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242 女教练的角色可以有
提到李阳导演,刘尚若有所思。 韩露现在正在拍的电影《外乡的女人》就是乡村伤痕题材,和李阳的路数差不多。 刘尚的公司尚元文化投资韩露这部电影之前,就打算找李阳导演来带着韩露拍的。 不过因为当时李阳导演没有档期,虽然不知道他在忙什么,但就是没时间接电影。 李阳导演的产出还是很少的,从业这么多年,算上他制片和编剧的电影,也就六部电影。 拍完《盲道》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 邀请不到李阳导演,《外乡的女人》项目就落到了韩露个人头上,由她一人顶着。 刘尚对这个项目不抱有多大的希望。 不是因为韩露个人能力不行,而是她手生,之前的作品都没有拍过这种类型的。 另外,这种类型也不是刘尚擅长的,他想抽空指点一下也没戏。 “怎么样?有戏吗?”冯峰的话将刘尚的思绪拉回来。 “听你这么一提,好像李阳导演确实挺适合的,我尽最大努力邀请吧。”刘尚笑了笑,并没有把话说死。 左少芳在一旁问: “你们在聊新电影吗?还没拍吗?” 冯峰接过话茬,笑着点头: “是啊,我编剧的本子,让刘导去冲击电影节的。” 左少芳有些奇怪: “让刘导冲击电影节,为什么邀请那个叫李阳的导演来拍啊?” 冯峰嘿嘿笑: “这你就不懂了吧,一来是刘导没时间,二来是刘导确实不适合这个类型,三来嘛,就是影视圈的套路了,电影虽然是李阳拍的,但是刘导作为总投资,挂个制片和监制的名分,最后如果影片拿奖了,刘导还是沾光的,勉强算是完成了之前在网上吹的赌约。” 左少芳仍然有些奇怪: “那这不算耍赖吗?拍电影又不是小偷小摸,是不是刘导拍的,别人还能不知道吗?而且,刘导是开影视公司的,他投资几十部电影,随便一部拿到奖都算他的吗?” 冯峰摇摇头: “不算耍赖,这叫讨巧,不管怎么样,如果最后影片真得拿奖了,刘导也是大功臣,而且你把电影拿奖想得太简单了,刘导吹下的牛逼可是三大电影节,中国电影发展这么多年,真正拿到三大电影节桂冠奖项,一只手都数的出来。 《霸王别姬》《白日焰火》...” “桂冠奖项啥意思啊?”左少芳圈外人不太明白。 冯峰科普说: “电影节有很多的奖项,值钱的很少,桂冠呢只有那一个,戛纳的金棕榈,柏林的金熊奖,威尼斯的金狮奖。” “哦哦,那就是说影帝也不算咯?” “当然不算,影帝是颁发给演员个人的,和导演都没啥大关系,更别说制片监制的刘导了,到时候关系扯得远了,不过要想扯,也能扯。” 刘尚默默听着冯峰在左少芳面前疯狂表现,笑而不语。 他一开始接下冯峰这个本子,完全是看在过去的情面上。 所以当时看都没看本子,直接让公司秘书将这个项目推进。 后来看了本子,觉得还不错,就让公司的编剧进组,修缮剧本,找个靠谱的导演拍出来瞧一瞧成色。 说实话,对于能不能拿奖,尤其是三大电影节,他根本没想过。 至于网上那个赌约,就是一时兴起的口嗨。 聊着天,左少芳忽然问: “那电影里有适合我的角色吗?我退役后没啥事,跑个龙套也不错啊。” 刘尚一愣,看向冯峰。 冯峰同时看向了刘尚,他一拍大腿,说: “你还别说,真的有适合你的角色,别说适合了,简直是量身定制。” “嗯?”刘尚和左少芳都好奇地看向冯峰。 冯峰眼珠子一转,说: “里边的大反派,富商黄启文生活奢靡,他也有一个私人女教练,两人还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这个女教练属于三线角色,漏几次脸和身材,你都不需要刻意去演,直接就是本身出演。” “哈?有这一段吗?”刘尚一愣,他是看过剧本的,不记得有这一段。 冯峰眨眨眼,一脸认真地说: “有的,我这新剧本不是带来了你还没看吗?” “是吗?”刘尚拿起来准备翻看看。 这个黄启文的角色形象没必要做这种填充啊,已经有老婆和情人了,还不如给菜埔和肚财这两个主角搞得立体一些。 冯峰按住剧本笑着说: “刘导先吃饭吧,饭桌上讨论剧本不太合适。” 见冯峰对自己眨巴眼,刘尚就明白咋回事了,他笑着点头,将剧本推向一旁。 左少芳最终还是看向了刘尚: “虽然我对电影了解不是很多,但我也知道角色的事情还是得投资人说了算吧?刘导你看我能演那个角色吗?” 刘尚点头: “当然,如果有这个角色,你这全国比基尼小姐赛冠军选手,肯定是最适合的呀。” 