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正文卷 第一百八十七章 曾国藩欲投河自尽,北京城流言四起

  当襄阳城上飘扬起了大明的龙旗帜时,大清国的湘国公、一等威武大将军已经带着三四千的残兵败将,一路向北逃亡了。  曾国藩怎么也想不到,到底是怎么输成这样的,大明难道是真的有上苍庇佑吗?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啊。  这三四千的残兵败将一路北逃,许是黎明时分刮起一阵大风,引得残兵们高呼‘明军来了,明军来了’,瞬间更是让曾国藩心慌不已,赶忙在诸多将领的簇拥之下,带着精锐心腹,脱离大部队,朝着北边儿跑去。  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只见得日上三竿,隔着老远看到了一条大河,曾国藩这才如释重负,而跟随在曾国藩身边的清兵们也是欢呼雀跃了起来。  一个副将兴奋道:“国公爷,前面是唐白河,过了河之后再走一段路,就到新野了!”  看到了唐白河,也就意味着他们此番的逃亡之旅马上就要停止了,不必提心吊胆了,因此身边的溃兵们都很高兴。  而曾国藩本人则是面如死灰,什么都没说,也只是叹了口气,似乎是在心里下定了什么决心之后,才毅然朝着东北方向跪下,哐哐哐的磕了三个响头,涕泗横流,双眼无神地喊道:“皇上,微臣曾国藩才疏学浅、治军无方,此番战败襄阳,是对不起您,对不起大清啊!”  说罢,曾国藩就突然起身,向着正急促流淌的江水冲去,只听见‘扑通’一声,他便一头扎进了唐白河里。  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以至于护卫在曾国藩左右的两个护卫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他们毕竟也是护卫,紧接着便连忙呼喊道:“快来人啊,大将军跳江了!”  护卫们是急不可耐,虽然不会游泳,但也脱了甲胄,扑通两声便下了水,而湘军之中,不少人都是再河里摸爬滚打的,因此倒也掌握了‘狗刨’的游泳方式。  这唐白河也不是什么急湍的河流,因此他们这些个兵卒们便下了水,奋力向正在江水当中扑腾的曾国藩狗刨去,很快就游到了曾国藩身边,揪住了曾国藩的御赐黄马褂。  曾国藩本来也自然是不想死的。  毕竟他要是真想死,连跑都不用跑,直接留在襄阳殉国就完事儿了。  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投江,自然是为了博取名望罢了。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唐白河,唐白河乃长江的支流,并且此地的河水不深,就算是没什么人救,扑腾两下也淹不死。  毕竟再往北走,北面就是汉江。  汉江多急啊,过了唐白河之后,就只剩下汉江能投了,与其投汉江,不如投唐白河呢。  至少淹不死。  而很快,在兵甲们的救援下,曾国藩最终还是从唐白河中被救了上来,浑身湿漉漉的,看起来尤为失魂落魄,没什么太大的精气神,似乎他的精神已经死在了投河的那一刻。  “唉,诸公误我,诸公误我啊!”  曾国藩气不打一处来,哭丧着脸,对着四周喊叫不已,表情懊恼气馁,看起来似乎极为不悦:“襄阳被破,罪责皆在曾某一人啊!”  说罢,曾国藩便作势欲投江。  而见此情况,周围的兵甲再度拦住,竭尽全力的配合着曾国藩演出。  “襄阳陷落,归根结底,乃是长毛会妖法啊!”  “是啊!此战失利,不在湘国公,而在长毛的妖法啊!大将军!”  “大将军还是留有有用之身,以图来日报效朝廷吧!”  “……”  只能说这一刻,曾国藩犹如影帝附体,哭哭啼啼,恨不得当场去死,为大清殉国,为襄阳城的过失买单。  而兵甲们也是奥斯卡最佳男配,对曾国藩进行轮番劝解,好说歹说,才劝住了曾国藩,结束了这一出闹剧。  而就在曾国藩感觉自己这次的演出大获全胜的时候,忽然间,远处卷起了阵阵烟尘。  “什么情况?!”  见到远处的情况,曾国藩惊慌失措,下意识的脱口而出了这么一句话。  而听到了曾国藩的话语之后,众人为之一愣,紧接着恐慌的情绪便继续在这里蔓延了开来。  “不好了,明军追过来了!”  忽然有一人大声喊道。  本来大家就已经够恐慌了,如同一个即将被引爆的炸药桶。  而这句话,就是引爆这个炸药桶的火星。  