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张老师办公室。 张老师坐在办公桌前的木椅上,阿云站在张老师的面前。 张老师居高临下的审视着阿云,强力压抑着怒火:“说,你今天下午弄啥了?” 阿云回想下午的经过,看张老师满脸怒气,一下子想不起自己犯了什么错,就低头不语。 “上课以后,去哪了?” 高云摇摇头,心想没去哪啊,一直在学校里。 “想不起来?我再提示你,就是第二节课。”张老师紧绷着脸,一字一顿地说。 阿云一下子想起来了———自己和郭太来取作业了,可也没有做错什么啊。“我来取作业了。” “嗯,你说,你说啥了?”张老师目光炯炯的逼问着。 阿云一下子明白了,“我说,你肚子里有“寄生……”。 “大胆!” 没等阿云说完,张老师大喝一声,抓起一本书,“碰”的一声摔在桌子上。 “你胆子不小啊!老师辛辛苦苦的教你,你敢骂老师?!走,去教室。” 到教室,张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阿云,说阿云骂老师,道德败坏,免去了阿云的班长,由郭太接任。要求全班同学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写阿云的大字报。 阿云迷糊了,李老师没有说“寄生虫”是骂人的,可张老师说是骂他的。又不敢问,只好做检查,接受同学们的批判。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阿云终于明白:自己说老师肚里有“寄生虫”不是骂人的,并没有错。而张老师把问题考虑的严重了,也许是政治的年代,大家都比较敏感吧? 阿云考虑的是这个词的本意,而张老师敏感的是这个词的引申义。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这件事,阿云明白,处理一件事,一定要冷静,要冷处理,把情况吃透,搞明白。这件事虽然对少年的阿云造成了伤痛,但对阿云的人生,却得益匪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到张老师,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气愤和不满,而是对张老师施教孜孜不倦的负责精神由衷感激,自己数学、物理的根底,还有浓浓的张老师痕迹。 一日之师,终身之师。师生之情,安能忘记? 经过整顿,学校教师打牌的风气总算遏制住了。教师们认真备课、认真批辅、努力讲好课的风气逐渐形成。但各班仍有一些“刺头”学生,需要治理。 在教师会议上,大家都报了这些学生的名字和违反班级纪律的事例。对治理的办法,提出了很多建议。 通过梳理,这些学生发生问题的原因,有学校的因素,更多是家庭的因素,缺少管理,缺少配合。所以要解决问题,首先得能够见到家长,才可能进行沟通,协商办法。 会后,班主任要求“刺头”学生,回去叫家长。也有班主任说,叫不来,你就不要来。 那时候,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让学生通知家长,是最捷径的办法。 吃过晚饭,阿云到教育办汇报工作,等会来,已经快八点了。快到学校门口,卫生室的田医生看到,急忙喊:“校长。校长!” 阿云走过去,“田大夫,有事啊?” “你不要回去,有人一路骂着去学校找你。几个人,现在还没有出来呢。” 阿云心里咯噔了一下,是谁?因为什么?自己并没有什么做错的事啊!难道就躲吗?不行,我得回去。是问题,就得解决。 感谢了田大夫的好意,阿云进了学校大门,往住室走去。 “校长,你先不要进屋。杨玉的家长杨青几个人在你屋里。”门卫李老师急忙出来拉住阿云,压低声音说。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