左少芳没听出来刘尚的话外意思,欣喜地蹦跶到一旁冲蛋白粉去了。 餐桌这边剩下冯峰刘尚两人。 刘尚眯着眼问冯峰: “既然要冲击三大奖项,电影里就不能有哪怕一秒钟的废镜头。” 冯峰摇摇头: “不至于,你还不知道老外对这些香艳镜头的迷恋吗?这波属于锦上添花了,你是拍这方面镜头的高手,到时候你可以画一画分镜头脚本,把最美的健身教练给拍出来。” 刘尚呸了一声。 冯峰忽然握住刘尚的手,一脸认真: “只加十秒钟的戏怎么样?台词都不需要有,如果能的话,我就贡献我的传家宝剧本。” 刘尚一脸狐疑: “哈?剧本还有传家宝?我电影拍的少,你别唬我。” 冯峰咧嘴笑着说: “咱们认识这么多年,我还能骗你吗?说有肯定就是有,而且质量一定比现在的这个本子好。” “哦?”刘尚来了兴趣。 如果冯峰说的是真得,那这个买卖稳赚不赔啊。 本来加一个香艳镜头就是随手而为,大导演的基操。 刘尚佯装不同意就是为了拿捏冯峰,这会果然诈出来了好东西。 这会左少芳走过来,看到两人说话,笑着问: “聊什么呢?” 刘尚看向冯峰,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 “行,剧本具体情况,咱们抽时间聊。” “好,你先忙李阳导演的事情。”冯峰也点头。 吃过饭,刘尚没有直接去剧场,而是让公司秘书查了一下李阳导演的动向。 刚巧,李阳导演今天在平城有一场公开演讲。 刘尚立马让秘书安排一下机票和入场券。 十点,刘尚带着陈婉清坐上赶往平城的飞机。 紧赶慢赶,终于是没迟到。 电视台这边听说刘尚免费过来做嘉宾,都觉得是意外之喜,赶忙让片场这边安排。 刘尚婉拒了他们的安排,只让他们给自己准备两个观众席座位就行。 等到了演讲的点,李阳导演从后台走出来。 “大家好,我是李阳导演。”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年纪不大,但是头发斑白,有点未老先衰的感觉。 但是面相清爽,眼睛有神,看来还是有创作激情和能力的。 刘尚和台下观众一块鼓掌。 身旁的陈婉清小声地问: “这个人是谁啊?” 刘尚一头黑线。 刚才来得急,路上没有跟婉清说明情况,刘尚指着舞台,示意听这个家伙讲话就好。 李阳拿起麦克风,直接开始了演讲: “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很多地方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改善,但不能否认的是,国内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底层或者挣扎在底层,有数亿人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这批人其实是国家社会的基石、最基础的一部分,如果他们的生活好了,那么中国的国力一定会好,而不是只看1%或者不到1%的那些富豪们。 而且,不要忘了,富豪们赚的钱也都是跟底层有关系的。 如果真正到底层一看,会发现他们很多人的状况是触目惊心的。 我不想拍出那些虚假的现实主义作品——那种现实主义作品是留不住的。 比如说,特殊时期中的那几部电影,能流传长久吗? 《决裂》《金光大道》等。 艺术作品中能长久流传的,绝不是那些溜须拍马的作品。 再比如,据说清朝有一个皇帝,一共写了几万首诗,但是大家能记住他的哪怕是一首诗吗? 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关注民间疾苦的诗,关注人心的诗,一直流传到现在,可以说流芳百世。 这是为什么?因为李、杜、白他们真正关注的是人、人的情感。 所以,我再三想跟大家说的是: 我的电影不是仅仅卖惨,不是通过底层来说我们国家如何如何不好,不是所谓“递刀子”,我关注的是人性——人在某种状态下的人性表现,他/她怎么样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 电影《盲山》是我自己原创的剧本。 当时,我采访了大量被拐卖的妇女、解救她们的警察,以及人贩子,然后我自己创造了影片中的角色。 比如,为什么要创造黄德诚这个乡村教师角色? 虽然不是他拐卖的女大学生,但是他面临的是怎么样对待这个被拐卖到村里的女大学生的问题。 