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西医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院方宣布生命暂时无碍,但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醒不来。 等在医院门口的是省军区政委,他在这里,就代表了省抗震救灾指挥部。 汇报情况之后,指挥部决定对外宣布:江寒无碍,需要静养。 当晚,央台的抗震救灾专栏播出了当天救灾情况后,公布了江寒的消息,观众们都长舒一口气。 官方媒体和网络媒体一窝蜂似的涌向华西医院,但江寒所在的那一层都有武警把守,所有媒体不得进入,理由很充分:江寒需要静养。 围了一天之后,拿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一无所获,只好散去。 第二天,所有媒体都没有江寒进一步的消息。 网友们纷纷去查看张思浔的博客,此时搜狐网的服务器已恢复了正常,但张思浔的报道却停在了前一天。 关于江寒被巨石砸中的消息,成了张思浔博客的最后一条。 于是网友们又疯狂地在已发旧闻的评论区里留言。 又是一天过去,张思浔的博客再也没有更新过。 于是网友们怀疑,张思浔在地震灾区的现场,难道说,也发生了意外? 但是,关于张思浔的消息,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 ~~~~~~ 震后第五天,正是抢救生命最为关键的一天。 解放军10万官兵全部进入,会同文川救援队6万人以及各地志愿者、民间救援组织、国际救援组织共20万人,分布在20余个县区进行搜救。 一个个伤员被转运出来拉进了医院,当然,一具又一具的尸体也被转运出来拉进了火葬场。 在最为忙碌紧张的时候,张思浔和林小光跟着一辆物资运输车来到了蓉城一个不大的宾馆。 进入一个房间,里面站起来两个人,一个30岁左右,一个是50岁左右。 这个50岁左右的男人,长着满口的氟斑牙,特征十分明显,林小光不太认识,但张思浔见过他好几次,这是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的处长冯红旗。 对于记者这个行业来讲,新闻处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有什么重大活动需要采访,必须征得新闻处的同意,特别是党和政府组织的一些重大新闻发布,如果不经新闻处同意,一般的记者连会场都进不去。 如果与新闻处搞好关系,说不定就能得到提问的机会。 有提问的机会,记者在本单位才有地位。 什么无冕之王,在他们面前啥也不是。 “冯处长好。”张思浔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坐吧。”冯红旗没有起身,只是朝对面的沙发指了指。 张思浔坐下,冯红旗观察着她,张思浔很是别扭。 她的闺蜜告诉她,博客她能进去,但是已经发不了任何文章,好像是被锁定了什么权限。 此时,张思浔感到,这一定跟眼前的这个冯红旗有关。 “知道我们让你到这里来的原因吗?”冯红旗打破了沉默。 “不知道,还请冯处长解惑。”张思浔已经做好了离川的准备,她对于冯红旗这样官架子十足的人本来就有些反感,此时更是不屑。 “你的博客暂时关闭,不能更新动态。今天就是给你说一声。”冯红旗道。 “为什么?你这是限制新闻自由。我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记者证。”张思浔冷笑一声。 冯红旗没料到张思浔竟然是这个态度,正想发火呢,但看张思浔还很有气质,还不怕自己,也许她有一定的背景,于是又把火压下来了。 “新闻自由?自由要服从大局、服务全局,不能想报道什么就报道什么。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这一点要牢牢记住,不能有丝毫偏离。” “冯处长这么说,我在博客上发表的消息是偏离了?” “倒不能这么讲。你宣传的内容在当前已经不太合适了。现在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人数超过10万,你为什么不把镜头对准其他人呢,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战士、普通群众不怕死、不怕累、全力投入救援的伟大精神?” “我的镜头是有限的,我的文字也是有限的。从某个人出发,从一个人的视角来切入,以小见大,以微知著,这是新闻报道最常用的手法。这就叫做聚焦。只有做到了聚焦,新闻才更有力量。我没有采访更多的人,并没有否认他们的精神,也不可能掩盖他们的功绩,这个并不矛盾。” “张思浔,你的业务还需要强化,你的站位还需要提高!搞新闻,必须要跳出新闻搞新闻、放眼大局搞新闻。你把江寒当成了你报道的重点,这会让外界误认为他就是抗震救灾的最大功臣,这不妥啊。” “冯处长,难道说江寒书记不是这次抗震救灾的最大功臣吗?他在文川县搞防震演练的时候,领导们在干什么,其他人在想什么?江寒书记在救文川老百姓的命,然而他的职务却被暂停了!文川到现在无一伤亡,难道不是江寒书记的功劳?” “江寒创造了一个奇迹,全县无人因地震而死亡。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完美!但是,江寒书记差一点就自己打破了这个完美。江寒书记一旦牺牲,历史将怎么写?文川大地震,文川仅伤亡一人:被暂停职务的江寒!” “从我个人来讲,江寒书记值得佩服,他所做所为堪称完美!但是,正因为如此,你包括其他媒体,都不能再提起江寒。” “为什么?”张思浔站起身来激动地问道。 冯红旗缓缓说道:“抗震救灾是一场战斗,我们需要的是胜利,而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