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先办事
虽说有些事情让朱允熥非常的不高兴,但是不高兴也没办法,因为那些事情已经发生了。 他要做的就是遏制一些现象,对于那些倒卖盐引、破坏开中法的人,他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就算是宗室子弟,也需要明白做了这些事情是有极大的麻烦。 ‘卖指标’,看来真的是一个好生意啊,对于有权有势的人来说,来钱实在太快、太轻松,对于以这样的手段赚到了钱,他们肯定还是在沾沾自喜。 新的一天还是以早朝为开始,这一次自然也就是有着一些看起来比较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别管黎元澄这个使臣有没有水分,明面上他就是安南国主派到大明来的使臣,皇帝该召见的时候肯定还是需要召见。 这位安南权臣之子本本分分的递交国书,跪拜大明皇帝,也诉说了自己的一些请求等等,这都没有什么好让人意外的,这都是正常操作了。 至于老朱的态度,看起来也就是那么回事,接受了国书、接受了安南国的进贡,暂时不提赏赐或者对安南朝局的一些想法。 这自然令黎元澄心里打鼓,可是他现在也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是耐心的等待了。 这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这里是大明呢,安南可不敢在大明耀武扬威。 结束早朝后,朱允熥将梅殷叫到文华殿。 朱允熥开门见山,说道,“姑父,过两天你去一趟太仓,督江南一应事务。” 梅殷瞬间就认真起来,问道,“殿下,臣这一次该查何事?” 太仓,这也是直隶苏州府。 但是在太仓有一个刘家港,元朝海运漕粮就是从这里出海。实际上也就是长江的出海口了,也是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 前几年老朱就在太仓南码头兴建运仓,这里贮存着大明无数粮食。漕运粮食,依然选择太仓。 而且苏州本来就是大明的粮税重地,太仓则是苏州府的赋税重地。这里有着富甲天下的财力和物力,而且这里有着极其出色地造船工业,衍生出来了很多配套设施。 在应天府的宝船船厂和龙江船厂负责制造大型船只,而在太仓的船厂主要以建造战船出名,特别是二三百吨的中小型战舰。 由于这里的特殊性,这里也有非常出色的水手、航海家,在元代海上漕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朱清、张宣、殷明略等都是太仓人。 而到了大明,也是根据这些历史积累,以及对太仓漕运的重视,这里也驻扎了不少军队,有着不少出色的水手。 朱允熥就说道,“姑父这一次该去检查船只、水手,检查准备的一些火器。再者就是看看漕运诸事,以及海盐等等事务。” 梅殷倒是不觉得这么多的事情繁杂,既然皇太孙的意思是让他巡视,如果只是明确了一件事情,那就做好一件。而提前说了要‘督’江南府事,那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做。 朱允熥也不隐瞒,继续说道,“我准备过些天让人出海剿倭、海匪,姑父先去检查一下船只、水手,万万不可大意。” 梅殷一本正经的领命,皇太孙说了是剿倭、剿匪,那就是剿倭、剿匪,而不是其他的事情。 至于是不是出海等等,实际上梅殷也心里有数。 皇太孙让人造的那么多船去了哪里,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安排了一些精兵强将,战舰换了一个遍,实际上大家都是心里有数。 梅殷觉得自己这一次去检查一番后,皇太孙就要安排人称发现海盗、倭寇了,到时候大明的水师就要理所当然的出海了,没人能够在这个事情上反对。 反对,那就是通倭。 更何况此前朝廷已经将倭寇和鞑子的悬赏定在同一级别了,这一切都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朱允熥继续说道,“还有那些盐商、豪强,姑父要好好看看。若是有人官商勾结,姑父即刻拿下、审理。” 梅殷就更加严肃了,“殿下,江南等地暂无大盐商吧?” 江南府,这就是京畿重地了,皇帝就在跟前,谁敢在这样的地方‘做大做强’,那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了。 朱允熥就干脆的说道,“还是莫要小看了好些人的贪念,现如今都有人敢盯着盐引了。” 梅殷瞬间也是脸色大变,怪不得皇太孙这么生气。 这不只是单纯的盐了,这也事关赋税。毕竟在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盐铁专卖的,这就是朝廷最为重要的税赋来源之一了,这肯定是不能大意的事情。 而且这还事关开中法,涉及到边关卫所的粮食安全等问题,这算得上事关国家安全了。 如果有人想要在这些事情上上下其手,皇太孙暴怒那也是正常的反应。就算是因此掀起一场大案,好像也没人会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实在是因为这些事情太敏感了,没人可以平常心看待这些事情。 朱允熥盯着梅殷,说道,“这些事情我不放心其他人去做,势必牵联一些宗室、权贵和豪强。” 梅殷心领神会,严肃说道,“回殿下,臣必秉正执法,不敢偏私!” 梅殷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一些定位,看似是出身勋贵,可是也不算是正经的勋贵。他很是的外戚属性更重,这也注定了他要成为‘孤臣’。 以前还能仗着自己的妻子是皇帝的嫡女,或者是因为自身的一些能力成为了皇帝最为喜欢的女婿,这些也确实都是梅殷的优势所在了。 但是梅殷非常清楚,皇帝连女儿都不见得有多爱,更何况女婿呢。皇帝的眼里只有姓朱的儿孙,而在这些儿孙当中又只喜欢嫡长。 如果是以前,梅殷还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品行,说不定有机会成为托孤重臣。 可是现在再仔细的看看,这位皇太孙大权在握,手腕和心智都厉害着。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托孤重臣,那只会是皇太孙登基后的绊脚石。 