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明末:辽东雄狮

第七百五十二回 君臣召对

明末:辽东雄狮 秋予岸 5286 2024-05-13 01:33
  按下葫芦又起瓢。  眼看着农民军在洪承畴打击下,似乎得到了平定。  为防御杨承应,崇祯把洪承畴调到蓟辽。  没想到,洪承畴刚走,农民军再度起事。  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攻克郧阳府诸县。  最近的消息是,李自成似乎受到了张献忠的排挤,挥师入陕西。  所幸被孙传庭及时发现,堵截了李自成。  李自成被迫退回。  不久,又传出李自成攻陷了夷陵。  张献忠等在郧阳府作威作福。  熊文灿着力围剿,战绩一直不佳。  如今,李朝使者到来,诉说了杨承应的胆大妄为。  这让崇祯感到身心俱疲。  他对洪承畴道:“洪爱卿,朕悔不该将你从陕西调走,致使匪患愈演愈烈,大有燎原之势。”  “如陛下恩准,臣愿再回陕西,率军平定匪患。”  洪承畴说得慷慨激昂。  但他其实心里清楚,崇祯不会让他再回去。  崇祯调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他担任蓟辽督师,让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是对北方防线的巩固。  目的自然是防范杨承应。  又怎么会让他回陕西。  果然,崇祯摆手道:“蓟辽也是大明重大干系所在,朕尚需仰赖爱卿维护北疆安宁。”  说到这里时,崇祯话锋一转:“洪爱卿,你方才说‘不方便当着百官说’,现在可以告诉朕了吧。”  “回陛下,臣之所以不当众说,是因为个中细微之处,不方便对外人言道。”洪承畴道。  “朕知道,所以单独见你。”  “陛下,其实李朝一事大有学问。杨承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干出的事,李朝之事,只是其中一环。”  “这个,朕也清楚。和杨承应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对他的习惯还是有些了解。”  崇祯说道:“你前些日子带来的奏疏,朕也认真看过了。朕猜测李朝的事,与招垦令有关吧。”  “陛下圣明。”洪承畴道,“没有消灭鞑子之前,辽东镇已有户口一百三十万户,又得到鞑子十余万户。  辽西、辽南和辽东部分土地,已经不够分。  原本在归服堡的百姓,都已经开垦土地到了安东。”  为了方便崇祯理解,洪承畴拿出地图铺在地上,边说边指路。  这份地图从哪里来的?  杨承应送的。  崇祯为了方便看清楚,离了御座,走到地图前,细细观看。  “安东是哪里?”崇祯问。  “这里。”洪承畴指了个地点,“这里原名镇江堡,后来被杨承应占据,再加上夺取定辽右卫的凤凰城,合起来称安东县,县治在镇江堡。”  “这里和李朝是一江之隔。”崇祯惊讶道。  “是的。杨承应平定东北后,在这里设县。并建立互市点,与李朝进行互市贸易。”  洪承畴手指在地图上划着,说道:“岫岩城也改名岫岩县。从岫岩的矿,通过五重河上船只,运到安东县。  再从安东县运到凤凰城,最后运到沈阳。”  “怎么不走大片岭墩?”崇祯看绕了这一路,有些好奇。  “以前的确这样走。”  洪承畴答道:“但是随着需要增多,改走河运和海运,到安东县转陆运。”  东北在明末多深山老林,开出一条道路很不容易。  从沈阳到安东的道路,因为后金军和杨承应的行军需求,已经做了整修,基本满足大规模运输的道路要求。  洪承畴道:“土地不够,而流民还在大量涌入。为了防止因流民而闹出大事,也为了开拓东北,所以杨承应请求朝廷,准许他招抚流民到东北开垦。”  崇祯捋了捋胡子,若有所思。  洪承畴继续道:“这么多人开垦,需要粮食供应,这就需要数条好的路。开路,也就成了和招垦一样重要的大事。  两件大事加在一起,需要大笔银子的花销。  所以,闹出这些事来了。”  洪承畴不懂铁路,免得崇祯东问西问让他招架不住,干脆没提。  “杨承应也缺钱?我可是听说,他的银库和粮仓,又高又大。”  崇祯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问题,臣也问过杨承应。”  洪承畴说道:“他对臣说,钱应该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有赚才有花,有花才有赚。  库房的钱留着是以防万一,他要借钱用于开垦和开路。”  “借钱!”崇祯觉得不可思议。  实际上,崇祯也借过钱,效果不好。  只要朝廷一开口借钱,上到皇亲国戚,下到督抚大员,几乎行动一致。都勉强“意思”一下,多的没有。  “杨承应计划对内借债一千万两,对外借债一千万两,总计白银两千万两。”洪承畴说道。  “多……多少?两千万两白银!”  崇祯瞬间心情不好了。  他回到御座,喝了口茶,忽然想起了什么,又问:  “实际借到多少?”  “据臣目前知道的,江南的茶商、盐商等,宣大的大商等,都盼着借钱给杨承应。”  洪承畴说道:“以臣的估计,两千万白银只需对内即可,连外债都不用借。”  崇祯如遭雷击,面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其实,洪承畴还少说了一件事。  朝廷那帮勋贵,部分富有的大臣,已经蠢蠢欲动。  只等着凭票出来,就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一刻,他们再也不是“穷”臣。  “朕要有两千万白银,区区流寇早已剿灭。”  崇祯血压上来了。  “陛下,杨承应想借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譬如在李朝,他就吃了大亏。”  洪承畴故意夸张说道:“李朝就因为不肯借给他钱,还把这事捅到了陛下面前。”  “你不是说,有很多人愿意借他钱,为什么还要找李朝要?”  崇祯发现了矛盾点。  “实不相瞒,杨承应在很早之前,就找李朝要钱。而且专门找的是李朝的两班贵族。”  洪承畴解释道:“当时鞑子还在,李朝畏惧鞑子,这才被迫接受杨承应的条件。  如今没有了鞑子,李朝不愿意继续给钱,这才闹出事。”  崇祯冷哼一声:“杨承应的胆子够大,居然把钱收到了国外。”  “陛下,其实臣真正要讲的话,正与李朝有关。”  洪承畴一脸认真的说道。  “哦?说来听听。”崇祯正色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