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正文卷 357 班师渡河

  桓熙班师,并非走的蒲坂,而是风陵渡。  此时,由于已经入冬,气候寒冷,黄河自然是结冰了的。  但桓熙的关注点不在于黄河结冰这件事情本身,而是黄河结冰的时间。  “相比去年,又晚了几天。”  桓熙站在黄河北岸,眺望着冰面,转头对权翼说道。  权翼附和道:  “如今的气候确实要比往年暖和了些。”  气候的变化,对于王朝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谓五胡乱华,根源不在于八王之乱,而是魏晋时期的大降温,致使塞外生存条件恶劣,游牧民族只能选择南迁,与农耕文明争夺生存空间。  在中国五千年的古代史中,存在四大寒冷期,即西周寒冷期、魏晋南北朝寒冷期、南宋寒冷期、明清宇宙期。  桓熙如今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南北朝寒冷期。  然而,魏晋南北朝的寒冷期,并不是长时间的低温气候,在这漫长的三四百年里,曾出现过两次气候回暖的时期。  第一次是从东晋中期至北魏统一北方,第二次则是在北魏末年至隋朝初年。  桓熙其实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他穿越来的时候,正值寒冷期的低温期,根据后世研究,这一段低温期大概是在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结束。  渡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气温已经在逐步回升,步入了回暖期。  当然,那场曾经带给桓熙困扰的五月大霜,只是个别地区的极端气候。  气候回暖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这几年关西地区不曾出现歉收,也正是得益于此。  根据各地郡县的汇报,今年关西仍有一个好收成。  虽然说,桓熙推行均田制,只是收取田租,民众在交了田租之后,收获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但是,好的收成也代表他们能有更多的余粮,可以自由支配、消费。  商业、手工业接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商品有一部分能够远销江南、西域,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消化能力。  桓熙自然为今年的丰收而高兴。  “梁公,时候不早了。”  权翼打断了桓熙的思索,提醒道。  桓熙回过神来,颔首道:  “嗯,传令各部,依次渡河。”  梁军渡河还是走的浮桥,这么多兵马,踏冰而行实在不够稳当。  周楚早已在南岸等候,与桓熙沿途所见到的各地官员一般,周楚同样是在为桓熙歌功颂德。  有人说,当你强大时,身边都是好人,听到的也都是好话。  这一点,桓熙深有体会。  周楚话才出口,桓熙便打断道:  “元孙(周楚字),那些庆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一路走来,我这耳朵都快听出了茧子。”  说着,桓熙无奈苦笑道:  “一想到回了长安,满朝公卿又得说上一轮,我只觉得头晕目眩。”  周楚连忙住嘴。  他是梁公,他说什么都对。  过了河,只需再走十几里地便是潼关。  桓熙与邓羌、毛穆之在此分别。  毛穆之自然是要率军南下,桓温只是派遣一万将士驰援桓熙,而不是将他们交给桓熙。  至于邓羌,他是弘农太守,理应留守,此前奉命镇守弘农的周楚,则会跟随桓熙回去长安。  虽然桓熙减少了在弘农郡的驻军数量,但毕竟还有一万精锐步兵,需要一员大将统率,随时可以支援洛阳。  至于河东郡,尽管只有一河之隔,却不是这支驻军所有顾及的对象。  一旦河东郡遭遇危险,桓熙自会领兵由蒲坂过河。  毛穆之与桓熙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与这位梁公相处,使他感觉如沐春风。  如果不是在正式场合,桓熙私底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架子,他也会与人说一些玩笑话。  其实上位者,并不一定时刻注意自己的威严。  譬如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就曾在一次酒宴上,被大臣抓着胡须,称呼为‘可爱好老公。’  毛穆之依依不舍,但是终有一别,他拱手道:  “世子,保重!”  毛穆之是楚国的将领,自然是要称呼桓熙为世子,而不是梁公。  桓熙颔首道:  “毛将军也请珍重,莫要忘了替我向家父转达谢意。”  桓温派来的这一万步卒,确实起到了作用,正是由于他们负责押运,让李威察觉到桓熙对那批‘粮草’的重视,因而深信不疑。  毛穆之在与桓熙道别后,率着一万将士东行。  桓熙注视着这支军队离开,心道:  ‘都是好儿郎,早晚听命于我。’  桓熙是真的想过要将这一万将士扣留下来,但是担心桓温会因此急眼。  毕竟老奴自己也只有五万精锐步骑,被桓熙扣住一万,能不和他急眼么。  桓熙收回目光,又看向了身旁的邓羌,小声透露道:  “我已经上奏朝廷,为破胡(邓羌字)表功,请封安定郡公。”  邓羌闻言,惊喜不已,连连向桓熙表示感激之情。  实际上,桓熙也曾苦恼过,究竟是该由邓羌为并州刺史,还是以沈劲为并州刺史。  别看桓熙设立的并州,如今只有河东郡这区区一郡之地,但这终究是一个刺史的官位。  最终桓熙认为沈劲镇守高王、蒲坂多年,熟悉河东的情况,因此选择了沈劲。  但他必须考虑到邓羌的心情。  邓羌追随桓熙东征西讨,立下无数功勋,中条山南麓一战,虽然是杨安生擒了李威,但邓羌才是主将。  如今沈劲都已经当上了并州刺史,可邓羌还只是一个弘农郡太守,难保内心不会生出什么别的想法。  因此,桓熙提前向他透露了封赏,一个安定郡公,足以安邓羌之心。  而且,邓羌的功劳也配得上这一封赏,他此前早已是县公爵位,如今升上一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桓熙送走邓羌,不由遐想,此番夺取河东郡,朝廷又会给自己什么封赏。  爵位上暂时是不可能再升了,再升就是王爵。  汉人异姓王从来只是死后追封,晋朝自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活着的汉人异姓王。  当然,不是说桓熙要不来王爵,而是他不可能在爵位上去压桓温一头,父子之间没有必要因为这种小事而产生不愉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