一瞬间,这些原本还勉强成建制的残兵败将,一瞬间便成为了溃兵,开始病急乱投医了起来。  有的朝着左右,沿着河水岸边跑去。  有的则是仗着水性,不等船舶,直接丢盔卸甲,孤身朝着北岸游去。  而更多的,则是直接原地蹲下,准备请降。  这三个选项中,跪下投降自然是最优解的一个选择了。  毕竟,这个可是百分百存活下来的了。  而见此情况,曾国藩也是慌了神,原本还在表演的他立马就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六神无主,看了一眼四周之后,咬牙道:“本官乃朝廷的一品大员,绝对不能被明贼所获!”  “走,渡河!”  说罢,曾国藩便‘扑通’一声再度跳下了河。  只不过这一次,他游的飞快。  只见得曾国藩用出了一招‘双手向下狗刨式’的游泳手段,麻溜的朝着北岸游去。  速度之快,甚至已经超过了几个早就已经反应过来下水游泳的兵甲。  这一切宛如雷霆霹雳,当真是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前一秒还在忧国忧民、意欲投江自尽的曾国藩,下一秒闻敌影而落荒而逃,实在是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感,以至于一些人都愣在了原地,竟然忘记了进行选择。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有几个机灵的跟着曾国藩一起走了。  但很快,形式就逆转了。  因为卷起烟尘的,同样是一队溃兵,而并非明军。  这伙溃兵本想着来找大部队汇合呢,谁能想自己的动静有点大,直接把最高指挥官曾国藩给吓跑了。  不过,他们也带来了一个准确的消息。  在得知襄阳惨败之后,新野已经在当地士绅豪强的带领下,果断易帜,缝缝补补的大明旗帜已经在新野城墙上飘扬,而新野的士绅豪强们家家带着白缟,原本驻守在新野的绿营兵也是个个白盔白甲,说是要为崇祯皇帝披麻戴孝和报仇雪恨呢。  得知了真正的情况之后,清军的高层们不由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笑的是不过是一场误会,却让他们变成了如同惊弓之鸟的存在。  哭的是他们堂堂湘军,竟然沦落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他们彼此感叹了一番之后,忽然有人意识到了什么。  “等一下,大将军是不是渡河之后,奔着新野去了?”有人发现了一个盲点,当即开口询问了起来。  听到这句话之后,一瞬间便垭口无声,没有来得及逃走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有人直接跺脚,当即道:“还等什么?!速速整军,追上大将军啊!”  “啊?赵兄,这大清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如今大明才是未来,况且大明可是咱们汉人的江山……”  “李兄此言差矣!咱们现在率军追上曾帅,拿下曾帅献给大明皇帝之后,岂不是大功一件?”  “诶?是也,是也!速速整军,拿下曾国藩,献给大明皇帝陛下!”  “……”  一时之间,整个溃兵们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进而,原本垂头丧气的大清官兵们一瞬间变得兴致高昂,目光兴奋的集结了起来,打算朝着自己原本的老上司前进,前进,前进了。  不好意思曾帅,现在需要用你的脑袋来换前程了。  ……  襄阳惨败,南方已经可以说是到了传檄而定的地步。  尤其是襄阳周围尚未被明军光复的城市,在得到了襄阳的准确战报之后,基本上已经毫不犹豫的准备喜迎王师了。  而在北方,大清帝国的都城之中,也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情。  一伙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八旗大爷凶悍无比,一路横冲直撞,杀了不少绿营兵,杀得包衣奴才们那是瑟瑟发抖,不知道是哪儿得罪了这些老北京的爷。  同时,还有几百个杀人不眨眼的鞑子潜入了北京,每天晚上都有巡逻的兵卒死于非命,可吓人了。  