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头一挑,又道:「你在玻璃生意、香皂生意里面的份子可不多,若缴纳重税。那你赚的银子可得少一大截。」 「就这你也愿意缴纳重税?」 「臣愿意!」蓝斌斩钉截铁道。 朱元璋心里一阵动容,但本能的怀疑道:「当真?」 「回皇上,臣一直认为先有国,后有家。先有大明,才有今天的永昌候府。我们勋贵和大明荣辱与共,莫说只是缴税,朝廷有需要,永昌候府就是献上全部家产,也心甘情愿!」蓝斌郑重其事道。 朱元璋凝视蓝斌片刻,才有点激动站起身,从御案后走了出来,来到蓝斌面前,拍了拍蓝斌肩膀:「娃儿,咱信你。你是个好孩子,没让咱失望!」 「表弟,如何区分暴利生意,微利生意?又如何制定不同的税率?」 朱标也赞许的看了看蓝斌,慢步走了过来,询问道。 蓝斌向朱元璋和朱标行礼后,继续道:「这个简单,朝廷可以制定阶梯税率,比如以五十两银子为限。」 「低于五十两银子,免税。高于五十两银子,低于五百两,三十税一。」 「高于五百两,低于两千两,二十五税一。高于两千两,低于一万两,二十税一。」 「高于一万两,低于十万两,十税一。超过十万两,五税一。」 「表弟,你这办法倒是不错。只是将税率定的这么细致,是不是太麻烦了?」 朱标先是一喜,意识到阶梯税率,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小商户,遏制豪商。但转念一想,税率制定的这么细致,执行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当前朝廷十分缺人的情况,不免有些担忧道。 不等蓝斌出声,朱元璋先一步摆手道:「咱觉得蓝斌提的这个阶梯税率不错。考虑的很周全。既保护了小商小贩,又最大程度抑商。」 「还能给朝廷收上来更多的银子,一点点麻烦怕什么?」 「父皇,儿臣不是怕麻烦,而是考虑人手问题。朝廷缺人啊!」朱标无语道。 朱元璋被噎了一下,有些挠头了,别的问题,都好解决。偏偏这个缺人,他是真没办法解决。 别看大明立国已经有十多年了,但大明的读书人真心不算多,再加下这些年,他抄家的官员,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把读书人都吓着了,想出来当官的,又少了一大截。 以至于朝廷人手上,十分紧张。 蓝斌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朱标,小心翼翼道:「太子殿下,臣有办法解决人手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表弟,这儿又没有外人,有什么话尽管说!」朱标忙道。 朱元璋也跟着道:「你这娃娃,那么谨慎小心干什么?咱一直把你当后辈子侄看待,在咱面前,不必讲那些虚礼?」 「是,皇上!」 蓝斌对朱元璋的话,是一个字都不信。朱元璋就是这样,对人好的时候,那是真的好。可要是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做什么都是错。 他可不想傻乎乎丢个把柄给朱元璋,万一以后朱元璋看自己不顺眼,那这个把柄可是能要命的。 但想归想,他却没有表现出来,继续道:「臣以为,朝廷缺人,可以从军队、胥吏中,挑选出识字的兵卒,干吏!充实进朝廷缺人的衙门。」 「一来,他们的忠心可以保证。无论是兵卒,还是胥吏,都会感激皇上给他们光宗耀祖的机会。二来,兵卒、干吏都是社会低层。懂得珍惜机会,会更努力去做事。」 「三来,这么做还能给兵卒、干吏一个上升通道,激励兵卒、干吏用心替朝廷办事!」 古代的阶级等级森严,除了读书之外,所有上升通道,全部被堵死。 而读书,又有不小的门槛。 导致各个阶层相对固定,几乎没有上升的可能。 就以胥吏为例,按照规定,胥吏读书是不能考功名的,一日为胥吏,终生是胥吏。 这就导致胥吏的地位低下,再加上对未来没了盼头,以至于各地衙门的胥吏,都存在欺压百姓、贪污敲诈等现象。 甚至还有架空上官的现象。 如果朱元璋愿意给胥吏一个上升的机会,他相信各地衙门的胥吏欺压百姓,贪污敲诈等现象,会减少很多。 同样因那些胥吏,熟悉衙门所有事务,且经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经验丰富,一旦将他们充实进征税衙门,能够很快上手。 「表弟,还有其他办法吗?」朱标扯了扯嘴角,干咳道。 开玩笑,蓝斌的办法是不错,但牵扯太广了。 要知道大明的主流,是那些饱读诗书的读书人。 而当官,又被读书人视为囊中之物。 若按照蓝斌的办法去做,让地位低下的胥吏、兵卒,去当官,从读书人嘴里夺食,那些读书人还不得闹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