哈萨克斯坦。   两个小时候,东方-5号飞船返回舱和模拟假人的降落伞一大一小,出现在冬季草原的上空。返回舱下落的速度要快得多,先自己砸向地面,“bang”的一声,返回舱外壳都凹进去一块。   再过了七八分钟,模拟假人落地。   现在的东方号火箭及飞船无人试飞,至少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上那么惊心动魄了——原本东方号飞船就没成功过几次,只是第6和第7枚火箭撞巧全都成功了,加加林就上了第八枚火箭。   “苏联和美国马上就要上太空了,我们在发卫星瞅地面会不会下雨。”   国家气象局,任新民开了个自嘲的玩笑。   涂长旺:“送个人上太空旅游那多贵啊,也没特别的好处。还是地面下不下雨重要。”   上个月,气象局大楼楼顶架起了一根高高的米字天线,从远处看跟个避雷针似的。风云二号a星发射成功,经过几天的调试,三天前已可以使用了。   今天风云二号a会掠过中国上空,拍摄第一轮气象卫片,并且即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到地面。   其实装了避雷针的不只国家气象局大楼,江西南昌、内蒙呼伦贝尔也各有一个地面站,负责接收卫星传输的数据,再把各自接收到的数据回传到国家气象局。   几分钟之内,风云二号a掠过北京上空,然后又继续呼啸而去。   这几分钟已足够向地面传输几十张照片了。数据在存储到计算机硬盘的同时,转印设备也吱吱地启动,把数据重新输出为照片形式。   涂长旺和竺可桢各自手拿一张大幅面的照片,对照坐标系看看华北的云图怎么分布的、都在按什么规律运动。   涂长旺浏览了一下照片,就走出卫星地面站的办公室,到楼下的会议室,然后把照片给詹姆斯·斯塔格看。   “这是15分钟前接收到的,卫星拍摄的中国上空云图。”“这是115分钟前的中国上空云图。”   ……   斯塔格:“这就是1958年的时候你们所说的,将会有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力量介入气象预报?”   “没错。现在,它实现了。”   斯塔格:“我这几天了解了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你们的卫星长期来看,会掠过地球的任何一处上空,理论上可以拍摄到任何一个角落,是吗?”   涂长旺:“一点没错。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内容。如果英国皇家科学院、英国气象局需要卫星云图来增强你们的天气预报系统,可以直接向我们提要求。这是民用的和商业性质的合作,无关军事,我们两国进行合作是十分方便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