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说明,海昏侯是比较重视农业的。” “籍田作为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虽然说没有规定所有贵族都要去做籍田礼,但是能做出这种行为的,哪怕只是惺惺作态,那也说明海昏侯知道劝耕的重要性。” 孔建文摸着下巴,不断地思索着。 自从海昏侯墓的发掘工作开始之后,不断出土的文物,完全刷新了现代人通过史书上了解到的海昏侯的固有印象啊。 一个爱读书,重农耕的海昏侯形象,开始跃然于大家心中。 这些籍田的铜鼎,大部分都是海昏侯作为昌邑王时期所铸,小部分乃是他作为海昏侯时期所铸的。 这说明,刘贺在还没成为皇帝之前,就已经是已经很重视农业的诸侯王了。 之后,被贬为列侯后,也依旧在践行着劝农之事。 至少从这点上来看,海昏侯似乎具备“明君”应该有的品质。 说实在的。 霍光在拥立刘贺为皇帝之前,难道不会对刘贺来一次摸底考察吗? 考察考察他在昌邑的行为、处事、以及当地百姓对这位诸侯王的看法,宗室中关于这位诸侯王的评价? 虽然说,不至于要贤名远播,但是至少也得没有啥坏名声吧! 霍光不可能拥立个坏名声的宗室诸侯,来当大汉的天子吧? 很显然,刘贺在真实的历史中,应该是宗室诸侯王中,名声最好的,并且最有“天子”气质,关心百姓民生,且较为贤明的一位诸侯王。 那为什么刘贺继位皇帝后,27天就干了一千多件坏事,让霍光忍无可忍,然后将其迅速又废掉了呢? “话说,刘贺在被废之前,干的最后一件事,是想要换掉长乐宫卫尉啊。” 《资治通鉴·汉纪十六》的记载:昌邑王既立,**无度。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什么意思呢? 就是刘贺这个人,在当了皇帝之后,**无度,并且将他在当昌邑王时的属官,全都征调到了长安,并且给他们授予了高官。 还将昌邑相,直接提拔成了长乐宫卫尉。 这长乐宫卫尉,虽然表面上看,是守卫太后宫殿的将军。 但是实际上因为汉代制度里,太后是皇宫里最大的,甚至太后都要分走皇帝的部分权利。 所以西汉皇宫里,长乐宫的卫尉,是掌握了整个汉室宫殿群守卫的最高司令官,他可以调动所有守卫皇宫的军队。 也就是说,长乐宫卫尉,实际上就是守卫皇宫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般来说,这个位置都得是太后的亲信,皇帝的心腹大臣才可以做的。 毕竟是保卫皇宫的精锐部队。 刘贺登基不过二十来天,就将霍光亲自安排的长乐宫卫尉,打算换成自己的心腹。 并且将他昌邑王国的属官,大肆提拔成朝堂高官,把控重要的官职。… 这无疑是动摇了霍光的权柄。 刘贺这么做是正确的吗? 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那可太正确不过了。 汉文帝从代王入主中央继位天子后,代国一系的属官,也都一并飞速升官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任何一个新皇帝上位,肯定都要整理朝堂,提拔自己的心腹来控制这个国家。 可是,刘贺能和汉武帝比吗? 霍光又能和周勃比吗? 周勃虽然拥立汉文帝,但是他是真的一心为了汉高帝创下的基业。 并且在权术这一块,善于沙场征伐,有些木讷的周勃,那是绝对玩不过政坛影帝汉文帝的。 汉文帝能够轻轻松松,四两拨千斤的就找个理由将周勃赶回封地种田。 刘贺能够将霍光轻松赶回封地种田? 霍光这人打仗没有他哥霍去病一半的水平。 但是论起政治斗争,霍去病还不如霍光十分之一! 刘贺继位时,霍光权倾朝野,可以说是只要他有心,那都没王莽什么事了,汉早就被霍光先篡了! 当时倒诸吕的时候,至少西汉中央还是有多派系参与的,并且还有地方的刘氏诸侯王。 汉文帝面对的,并非是一个团结的政治团队,只是一个临时联合在一起,倒伐诸吕的联盟而已,可以分而化解。 可是霍氏家族,在当年可以说是把控了朝堂上所有重要的位置,整个国家的大小事务,霍光皆能一言而决。 他一个人,就掌握了整个朝堂! 不是皇帝,甚似皇帝! 面对这样一位权臣,刘贺一继位就忙着安插自己的心腹,这能不让霍光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 不作死就不会死! 这能不被废,那才是奇怪呢! 只能说,刘贺虽然算是一位有贤名的宗室,但是他六七岁就继位昌邑王,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还是过于单纯了。 在被立为皇帝后,还以为就像自己继任了昌邑王的时候那样,百官服从,属下懂事。 156n. 迫不及待的就开始行使了自己的君王权柄。 殊不知,人家霍光想要的是一个提线木偶般的皇帝,而不是一个胸有大志,急切揽权的皇帝。 在刘贺之后继位的汉宣帝,就看明白了这个道理。 作为在狱中出生,成为皇帝之前一直在民间生活的皇帝,刘病己(刘洵)的人生,可就没刘贺那么顺了。 虽然他继位时的年龄,和刘贺继位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 但是经历了民间疾苦的刘病己,少年老成,深知大人世界权力斗争的可怕。 所以他继位之后,依旧事事听从霍光,十分尊敬霍光,在霍光面前,就是个无情的盖章机器。 刘病己明白一个道理,他有一样霍光怎么样也不会有的优势,那就是他够年轻。 靠年龄熬,也能熬死霍光!… 刘病己一边为先废太子议定谥号,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刘弗陵的继承者,将皇位牢牢巩固住,让霍光再不能像对待刘贺那样,随意废立。 一边,则一直做出一幅万事都听从霍光,哪怕霍光用还政来试探他,他也坚持不接受。 这才稳固住了自己的皇位,硬生生熬到了霍光去世后,刘病己身上刘家“秋后算账”的血脉觉醒,将霍光的三个儿子,连带着霍氏家族连更拔起。 继而成为了中兴西汉,并且带领西汉走到巅峰盛世的汉宣帝中宗! 但凡,刘贺能有刘病己三分的隐忍气度,也不至于只干了27天的天子,就被废了! 只能说,温室里养大的花朵,确实是不如从民间走出来的野花香啊! 西汉几个有作为的皇帝,无一不是起于末微。 开国的刘邦,四十多岁了还只是个村干部。 后来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成为皇帝之前,一家人都在代国啃沙子,冬天冷的时候,连一床厚被子都没有,兄弟几个都得抱着取暖。 中兴汉室,并且开创了两汉最盛时期的汉宣帝,生于狱中,人生头十八年都在民间生活,深知民间疾苦。 这几个皇帝,都可以称得上是贤明、开创盛世之君。 而除了这几个皇帝,西汉剩下的皇帝里,最优秀的汉武帝,虽然武功卓略,但是文治十分悉数,并且眼里并无百姓,只有他的征讨之业。 武帝执政这么多年,虽然国家版权扩大了不少,创下了无比卓越的武功。 但是国家人口户籍减半,百姓贫困潦倒,连口吃的都没有。 逼得武帝晚年都要下罪己诏承认错误,恳求百姓原谅。 虽武帝武功卓略,当属千古一帝,但是对百姓来说,尝过人间疾苦的文景宣三帝,才是真正让百姓幸福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