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选择视而不见,也可能选择去解救她,也可能选择去利用她。 再比如,小卖部的那个老板,他就利用自己手中有钱,就要跟被拐卖妇女发生关系再给她钱。 每个人物都是不一样的。 影片中的那个村长,以冠冕堂皇的说辞挡住了被拐卖妇女逃出牢笼的路——他说话是一本正经的。 实际上,在被拐卖妇女到村里之后,村里的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特异的人性。 例如,那个所谓的婆婆,她劝的时候,说的话是“我们女人就是这样”。 其实,她本身的遭遇也很惨,但是她已经麻木到变成施害者……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人性在这种时刻的表现。 现在拐卖妇女的问题,去屏蔽消息是一种态度,去支持也是一种态度; 每个人其实都是有态度的。 而各种态度背后,反映的是人性,反映出人对事情的认知,反映出人是怎么看待一个人的。 我想用电影表达的就是人性中的善和恶,希望电影能引起大家的一种思考、一种讨论。 这就是我最终想要达到的,而不仅仅是票房——当然我也需要赚钱,我不是清高到不需要钱,但是电影是一种有内涵、有内容、有价值体系的文化商品,而不仅仅是像一部汽车、一块手表、一件衣服那样的商品。 电影要传递创作者对社会的认知,传递创作者对社会的真实看法。 我每次拍电影的时候,不管拍哪个题材,我都会用一种最笨拙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要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 要真正地花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了解真实的社会。 我们要更多地呼吁改善他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吃、穿、住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他们的认知、思维、观念。 如果没有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的改变,社会改良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虽然我们的电影拍摄的是几个小人物,但是他们折射了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 比如,《盲井》就是讲一个打工的群体,包括那两个杀人犯。 我在把改编成剧本的时候,一定是按常人一样地去写他们,他们有他们的人生目标,他们有他们的善恶。 比如说,两个杀人犯最大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能够通过考上大学跳出悲惨的生活环境。 比如,有一个情节是在原著中没有的,属于我自己在电影中加入的: 两个杀人犯去打电话给家里人,说钱寄到了后,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 他们知道自己没有知识、没有上好学,落到杀人赚钱的地步。 这也是反映他们人性中的复杂。 再说一个《盲井》中的场景: 他们俩在小面馆吃饭,电视上正在播放一个新闻,说有一个贪官贪了三四百万,于是他们俩议论说: “这个贪官太坏了,贪这么多钱,早该枪毙了”。 两个杀人犯在这时突然变得有正义感,这是不是黑色幽默?! 其实这时他们说的就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觉得:当官的赚钱太容易了,贪污钱太容易了。 所以,他们会觉得: “我们做这点儿坏事算什么?!” 这虽然是电影中的一个小情节,但其实反映了真实的现实社会和底层这些杀人犯的一些真实想法。” ... 23shu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