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正文卷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方制衡(4/7,除夕爆更,求月票!!!)

  “那么,陛下准备让王彦忠去往何处呢?”  杨林微微躬身,口中问道。  听到杨林之言。  杨坚微微一笑,也不回答,反问道:“依虎臣之见,王彦忠该去往何处?”  杨林略加思索,旋即拱手说道:“承蒙陛下恩典,若想要提拔王彦忠,无非两处可以选择……其一,乃是京畿之地,其二,乃是边庭重镇。”  “接着说下去。”  杨坚摆了摆手,让杨林继续。  于是,杨林又说道:“若是在京畿之地,王彦忠与陛下相近,便多了几分立功的机会,不过如今有宇文成都执掌左武卫,其他诸卫,据臣所知,应当没有空缺。”  杨坚微微点头,说道:“不错。”  杨林拱拱手,转而看向地图,口中道:“若是如此的话,陛下准备将王彦忠派往边庭重镇……这个嘛,臣就不好猜了。”  “哈哈哈哈!你我兄弟同心,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杨坚今日心情不错,大手一挥,让杨林接着说。  杨林见状,行了一礼,口中又缓缓说道:“边庭重镇,无非就是四个方向;东面,臣坐镇登州,唐壁为济南府节度使,并没有什么空缺;南面,南安国内乱已平,越国公与杨玄感坐镇其中,也没有什么重要之处空出;西面,则是渭西王焦本忠与长城大都督史万岁坐镇,那边的异族已经被两位杀破了胆,自然不敢贸然进兵;至于北面……”  说到这里。  杨林微微一愣。  他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东北方向的一处地带。  那里,虽然是大隋的领土。  可是,大隋直属的兵马,却从未曾涉足。  那里,正是北平王罗艺的领地。  “莫非陛下下你要让王彦忠去往北平府一带任职?”  杨林思索片刻,旋即转过身来,对杨坚道。  杨坚不置可否,转而问杨林:“虎臣以为如何?”  杨林说道:“北平之地,皆为罗艺管辖,此乃陛下之前定下的旨意,若轻易修改,恐怕难以服众。”  “呵呵呵……难以服众?”  杨坚冷笑一声。  旋即,他接着说道:“此番虎臣征讨北辽国,可是有渤海国的兵马出现?朕曾经答应他,不干涉北平府军政大事,其前提条件,正是要他罗艺牧守一方,作为我大隋屏障,可现在,渤海国跨海而来,已经杀到了北辽国中,罗艺那时候在干什么?”  “若是以这等理由加派兵马前去,倒也无懈可击。”  杨林点点头,说道。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罗艺虽然目下忠于大隋,可他的后人呢?朕现在安排兵马前去,就是要制衡于他,倘若事情有变,就地便可处置。”  杨坚负手而立,一双眼眸望着地图,喃喃自语道。  随后。  他转过身,对杨林说:“好了,朕决定了,擢升王恪为镇北将军,加封蓟州刺史,另外管辖密云关、古北峡、瓦关口三处要塞,以为抵御北面异族之用。”  抵御异族。  即为抵御有异心之人是也!  听罢杨坚所言。  杨林拱手接旨。  之后。  杨坚接着说:“除了王恪之外,朕还打算派一位总兵,进入北平府中,担任罗艺的副将,一内一外,钳制此人……对于这个职位,虎臣可有合适人选?”  “莱州总兵武魁,刀法不凡,颇能持重,可担当此任!”  杨林想了想,随后给出了自己的人选。  “好!既然如此,虎臣子去调遣,朕对你的眼光,还是很信任的。”  杨坚点点头,笑着说。  杨林闻言,心中一暖,当下拱手行礼,告退而去。  ……  “中军护军将军、襄州刺史王恪,颇能奇智,善于用兵,擢升镇北将军,加封蓟州刺史,总督密云关、古北峡、瓦关口三镇兵马,钦此……”  长安城。  馆驿之中。  一名宦官手捧圣旨,大声朗读。  其下,杨玄感、张须陀、来护儿、王恪几人,跪倒在地,恭听天音。  待宦官读罢。  几人谢恩起身。  王恪伸手入怀,取出一个装满了银两的锦囊,不着痕迹的递到了宦官手中,旋即低声问道:“不知我等何时可以出发赴任呢?”  那宦官将银两收入怀中,微微一笑,低声说:“好叫将军得知,两日之后,六国三川的使者会过来进献国书,陛下的意思,是让诸位参加了宴会之后,再去赴任不迟。”  “原来如此,多谢多谢!”  王恪闻言,脸上露出喜色。  他微微拱手,将这宦官送了出去。  送走宦官。  王恪转身回到厅中。  此时的厅内,众人互相恭贺,热闹非凡。  杨玄感见王恪进来,笑着说道:“贤弟,我等几个都在中原之地,偏伱却到边庭苦寒去了!”  王恪摇摇头,说道:“这蓟州比邻北平府,乃是罗艺的地盘,天子如何把我放到那里?”  杨玄感等人听了这话,也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思索不定。  片刻后。  结合前世评书演义的设定。  王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大概明白了天子此举的目的。  ……  两日之后。  长安城。  皇家禁苑大殿之内。  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杨坚身着龙袍,高坐龙椅。  他的下方,便是诸多的大隋文武群臣。  铛!  铛!  铛!  大殿外。  几声悠然的钟鼓响起。  在宇文成都的引领之下。  北辽国、渤海国、沙陀国、西凉国、吐蕃国、南诏国,各国使臣鱼贯而入,跪倒在杨坚面前。  “臣等拜见圣人可汗!”  使者们身子低俯,口中称颂。  “哈哈哈哈!诸位多礼了,圣人可汗之名,朕不敢当也!”  杨坚摆了摆手,笑着说。  圣人可汗之名,出自阿史那染干送给杨坚的国书,其意为“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如此尊贵的称呼,立刻就被其他诸国使者学会。  于是,在正式拜见杨坚的时候,众人大声称颂,使得杨坚龙颜大悦。  随后。  杨坚赐下酒宴。  邀请诸多使者入席。  酒宴之后。  便是对于各国的封赏。  这些封赏,无非是归义王、助顺王之类的虚衔。  不过,对于那位年纪轻轻的阿史那染干。  杨坚大笔一挥,赐予了“启民可汗”的称号。  自此,四夷暂时安定。  第二日。  杨坚颁布诏书,改长安城为大兴城,意在之后的国策,侧重于振兴天下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