除此之外,还有几部大逆不道的小黄书,不知为什么,也同样在北京城流传了起来。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太后和先帝、果郡王,孝庄皇太后、摄政王与太宗皇帝之间的故事。  这两者之间,都有第四个人。  前者是海宁的陈阁老,后者是大汉奸洪承畴。  当然,相比于当朝太后,孝庄皇太后简直是弱爆了。  听说现在的皇帝都不是爱新觉罗,是陈阁老的种,乾隆的大名应该是陈家洛!  这个消息在京城之中,流传的很快。  因为小黄书的流传比较快,在口口相传之下,近乎在整个北京城里都给传开了。  没办法,别的传播可能会慢,但这个绝对不会慢。  因此,一时之间,北京城风起云涌。  一方面,精通满洲语的大明八旗兵正在城中搞暗杀行动,人心惶惶。  一方面,天津陷落,数千大军陈兵北京城外,磨刀霍霍,打算杀入北京城,要了爱新觉罗家的命。  还有一方面,则是城中谣言四起,人心浮动。  当然,这三点都是朱厚熜采用的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分化北京城内防备力量的策略。  不过,出乎朱厚熜预料的是,在三管齐下之际,北京城内竟然诞生了新的传言,而且还是有关联的联动系列。  因为皇上是汉人,所以对城中的满人深恶痛绝,因此特地联系了明朝兵,就是为了杀光北京的满人,同时还派出了大内侍卫,专门暗杀那些尽职尽责的官兵……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证据被指了出来。  比如海宁陈氏的老宅中挂有两个乾隆所书的匾额,上面写有“爱日”和“春晖”的字样。这两个词语来自于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乾隆下江南,多次住在海宁陈氏家中,对陈阁老及陈夫人恭敬有加。  自乾隆继位之后,数次表现出对明末那些殉国的大明臣子敬佩,对包括洪承畴在内的诸多大明叛徒而感到不屑一顾,对于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钱谦益更是感到十分的愤怒。  由此可见,这乾隆绝对是汉人,证据确凿!  当然,对于乾隆的身世,北京城内还有第二个版本,这个是比较被八旗子弟接受的。  第二个版本,是说乾隆乃是昔年嬛嬛老佛爷和果郡王偷情生出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老佛爷不愿意和先帝合葬,老佛爷又对果亲王多加照拂的原因。  而正好,当朝陛下似乎对先帝感情也不是很深刻的样子。  这不就巧了吗!  所以,无论是怎么样,乾隆似乎都不是雍正的儿子了。  而紫禁城内,乾隆已经气得身子发抖了。  “如今大敌在外,这些个混账东西,为了些许蝇营狗苟而算计来算计去!大清亡了,咱们满洲人的江山就没了,富贵也就没了,命也就没了!”  乾隆很生气。  他自然知道北京城是什么情况。  但没想到,敌人随便一个谎言,北京城内就有一群觊觎皇位的家伙推波助澜!  爱日?春晖?  那是圣祖爷下江南的时候留的!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住陈阁老家?  笑话,他爱新觉罗·弘历这些年下江南,还不是谁家有钱去谁家?不仅仅是陈阁老,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他都住过!  而对殉国死节的敬佩、对弃明投清的唾弃。  这不废话吗?  当时乾隆哪儿想得到这大明朝又卷土重来了啊?  都大一统了,他当然要宣传这种正能量,想要让大清朝的臣子都像是死节的大臣一样,为大清朝坚守底线,不要当洪承畴这样的清奸,给敌人效力。  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把他们的名声搞臭,然后把汉军旗的一部人踢出去,大大降低财政支出。  这群人难道都不知道吗?!  乾隆的心很痛。  不过有一点,乾隆心中也是有些犹豫的。  自家皇额娘当年确实和十七叔相谈甚欢,当时乾隆不觉得,现在想想,好像确实有什么奸情的模样。  皇额娘还不愿意同先帝合葬,自己该不会真是十七叔的孩子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