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534章1869年经济总量
“虽然不屑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赤裸裸的唯利益论,当真是属狗脸的说翻就翻。若达不到目的,索性便撕下脸皮上手去抢,一点吃相都不顾及,完全不符合东方中庸之道的理念。”皇帝李察颇有些嫌弃的摇摇头,但随之神色一肃,又说道;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套唯利益论的丛林法则相当实用,也是大不列颠帝国近200年来取得辉煌成功的基础,切不可全盘否定。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当为老成谋国之道。 近期,皇家秘书处编辑了一本《大不列颠国近代外交风云》,内里详尽的罗列了几百年来欧陆和世界上热点事件,对伦敦的外交智慧进行多方面解读,内阁诸臣皆需好好研读才是。 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英伦长久不衰必然有其内在成功的逻辑和道理。” 皇帝李察挥了挥手,自有皇家秘书捧出一摞新进印刷出来的书籍,还散发着浓浓文韵墨香,交给了随同内阁首相一同前来的大臣们。 看着扉页上印刷的书名,正是《大不列颠国近代外交风云》,一行毛笔字遒劲有力,当真是有力透纸背之感。 “臣等拜谢陛下指点迷津,回去后必然细细研读,不敢稍有怠慢。”首相董杰率众拜谢。 在确立了关于西班牙王位和对欧政策政府立场之后,首相董杰有了明确指引,顿感肩头上的压力小了不少,随后汇报的一些国际事务神情也轻松了许多。 这包括扶桑国请求大唐帝国介入调停内战,南美洲国家智利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鸟粪矿场争端事宜。 兰芳国大总制陈恩官为长子陈德绍求娶皇家4公主,其目的是借助大唐帝国的威慑,制止荷兰东印度总督府殖民者对兰芳国的觊觎之心。 还有琉球国王储尚健求娶皇家5公主事宜,普鲁士王国和数个德意志邦国大贵族也有联姻的意向,相关事宜需奏请皇后允准,妥帖安排与各国王室联姻。 皇帝李察对这些琐碎事宜未置可否,主要由帝国政府出面处理便是。 涉及各王室联姻事宜,则由内宫之主林皇后作主,主要是几位适龄公主的出嫁安排,那是皇后的份内之事。 御前议了会儿外交事务,首相董杰便率领众臣告退了。 作为大唐帝国开国以来的第3位内阁总理大臣,首相董杰伯爵接手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鼎盛帝国。 政府财政资金充裕,军事实力雄厚,未来发展一片光明。 尤其是帝国财政资金充裕这一项,几乎解决了新内阁九成以上的难题。 截止到1869年末 大唐帝国已经维持了超过16个年头,年均7%以上的稳定增长速度,在1869年经济高速成长8.72%,发展动力源源不断,没有看到一点儿经济衰减的痕迹。 与之相比较 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英帝国在1869年经济增长1.21%,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红利已经吃干抹净,总体经济增长乏力,科技创新领域乏善可呈,国民经济增速已经陷入低水平停滞状态。 回望过去 英国1863年国民经济总量达到9.45亿英镑,折合47.26亿唐元,作为世界工厂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6年过去了 1869年英国国民经济总量经过核算后,为11.38亿英镑,折合56.9亿唐元,经济规模总量增长,呈现出明显趋缓的态势。 大唐帝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在北美战争后,更是跨上一个新台阶,经济总量超过20亿唐元。 至1863年底,国民经济总量达到23.77亿唐元,已经接近了英国的一半,当时帝国人口规模达4061万,已经超过了英国总人口数量。 6年过去了 大唐帝国在追赶的赛道上越跑越快,以科技创新和新兴的电气和化工业为代表的工业领域硕果累累。 不断推出诸如中大型发电机,中型大马力柴油拖拉机,柴油货运汽车,新型汽油机,层出不穷的化工化纤和塑料产品,丰富了化工业产品线,带动了国民经济在高速的轨道上迅速追赶。 1869年大唐帝国国民经济总量经过核算后,达到43.244亿唐元规模,约是英国经济规模的76%,两国经济规模比值从一半到3/4,仅仅用了6年时间。 在这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年代,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实实在在,足以令全国上下所有臣民感到由衷的欣喜。 据民间报纸舆论乐观推测; 若是帝国能够继续保持如今的高速增长态势,没有遭遇战争或其他重大经济衰退打击。 最迟8年,乐观的话6~7年就可以超越大英帝国总体经济规模,从而登上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 而这一历史里程碑式辉煌成就,对大唐帝国全体臣民不蒂于注入一针强心剂,值得举国欢欣鼓舞,畅想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差距。 大唐帝国人口在1869年末达到6577万人总规模,同时期英伦三岛本土人口4572万,大唐帝国人口多出了整整2000万,而经济总量仅仅是后者的76%,人均水平仅仅是英国的一半多一些。 这是因为进入工业化经济时代的英国,其城市化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在19世纪初便达到了54%的高水平,1870年城市化比率达到76.6%,这一比例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仅次于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合众国城市化比率特别高是有其独特的原因,在北美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丢失了北美中部大平原以及蒙特雷,蒂华纳在内的10个州大片农业土地,保留了开发历史悠久的东海岸各州,包括纽约,费城,波特兰等沿海城市片区。 