真要是有了什么托孤重臣,说不定也就是直接被清理了。 这些事情梅殷也都是心里有数的,所以现在的他也确确实实没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就足够了。 给梅殷安排好一些事情,朱允熥也稍微的松了口气,有些事情也就是需要这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步步的将基础性的工作给做好。 不管是让梅殷去太仓查一查船只、水手等一系列的准备情况,或者是让他去调查一下盐引等事,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这些显然也是不够的,接下来还有很多持续的工作,是需要开始抓紧的事情。 道衍看了一眼朱允熥,这位皇太孙还真的是帝王心思,手腕等等也都是厉害着。 让朱忠、蒋瓛去查一些事情,这一点没什么好怀疑的,锦衣卫或者北镇抚司就是做这些事情的,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但是在这些天子耳目被散出去的同时,让梅殷这个外戚大张旗鼓的去苏州府等地巡视,这可不是说给朱忠等人做掩护了。 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直观的,就是要让当地的官员、豪强急起来,这可是‘钦差大臣’,而且还是一个立场和皇家高度一致,看似无懈可击的大臣。 朱允熥一边批阅着奏章,一边问道,“黎元澄呢,怎么还没有过来?” 道衍就立刻回答说道,“殿下,黎元澄下朝后就回了驿舍。” 朱允熥愣了一下,“回了驿舍?本宫昨天说了让他觐见,谁让他回去的?” 张福生就小心的提醒补充,“殿下,早朝之时,陛下宽待安南使臣,特令礼部、鸿胪寺设宴款待安南使臣。” 这一下朱允熥也就无话可说了,甚至是稍微有那么一些小小的尴尬了。实在是这件事情有些小乌龙,老朱和朱允熥的配合还是有些不默契的地方。 不过这也正常,两人虽说稍微的通了个气,但是也没具体的去商量事情。 老朱只是召见,按照礼仪设宴。朱允熥呢,本能的觉得召见后将人叫过来就行,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其他因素。 老朱没错、朱允熥也没错,所以这件事情也就是有那么一些小小的乌龙了。但是也无伤大雅,先让黎元澄好吃好喝,感受一下宗主国的气度。 明天再召见入宫就好,到时候再去商议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这也算是先礼后兵了,礼仪之邦还是有着他们招待使臣的流程和仪式。 虽说出了点小乌龙,但是朱允熥显然没有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也没什么好在意的。 继续去处理其他的事情也就行了,他这个皇太孙手里的事情确实不算少,该抓紧的时候肯定也都是需要抓紧些才好。 继续伏案工作,继续批阅奏章,这就是朱允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了早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忙完一天的政事,朱允熥也来到了武英殿,“祖父,过两天我该去一趟东陵了。” 老朱神色一黯,不过也说道,“是该过去,把你家老四、老五也都给带过去,你爹见着了心里也高兴。” 朱允熥就说道,“老三也是该封王了,这事情一直拖着也不叫个事。现如今想想,我给他封去湖广如何?” 朱允熞虚岁也已经十三了,老五朱允熙才七岁,这也就意味着朱允熞也确实是可以考虑就藩之类的事情了,毕竟大明朝也不是没有十四五岁就就藩的王爷。 只不过朱允熞现在还没有王爵封号,虽说老朱定的是宗室到了十岁就可以封王。但是这是‘可以’,没说是必须要刚到十岁就立刻封王。 这和那些勋贵承袭爵位一样,不是说公侯前脚刚没,然后就立刻让他们的子孙承袭爵位,也完全可以等一年、等十几年,甚至是等一辈子。 唯独一点的区别就是宗室是迟早要封,也不会真的等个十几年、几十年的,那样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还是去往云贵、巴蜀之地,你在湖广开垦土地,不太合适。” 朱允熥确实是在湖广等地大量的开垦田地,想要早点将湖广熟、天下足的场景给落实。但是这更多的是政策引导,鼓励百姓、鼓励藩王,以及调动一些屯田卫所。 “巴蜀等地还是算了,我家老四吃不了苦。”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湖广就行了,和应天府相差不大,也不至于太富庶、贫瘠。” 看到老朱还要开口,朱允熥赶紧说道,“我和允炆那点事情还能牵连到老四、老五?老四见了我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那会儿他还记得点事情。” 老朱也没反对了,而朱允熥继续说道,“允炆和老四离的也远,我是没什么好怕的。我给他塞到十二叔跟前,好好学学英武任侠的叔叔如何做事!” 老朱这下就高兴了,他没见过几次朱允熞,但是也知道那孩子胆子小以及有些小家子气。让朱柏稍微教一教,也没坏处。 “等后年吧,年岁差不多就行了。”老朱就笑着说道,“你登基了就立刻给你兄弟封王,这也是好事情。” “真到那会儿,允炆还得回来。”朱允熥就开玩笑说道,“都说他这两年读书有长进,到时候我让他七步成诗。” 老朱狠狠的瞪了一眼朱允熥,这孙子总是喜欢说笑。还好是在自家人跟前,要是让外人听着了还得了? 看到朱允熥还要插科打诨,老朱忽然问道,“你准备这一次杀多少人?” “那就要看多少人卷入这个事情了。”朱允熥也知道有些事情瞒不住老朱,“敢对盐引、开中法伸手,我就直接剁了他们的爪子。” 老朱就忍不住叹气,自家孙儿的命是真不好,每次遇到了大事的时候,总是要有些波澜,就没顺心过。 这都在准备着要登基的事情了,现在闹出来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大案啊! 不过老朱更加明白,有些事情该处置的时候就需要果断的处置,这是拖不得的。 时机合适或者不合适,没什么好在意的,将事情办了再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