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决定跟着去京都
也不是说不相信二老,只是他大哥毕竟是他们的亲儿子,现在说是寒心,以后时间一长,说不定哄哄又好了。 还有,人有时候的想法很是奇怪,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一碗水能端平的父母少之又少。偏心这东西也是会成习惯的。 张父张母对儿子孙子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张冬梅是真的不敢保证二老知道自己有那么多钱的时候,会不会起旁的心思。 她不会去试探人心。 要是二老愿意跟她走,以后就好好孝顺他们,保证他们吃穿不愁,老有所依就行。 其他的恕她无能为力。 张父张母听了她的话,陷入纠结。 他们不想再管张大哥夫妻俩,也不想整天面对张嫂子过着鸡飞狗跳的日子。这个儿媳妇三天两头就问他们要东西,不给就各种闹腾,这些年下来,他们也受够了。 似乎跟着闺女走也挺好的。 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这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总有那么一点割舍不下。 张冬梅没有逼得太紧,而是说道,“爸妈,你们好好考虑考虑,以后跟着我,我肯定会好好孝顺你们的。” “可是闺女,你以后总归要嫁人的,我们跟着你就是拖累,这找对象都不好找。不行,跟着你会耽误你的。” 张冬梅道,“耽误什么?要是找的对象因为这个原因不成,那这样的人不要也罢,人品有问题。再说我养你们又不花别人的钱,谁敢说什么?” 张父张母还是摇头,“话虽这样说没错,但跟你去京都还是有点不像话。” 这时候人的思想就是这样,养儿防老,儿子才是养老摔盆子的人,有儿子哪里有让闺女养老的道理。 张冬梅正想再说两句,正在这时,出去买礼品的马爱国终于回来了。 刚好听见说什么跟去京都的话,笑着跟张父张母打招呼,将手里大包小包的礼品递了过去后,就主动提起了这个话题。 “冬梅是想将叔跟婶子带去京都啊,那敢情好,以后在一块儿,也不用天天那么想了。您二位过去,一家人相互有个照应,冬梅也不会觉得在异乡无依无靠了。” 张父张母一愣,他们只是考虑闺女养老不好,倒是没想过闺女也会需要他们。 张父终于松了口,“冬梅,让我跟你妈好好想想。” 这事暂时放到一边,张父张母才对马爱国产生了好奇。 张母先是说他买了太多东西破费了,然后跟张父你一句我一句地问起他的情况。 刚开始张冬梅也没在意,只是听着听着就感觉到了不对。 自己爸妈怎么像是在调查户口一样。多大了,干什么的,哪里人,家里几口人,都是做什么的,秉性又如何等等,就差没将人家的祖宗三代都问清楚了。 她忙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尴尬地对马爱国笑笑,“那个,你不说还有事吗?快去忙吧,别耽误了你。” 马爱国一愣,他还有什么事,怎么他自己不知道? 不过待看到对方一直在给自己使眼色,也立马反应过来,哦了一声。 “对,叔,婶子,我今天还有点事要去忙,改天再来看你们。” 张父张母也不敢耽搁他,张母将他送出病房,还不忘叮嘱他有空到家里吃顿饭。 张冬梅将他送到楼下,说道,“不好意思啊,我爸妈应该是误会了什么,才会没分寸地问了那么多。” “没事,又不是啥不能说的秘密。” 他还巴不得他们问得再详细一点呢。 “谢谢你,确实让你破费了,改天请你吃饭。” “行,等你有空请我吃饭。”这么好拉近关系的机会,马爱国没有拒绝,拒绝就是傻子。 “好。不过这两天我怕是不能陪你瞎转悠了……” “没事,你好好陪陪叔跟婶子,对这城里我已经都熟悉了。老五他们这两天也应该要过来了,你不用管我。” 将人送走,张冬梅回到病房,张父张母都好奇地盯着她。 “干啥这样看我?” 张母问,“闺女,你老实告诉我们,你跟这小马同志到底是什么关系?” 张冬梅:“不是说了吗,朋友啊。” “什么朋友?” “普通朋友啊。” 两人都不信,张父劝道,“闺女,这个小马同志人还不错,还是京大的大学生,有出息。家里也还行,听他说父母兄嫂妹子都很好相处,你可以考虑考虑。” 张冬梅头疼,“爸妈,不是你们想得那样,我们就是朋友,我考虑啥?” 说完还叮嘱,“都别多想,搞得怪尴尬的。” 还想说什么的两人也悻悻地闭了嘴,不再多话。 . 周立伟和云秀两人在青山大队待了五天的时间才回志河县。 见了一众亲朋好友,到志河县的时候,张父刚好出院。 从马爱国口中得知了张父的住院的事,将龙凤胎交给白承望和云秀的两个女保镖照顾,小两口则是买了东西和马爱国直接去了家里看望。 这两天张冬梅住在了家里,张嫂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一直没回来,张大哥也跟着在那边,只回来过一次,拿他们一家人的换洗衣物。 这让张父张母更寒心了。也下了决心跟着张冬梅离开。 既然决定了,张父张母就忙开了,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张父的工作也要处理,其实他已处在了半退休的状态,对工作倒是没什么留恋。 放出风声要卖掉工作,不出半天,800块就将工作转手了。 周立伟他们来的时候,正巧碰到买工作的人离开。 张冬梅高兴地拉着云秀说她父母跟着去京都的事情。云秀和周立伟马爱国都替他们高兴。 “那好,我们在县里再待两天就离开。这两天张叔和婶子准备一下,也跟亲朋好友告告别。” 他们还要逗留两天时间,也是要见见这里的几个朋友。云秀和张冬梅也跟叶玲吴娅还有刘红丽约好,几人要好好聚一聚。 张父张母听说还有两天时间,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儿子不回家,他们想告诉他一声要走的事,也找不到机会。 两人是既寒心又无奈,准备就这样算了,啥都不操心了,带着家当跟着闺女走就是了。以后闺女到哪,他们就到哪儿。 家就留给儿子他们折腾,反正以后隔得远,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