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下午14:30,李阳雨来到了滨江分站,今天做中班。 自从祁镜进了他的小组,成了跟车的院前医生,他每次上班都是提前半小时到岗。主要是帮忙准备交接班时要用的各类药品和器具,这也是祁镜吩咐给他的一个学习临床知识的练习内容。 他已经快30岁了,以这个年纪想要再向祁镜看齐有点不切实际。 但人总得有些梦想,李阳雨就是这么个人。不过为此他不仅要花苦功,还得走点常人不及的捷径才行。 毕竟没经过大学本科的科班学习,基础就和豆腐渣一样稀碎。好在,老天爷关门的同时打开了他的窗,一扇天窗,也就是他现在院前一线担架员的工作。 其实,说是担架员,真正要做的却是个多功能杂工。 平时主要是做搬运的重活,但临时还是要充当急救员的工作,比如cpr捏皮球。然而在帮忙救治病人的时候,他们也要做护士的工作。 这样一个一线的急救工作,想要进一步掌握临床医学知识,与其按部就班还不如直接由点及面地去学。 现实生活不允许他再一步步去学,现实生活却允许了他选用了另一个学医的方法,祁镜半自创的方法。 每遇到一个问题,由问题去深挖本质。 比如心梗简单说起来就是两个原因,一是血管堵了,心肌供血不足;另一个就是心脏耗氧增加,增加心肌耗损。表面的原因很简单,但要多问一句为什么血管会堵,那就要分成很多种了。 但今天的分站和平时略有不同,备用车竟然全被占了。 外勤的全部急救车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压床,压车,还在路上的情况。 他不得不通知了还没到站的祁镜,告诉了他这个情况。祁镜倒也乐得自在,没车开不了工,倒是能在诊疗室里再待上一段时间。 平时怕麻烦懒得教学生,去了急救中心后就更是如此。但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贱,失去久了,就算是白菜豆腐吃上两口也是别有风味。冷不丁教上一会儿,他反而来劲了。 本来是想着拖会儿再去急救分站,可谁知一拖拖到了这个时间。 分站休息室一共三层,李阳雨和余刚就在一层。爆炸出现的时候一个在看书,一个在打电话。 虽说周围高楼林立,但声音却能直接传进来。第一声让李阳雨放下了书,余刚回头看向这个老搭档。第二声,两人已经循着声音来到了窗前,看着面前渐渐升腾起的滚滚浓烟和周围扬起的尘土。 透过窗户,李阳雨虽然看不到现场,但那片黑烟滚滚的场面还是能尽收眼底。 “那儿是。。。” “那个方向应该是清里坊吧。”余刚说道,“正巧是一片低矮老房区。” “对对,清里坊。”李阳雨见识过这种爆炸,这些年的院前工作告诉他,这很有可能是液化气泄露,“现在确实是开始起锅烧饭的时候。” “但也没法连着爆炸啊。” 很快休息时的电话响了起来,余刚接起了电话。二一旁的李阳雨则直接电话给了祁镜。 这时已经等不及调度的电话,对爆炸中心来说,离他们最近的不是那些撒出去的急救车,而是隔着一个半街区的滨江分站。分站里虽然没车,但却有他们两个。 (adsbygoogle=dsbygoogle||[]).push({}); “你们带好镇定剂、止痛药、气切包和敷料过去!” “带多少?”李阳雨话音刚落,窗外又接连爆了两声,接着便是三楼玻璃窗震碎的声音,稀里哗啦掉了一地。 “炸了四声,威力不小,你们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对了,还有毯子!”祁镜在电话里说道,“我坐120的车直接过去,你们尽快。” “好,知道了。” 李阳雨也来不及多问这些东西的具体用处,收到指示后就和同时挂了电话的余刚跑出了休息室。 。。。 滨江分站本来就离人民北路不远,离开分站大门,穿出一条小路就是东南-西北走向的人民北路。顺着西北方向一路小跑,没一会儿就能看到清里坊的石刻牌。 这儿已经是一片狼藉。 巷口满是烟尘,大批的居民从内向外涌出,但这儿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因为就在离口子不远的几家小店,店牌早已纷纷掉落。而一旁的公交车站,站牌也被挂得耷拉在了铁架子上,不停摇晃着。 喊声,哭声充斥在人们的耳边。 先行到来的是和别人换了班的沈厚德组,他们刚被一个人病人拒车,正巧经过这儿便赶了过来。他们把车停在路口,纷纷跳下车。沈厚德脸皱得像个纸团,显然对这个换班的结果非常不满意。 但现场的情况以及容不得他再多想,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紧急事态发生时的恐慌情绪。 “大家别急,受伤的也别急!能走动的,出血量不多的,请自行去最近的丹阳医院。”沈厚德和担架员小刘开始指挥居民撤离,“如果出血量比较多,就先来这儿包扎,然后可以找出租车,或者等后续急救车去医院。” 突发事件一直都考验急救人员的临场反应能力。 沈厚德在这一行干了许多年,很清楚这种爆炸必然伴随着大量重伤员,而现在能跑出巷口的不可能是重伤。现在只有一辆急救车,满载也不过坐上四个人,但却要浪费掉一个救治重伤员的机会。 两相比较之下,轻伤必须自行离开。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理解,好在李阳雨和余刚及时到达,以他们两个的体格和嗓门,总算勉强控制住了现场。 “我和小刘、李阳雨进去,你们两个帮忙处理这些轻伤员。”