在损失粮食自主能力的同时,这极大的提高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城市化比率,城市化比率高达83.2,全世界无出其右。 大唐帝国城市化比率在不断的扩张中,出现大幅的上升和下降,如今的城市化比例仅仅为55.2%,略微超过英国19世纪初的水平。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十年里,也很难达到现今英国的城市化水平。 这是因为大唐帝国拥有广袤的疆域,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私人农场,牧场和种植园,南美洲安第斯总督府合并进入帝国版图后,更凸显了帝国工农业并重的经济成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农牧产品出口国,大唐帝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计3200多万从事农牧渔业生产,这是帝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于世界列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从基本面来看 大唐帝国工农业经济分布较为均衡,尤其农牧业生产持续推进机械化,每年有8万多台农业机械和1.6万台货运汽车投入到农牧业生产中,极大的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效率,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帝国政府通过农业机械优惠补贴政策,促进私人农场主,牧场主和种植园主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让普通农场主能够享受到机械生产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高,增强农机产业实力,这是一举数得的妙招。 政府,私人农牧场主和农机生产厂家三方都得益,这对发展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 当今世界 大唐帝国已经成为农业机械运用最广泛的国家,累计登记在册的农业机械数量达到42万辆之多。 这些农业机械消耗了此前认为无用海量的柴油,汽油,极大的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增强了农机厂家实力,为农牧场主节省了很多人力开支。 鲜明对比的是欧洲传统的农业大国法兰西国,在1870年,全国上下保有的农业机械不超过1万台,依然沿用中世纪以来骡马牛耕作为主,农业生产效率可想而知。 在农机推广应用领域,大唐帝国已经远远的走在了前面。 事实上 农业机械在大唐帝国私人农牧场主中应用的并不广泛,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于开拓,这本身就是个巨大市场。 1869年底 大唐帝国拥有的大大小小农牧场和种植园高达137余万家,考虑到一些皇家农场和大型贵族农场普遍使用农业机械,单个农场或者牧场保有的农机数量相当高,有的超大规模皇家农场达数百台之多。 总共42万辆的农机保有量,普及率不足1/10,也就是说帝国还有9成以上的中小规模农场,牧场和种植园没有用上农业机械,依然以畜力为主,使用牛马耕作田地。 这是何等巨大的一个市场啊! 若是开发出来,足以培养出7~10家世界级的农机巨头,帝国各项粮油产品的总产量翻上一番也是个轻松的事儿。 但这得慢慢来,急不得。 正是依托了帝国庞大的市场,农机产业发展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途,各大农机厂商不断的推出大马力农机产品。 比如备受欢迎的拖拉机,从手扶拖拉机发展到4轮拖拉机,从8马力12马力柴油机,发展到28马力,45马力中型柴油机,并且正在发展马力更为强劲的重型拖拉机,以满足大中型农场耕作的迫切需求。 市场需求牵引着农机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诸如芝加哥,底特律,赛勒姆这些帝国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得益于农业机械和货运汽车的飞速发展,各种配套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的带动了工业经济腾飞。 例如农业机械和货运汽车橡胶轮胎的需求,橡胶条橡胶垫等产品的需求,引发了地处中美洲热带和天堂岛临近赤道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开发热潮,成为很多私人种植园主新的投资热点。 一株天然橡胶树,从幼苗到可以割胶需要8~9年生长期,而一片成熟的天然橡胶树林,将会给种植园主带来源源不断的稳定收益,这就是产业带动的作用。 好在大唐帝国地域广泛,从寒带到温带再到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只要能说得出来的农牧业产品,总有适宜的地方可以种植。 天然橡胶,蔗糖,香料,温带和热带水果,干果,葡萄茶叶,咖啡和烟草,还有大宗粮油产品应有尽有,彰显出一个农业大国事无巨细的风范。 1869年,大唐帝国钢铁总产量第1次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这释放了工业大发展的强烈信号。 1869年英国粗钢和生铁合计的产量是554万吨,大唐帝国粗钢和生铁合计的产量达到65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宝座。 造船业,铁路,基础建设和农机产业蓬勃兴旺的发展,是牵引大唐帝国钢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的四大有利因素。 