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近来有些膨胀。 这个膨胀是心理上的,同时也是生理上的。 自干掉丁原,兼并了并州军后,董卓又趁机收编了原本属于何进何苗的部曲,自此实力大涨,以兵势威压朝堂,满朝公卿以下,皆莫敢不从。 外戚与宦官你争我夺,可怜双双殒命,最后却都便宜了董卓。 此时的董卓,在李儒的帮助下,又经过雒阳一系列变故,已经成为了怪物级别的存在。 入京之前,董卓麾下就有三万多西凉铁骑,入京后又兼并了丁原近两万并州边军,其后又收编了何进麾下两万羽林军,西园军一万五千人,车骑将军何苗麾下近万人,以及负责皇宫宫禁的数千名禁卫。 至此,董卓麾下军队达到十万之众,足可搬山填海,投鞭断流。 而最关键的是,这十万人,都是现今大汉最精锐的部队,每一支都是自黄巾之乱以来,四处征讨平乱的百战之师。 前人的心血,此刻竟全都化作了董卓囊中之物。 兵力方面,董卓实力暴涨。而政治方面,老董也毫不含糊。 董卓刚刚入京,立足未稳,所以开始大肆拉拢士人门阀,以求得到他们的帮助。 为此,他将党禁解除得更为彻底。 早在刘宏时期,党人便遭禁锢,不得为官。这道禁令后来因黄巾起义而不得已被解除,但刘宏对党人的态度没变,向来是用完就弃,从不给予半点信任。 而董卓不同,他擢用选拔人才,专门提拔党人,甚至派人去凭吊上一轮跟宦官斗争失败的大将军窦武,赦免整个窦氏,擢用其子孙。 此举无异是千金市马骨,由此董卓被世人门阀大加夸赞,也都愿意跟他合作。 得到认可的董卓更以为自己选对了路,便做了一个更大胆的举动,那就是放开以前由宦官控制的衙门,任用世家子弟入内任职。 这下,门阀更加感动了,他们纷纷上疏称夸奖董卓。 董先生如此仁德,真是汉室救星! 可是令这群门阀没想到的是,董先生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就召开了一个大型会议,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 废立天子! 这个议题实在很大,导致门阀士人,公卿百官都需要忍一下。 这西凉匹夫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妄言废立! 百官们面面相觑,都不敢发表意见,却又都默不作声。 转眼之间,董先生在他们口中,从大汉救星,又变成了西凉匹夫。 可在百官的眼里,董卓背后是袁氏的太傅袁隗。若没有提前跟袁隗商量过,董卓绝不会把这件事情拿在朝堂上来公议。 而事实上,董卓的确跟袁隗商量过,不过他最先找到的还是袁绍。 三日之前,董卓在显阳苑设宴款待袁绍,一同赴宴的还有曹操。 席间,董卓提出了废立之事,并以此询问袁绍的意见。 他的理由很简单,当今天子性情暗弱,眼下又是动荡之世,天子不足以支撑起社稷,不如另立新君。 至于新君的人选,当然是弘农王刘协。 毕竟刘宏就两个儿子,舍此之外,别无他选。 当然,董卓也是有私心的。 当初在北邙时,他上前参拜天子,刘辩只会哭哭啼啼,反倒是年方八岁的刘协对答如流,让董卓很有好感。 再者刘协由董太后一手抚养长大,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姓更为亲近,所以才更希望刘协上位。 总而言之,董卓希望靠着废立天子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刘协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听完董卓的提议后,袁绍当即表示反对。 他对董卓说,自古以外,从未听说过忠良之臣敢妄言废立,恐怕朝堂百官都不会赞同。再者,袁隗身为太傅,同样拥有辅政之权,地位还在你董卓之上,我要去请示一番才能决定。 闻言,董卓大怒! 这些日子太过顺风顺水,导致董卓越来越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 他一拍桌案,拔出佩剑,指着袁绍大声道:“竖子!天下事皆决于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欺我刀不利否!” 可此时的袁绍,本来心里就很不爽。 他忙里忙外好几个月,最终被叔父袁隗打压不说,好处也全都便宜了董卓,又岂能甘心。 见这个投机倒把,崛起掌权的死胖子居然敢拿刀威胁自己,袁绍也爆发了。 只见他拔出腰间佩剑,同样指着董卓冷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天下健者,岂唯你董仲颖一人乎!” 两人持剑对峙,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 一旁的曹操则毫无表示,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 董卓虽然豪勇,但毕竟老迈,面对正值壮年的袁绍,心中不由的有些犯嘀咕,再加上曹操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有心想喊人将袁绍拿下,但此时两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只怕还没等人来到,就已经遭了袁绍毒手,只得一言不发。 唉,没想到袁本初如此刚烈,方才某有些冲动了! 董卓心中叹道。 再看袁绍,他见董卓瞪着自己,也有些后悔自己刚才的冲动。 这可是在显阳苑中,门外尽是董仲颖的人,自己刚才拔剑确实有些草率了。 两人对视片刻,最终袁绍见董卓没有动作,果断从心,立即归剑入鞘,勉强对董卓一拱手,转身大步而去。 一方商谈,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曹操看了看,也对董卓一拱手,跟在袁绍后面离开。 “竖子,竖子!” 等袁绍走出大门,董卓马上拍案大怒道。 不过袁绍的话却提醒了他,自己初入雒阳,想要废立天子,恐怕还得征询袁隗的意见。 于是第二天,董卓登门拜访,将自己的想法禀告给了袁隗。 袁隗却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并且表示会暗中协助董卓。 袁隗也想借机掌控大局,索性让董卓冲在前面吸引火力,自己好暗中捡便宜。 得了袁隗的支持,董卓当即大喜,这才敢在朝堂上公开谈论此事。 他以霍光为成例,阐明废立天子的正当性,同时征询百官的意见。 简单来说就是,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静,无人反对,但也无人赞成。 百官都怕董卓的屠刀,但也怕遗臭万年,干脆都默不作声。 董卓见状,不禁冷笑一声,心中有些瞧不起这群士族门阀。 什么传承百年的世家,不过是一群怯懦小人。某只是恐吓一番,这些家伙就不敢出声,若真亮出利刃,只怕他们会吓得尿裤子。 见无人反对,董卓意得志满,表示就这么定了。 可就在这时,有一人跳了出来,表示反对。 董卓一看,出班之人正是当年讨伐黄巾时,自己的老上司,尚书卢植。 面对卢植,董卓虽身为司空,但仍旧拱手一礼。 “卢尚书以为不妥?” 百官之中,董卓真心佩服的人没几个,其中就包括了卢植,所以言语之间也颇为客气。 但卢植却没给他留丝毫颜面,起身正色道:“昔年霍光行废立之事,乃是因天子昏聩,致使天怒人怨,霍光方顺势而为。但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又无上苍以灾异示警,怎能说废就废!” 你不是拿霍光作为成例吗,那我就跟你说说霍光。 海昏侯刘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因此霍光才将其废除。 可见皇帝不是不能废立,但你要证明他有过错才行。 而如今的天子刘辩年方十四,只是个半大的孩子,都没亲政,能干什么坏事,哪有理由废除! 卢植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条,令董卓无言以对。 尤其是最后,卢植更是冷笑一声,当着朝堂百官的面,直指问题的本质道:“董司空今欲行废立之举,为社稷还是个人私欲,尚有待商榷!” 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言,把董卓气得浑身发抖。 有心想杀卢植,但碍于卢植名声太大,威望太高,不敢贸然动手。 董卓面色通红,冷哼一声,干脆拂袖而去。 第一次关于废立皇帝的会议,最终因卢植的反对而作罢。 虽成功驳倒了董卓,但卢植却愈发心灰意冷。 而且散会之后,百官也都离他远远地,生怕被他牵连。 等人都散完了,卢植才转身看着空落落的朝堂,嘴角露出一丝残笑。 昔日众正盈朝,大汉是何等的强盛,就算偶有动乱,也能迅速平灭。 就算上次北邙迎驾,也有崔烈这等忠臣与自己一同前往。 可仅仅不到两个月,刚直的崔烈也被袁隗罢官,赋闲在家。 朝堂上的百官,更是宛若一尊尊木雕泥塑,在废立天子这种大事上,居然都默不作声,真是令人心寒。 可怜煌煌四百载大汉,最终却沦落至此。 罢了,罢了,自己也管不了了。 自上次何进诛杀宦官时,卢植便已经存了辞官归乡的心思,如今又遭遇这种变故,一颗心更是凉透了。 下朝后,卢植如行尸走肉一般,走了半天才回到家中。 第二日,卢植便以年老为由,上书辞官。 董卓本就捉摸着要罢了卢植的官位,见卢植如此识趣,哪有不同意的道理,立即批准,同时还赏赐了卢植一些钱财,以勉励他多年来为朝廷所做的贡献。 对于董卓的赏赐,卢植坚辞不受。 光熹元年,腊月二十三。 卢植带着一名老仆,坐着一辆马车,离开了雒阳,同时也舍弃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朝廷社稷…… 两日之后,董卓再次召开废立皇帝的会议。 虽然没了卢植,但董卓还是不放心,为此特地找了一个合适的借口。 他对百官说,昔年先帝在位时,多次想要立弘农王刘协为太子,某此番废立,乃是遵从先帝的遗诏。 再者,何太后在刘辩继位后,便毒杀了先帝的母亲董太后,此为不孝。那她和她所生的刘辩就该退位,由先帝侧妃所生,董太后亲手抚养的弘农王登基。 这一下,更是无人敢反对了。 光熹元年,腊月二十七。 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将玉玺印绶交给刘协。 然后刘协在董卓的搀扶下,坐上皇位,群臣大礼参拜。 至此,弘农王刘协,成为了新一代的大汉天子。 董卓下诏,因刘辩在位不逾年,所以收回光熹年号,复称中平五年。 然后又当众弹劾何太后,命人宣读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状,罢免其太后之位,将其迁入永安宫。 两日后,何太后被毒杀。 董卓下令,不准为其办葬礼,只让百官白衣三日,以为祭奠。 次日,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与袁隗共掌朝廷大事。 消息传到徐州是,已经是次年正月初三。 当日,糜竺将妹妹与大批的嫁妆送到了郯县,一并请刘备笑纳。 刘备望着成车成车的钱财往自己府中运,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至于糜氏,才成为了真正的饶头。 紧接着,便进入了吃席环节。 众人正欢饮之时,忽然收到禀报。 董卓废立天子,毒杀太后。 啪! 听到这个消息,刘备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住了,端在半空中的酒杯也跌落在地,摔成碎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