沈厚德作为唯一一位医生,把人分成了两拨,“简单包扎一下,如果有骨折的一定要让他们去医院。” “好,知道了。” 他们虽然是司机,但简单包扎和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还是有的。对于沈厚德来说,李阳雨这些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也能帮到他。 就在他们简单的兵分两路的时候,巡逻民警的警车到了,紧接着便是消防车和其他的急救车。 丹阳时准一线大城市,民警、急救、消防三位一体,只要有突发紧急事故出现便会联动。短短五分钟,三大巨头已经在巷口集合,并且立刻锁定了爆炸地点:居民区里一处很隐蔽的仓库。 由于是死胡同,很多人都不知道里面放着什么。 但现在他们知道了,这儿是私充液化气瓶罐的地方。平时由一辆后厢全封闭的三轮装瓶,早晚各来两次。 民警分担疏散居民,在现场周围拉起隔离带,同时协助消防和急救的工作。消防车没法进小区,只能就近接上消防栓,拉消防水管带步行进入。 好在爆炸区域离巷口不远,随着他们的深入,一些重伤患也开始慢慢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祁镜和另一小组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现场救治能力。他们带足了担架垫,把它们全部交给民警,而自己则成了一个个前线救治单位。需要做的便是分辨轻重度外伤,然后交给身边的民警,由他们带离现场。 然后再由现场等候的120直接送去最近的一院和丹阳医院。 “这儿一个掩埋伤。”李阳雨走在废墟边,眼尖发现了半截外伸的粗壮手臂,蹲下搬开一大块石板,露出了一张满是鲜血的脸,“祁哥,头部外伤,左手有拇指缺失!” 祁镜连忙走了过来,看了眼他手掌上的断面还算整齐,连忙说道:“你快去找手指,肯定就在周围,要快!” “好!” 两人刚交接完信息,两位民警就跟上前帮忙搬离了他身上的重物:“医生,这人情况怎么样?” “现在已经昏迷,呼之不应,应该有中重度的颅脑损伤。”祁镜检查了瞳孔,又看了看其他部位,“胸口还有轻度切割伤,右小腿骨折,情况不太好,人要尽快送走。” 一位民警连忙拉上对讲机,把情况汇报给大门口的临时调度中心。 越深入爆炸中心,越能发现重伤员,不过有时候重伤员的表现并不明显,非常具有迷惑性。 一旁的沈厚德刚接走一位右腿开放性外伤,祁镜这儿就找到了一位40多岁的女伤员。看上去人挺清醒的,走路步态也正常,甚至和两人对话时也非常流利:“我就是住这儿的,刚才太吓人了~” “哦哦,你先去门口,这儿很危险。”李阳雨扫了眼她全身,并没有发现什么外伤便按之前处理轻症病人时的流程,让她先离开现场。如果再有其他不适,再去医院。 但人刚要走,还是被祁镜拦了下来:“你叫什么名字?” “陈......”女人皱起了眉头,“唉,陈什么来着?” “你家住的几号?”祁镜又多问了一句。 女人摸着脑袋,摇摇头:“忘了。” “来,这儿一位重伤!”祁镜两个问题结束后,直接把一旁的另一位民警叫了过来,“报一个颅脑外伤,昏迷中间清醒期,有逆行性遗忘,怀疑硬膜外血肿。阳雨,你和他一起把人抬出去。” “好。” 祁镜留下了急救箱,把人交给了他们,继续深入爆炸中心。 前面是三位消防员正在扑火,看火势已经压去了一大半。液化气爆炸起势很猛,但火势一般不大,尤其因为爆炸发生范围有限,周围也没有易燃物,控制起来也很方便。 大小三个水枪喷洒之下,不仅火苗全被浇灭,连腾起的烟雾也慢慢淡了下来。 爆炸散开时,老城区的墙体和玻璃根本禁不起折腾,周围会是各种肢体外伤,颅脑外伤。而当他们深入现场之后,留下的更多是烧伤,而且几乎都是三度烧伤。 这时的烧伤处理就成了关键。 祁镜和沈厚德都是老手,就算没有担架员的帮忙,也能处理的不错。再加上陆续前来帮忙的同僚加入,短短半小时内,爆炸现场的重伤患就被移送得差不多了。 但仍然剩下最重的两人,被压在了那间摆满液化气瓶罐的废墟下面。 居委会之前帮着霍旭老爷子进医院的刘姨和薛婶全跑了出来,虽然身上还带着伤,但知道只是皮外伤后,就加入到了救治行列中。 “这儿就是那个小仓库了。”刘姨手上还绑着绷带,指着垮塌掉的老屋说道,“里面是个中年男人,50不到,平时都见不到人。” “他平时都不说话,没事儿就早晚骑着三轮进出,我们也不好多问。” “你们没进过他家门?”民警已经开始了例行询问,“这儿很有可能是私充液化气的盲点。” “我们又不能强行进去,去了两次都被他拦在外面了。”薛婶头上也帮着止血带,无奈地说道,“当初要是知道是放液化气瓶罐的话,我们肯定会报警的。” “这一炸可损失不小啊。” “唉,这周围一片房子可全塌了。” 看着倒塌得房子,两人眼里满是泪水,这儿可是她们奋斗了十多年的地方,说没就没了。 “人上来了!!!” 一声吆喝声过后,站在废墟上的一位消防员一手控制着吊绳,一边把摆在担架垫子里的伤员带了出来:“医生,快,看上快不行了!” 这也不能怪消防员医学能力太强,实在是这个家伙伤得太重。 左腿是严重的脱套伤,右腿更是被压得血肉模糊,还短了一大截。两手看上去还行,倒算完整,但整个人的正面被烧得面目全非。 烧伤到了一定程度,创面反而会失去温度。 “人都凉了” 祁镜接过担架垫,一手摸向颈动脉:“来电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