资本家总是愿意投资赚钱的生意,在大唐帝国也不例外。 在1870年及今后的三年内,帝国内有十几家钢铁企业有加大投资的扩产计划,钢铁产量将会大幅提高。很快会突破年产千万吨钢铁的天花板,达到当今世界各国都未曾抵达的高度。 从牵引需求的四大有利因素来看 造船业是大唐帝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关键行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造船热潮期。将会伴随着大唐帝国粮食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和欧洲持续的粮食危机,不断巩固和加强。 大唐帝国作为世界上疆域最为广阔的国家之一,今后数10年将会长期的推进铁路建设和城市基建,这是不争的事实。 农机产业和机械产业的持续兴旺发达,有希望在深入开拓国内市场后,以无可披敌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 英国就有55万家中小型农场,看到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巨大优势后,必将成为大唐帝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潜在用户群。 欧洲由于人口的剧增,粮食危机持续加剧。 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战争频繁,人口持续向北美流出的历史大背景,每年移民人口达百万规模,最高的年份达到160余万。 地窄人多的欧洲人口总量达3.6亿之巨,每年持续的人口高增长带来了很大负担,一个标准的普鲁士家庭养育七八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儿,在法兰西与意大利同样如此。 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欧洲的土地产出难以支撑如此巨量的人口规模,迫于生计考虑,拥有广阔肥沃土地的北美和南美洲就是欧洲移民的首选。 大唐帝国农业产品严重过剩,四通八达的铁路加上飞速发展的海上运输能力,可以把大宗农产品运输价格降到很低的程度。北美的谷物大量涌入英国市场,普鲁士和意大利市场,极大的缓解了上述国家对粮食的急迫需求。 从纽约到英国利物浦,大西洋的宽度只有2870多公里,如果从大唐帝国的底特律计算,海运的路程也不过就是增加了870多公里。 大量廉价的美洲谷物涌入欧洲市场,一蒲式耳谷物的运费,自1862年的39唐分降到1869年的26唐分。运到英国的谷物价格比英国本土生产的谷物价格更低。 这迫使英国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 一夸脱小麦的价格从1861年时104先令,降到1869年的67先令,跌价三分之一以上。 英国的大多数农场主已经陷入亏损的境地,而大唐帝国的农场主却依然有大把的利润可赚。 一来是土地面积大,造成粮食生产单位成本低。二是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切对英国农场主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属于降维打击。 与此同时 大唐帝国在北美和安第斯总督府牧场生产的牛肉,羊肉和猪肉产品,通过冷藏船运输大量涌进英国,迫使英国畜产品的价格也飞速下跌。 英国牛肉价格在1861-1869年间下跌了19%。由于外来农产品的竞争,1861-1869年间,英国农业损失达1.13亿英镑。大批中小农场破产,农场数从1861年的61.3万个减为1869年的55.3万个。 英国耕地面积从1861年的1840万英亩减到1869年的1530万英亩,播种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每况愈下,依然在持续减少中。 英国现在对大唐帝国农业产品的依赖症正在不断加强,自身农产品生产能力骤降,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已经是不争的现实情况。 算一算 英国的农场主现在是田种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因为英国贵族和大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却不事耕种。 而主要依靠租佃土地获得稳定收益,以维持贵族高高在上的优越生活条件。 英国农民的农场大多数是租佃而来,地租很高,生产的农产品价格高,缺乏市场价格竞争力。 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英国农场主没有土地,大量土地掌握在英国贵族和大地主手中。而他们却不事生产,依靠租佃收入食利,凭空拉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面对大唐帝国来势汹汹的海量谷物和肉类产品冲击,英国农场主乖乖的举手投降了。 这种情况不仅仅在英国,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很普遍。 本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就有很大的缺口,现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便宜的谷物和肉类大量涌入,导致价格跌落,种地赚不到钱了,欧洲人就更不愿意种地了。 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产量越来越低,进口量随之增大起来。 在1869年度 英国从大唐帝国进口的粮食谷物和肉类,已经占到国内需求的1/3强,这一年内有2.31万家中小型农场破产。 破产的农民要么打起包裹进城务工,要么打起包裹准备移民北美,除此之外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