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正文卷 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高了5倍抚恤金的新闻

  然而,就在惠美广告公司,以强硬的服务态度教授“大白兔”糖果厂,如何适应资本市场的时候。  惠美广告的另一间贵宾接待室里。  市场部、设计部、以及制作部在类的三大分部,正在向面前的大客户,奉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广告小样。  这家拥有超级待遇的香江大客户,就是经常出入于江湖的幸福牌麦丽素。  相比1986年才会在内地出现的麦丽素,香江的同志们已经早一步吃上了。  毕竟,整个江湖的中毒人士,都在等着它去解救呢!  香江城面积虽小,但江湖地位一向不低。  80年代的香江,更是可以比肩纽约的地方。  繁荣旺盛的市场,也令广告公司的规模与队伍不断壮大。  这里既有奥美、惠美、盛世长城这样顶级的4A广告公司,也有极富特色的土生广告工作室。  在它们当中,也包括了成立于1975年的“黄与林”。  “黄与林”广告公司不但汇集了黄沾、林燕妮两位文案大师。  之后,还加入了另一位文案秀才,香江十大填词人之一的林振强。  这位林先生和黄沾一样,一边忙着广告公司里的活,一边还抽空写出了《千千阙歌》、《每天爱你多一点》、《秋去秋来》等经典名作。  霓虹闪烁、才子纷涌的鎏金年代,香江的这些广告公司,可谓是风头十足。  即使在之后进入内地创办了分部,也大都服务于外资或港澳品牌。  这些加入4A或奔着4A标准去的广告公司,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客户开到哪了,他们就跟着去哪。  【所谓4A广告,即美-国广告协会的英文缩写: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4A协会的运营主要靠会费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用,是多数广告公司梦想加入的组织。】  90年代初期,内地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奥美广告公司就跟着联合利华在魔都设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而他们来到内地后服务的第二个大客户,就是当时无车能及的大众桑塔纳。  那段时间,铺天盖地的桑塔纳广告,几乎做到了随处可见。  为了匹配对方支付的高昂广告费,这些4A公司往往也会奉上最顶级的服务。  每次与甲方会面时,作为乙方的广告公司都会派出浩浩荡荡的一纵车队。  往往一个大客户,就会出动6、7个部门共同协助服务。  而“惠美”广告此时为“幸福”牌麦丽素,同时安排的三个对接部门,就等于开始向4A广告的规模靠拢了。  这一会,贵宾室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刚完成的广告小样。  屏幕里的大红色麦丽素铁盒,正跟随着TVB女星庄文清的步伐,不断出现办公桌的抽屉里、奔驰车的副驾座位上、小孩子的生日宴,和大团圆的年夜饭桌上。  最后跳上屏幕的一句广告词:麦丽素、送礼好、礼到心又到。  走的就是一大吉大利的伴手礼路线。  参考贵宾室里的气氛来看,甲方似乎很满意这条广告的创意。  然而,相比这一边的皆大欢喜,“大白兔”奶糖厂的工作人员,却在最后一刻推开了桌面上的报价单。  “既然你们一再建议我们去其它广告公司试试,那……我们就接受这个建议吧!”  已经没有必要多做停留的白经理,起身告别准备离场。  “你们当真要走?”  惠美的接待小组,显然没料到对方竟然如此听劝:  “如果伱们打听了一圈价格后,再想回来的话,也许就不是这个报价了。”  “呵,”  白经理呵笑了一下,原本还以为对方会在最后一刻有所挽留,没曾想收到的竟是一句警告!  如果换作是去年,他作为一位“大白兔”驻港办事处的负责人,还真使不了转身就走的性子。  因为,如果没有一则洋气的广告,根本甭想在香江的糖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那个时候,他们还只能按着香江广告公司的设计路线走。  但,今年不同了。  来“惠美”之前,浦江的厂领导就已经和白经理交待过了。  如果“惠美”又想策划一出“动画真人”的高科技广告,就赶紧立马走人。  现在倒好,别说制作费了,连设计费都跟着涨了。  依照上级的指示,白经理这会肯定只能走人了。  可,就在他们刚走出会议室大门的时候,会议室里的说话声跟着就飘了出来。  “走了也好,十秒的广告,公司还真没做过呢。”  “我们也不在乎啦!”  “十秒钟能有什么内容,看看隔壁的幸福麦丽素,不断切换的画面才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他们就是这样的,还是太穷了。”  “小家子气!”  “嫌贵的话,干脆回内地好了,听说那边的设计费最低只要五千块钱。”  “不会吧,这么少?”  “你没看过那边的广告吧,根本就没什么设计可言的。”  “但内地广告公司设计的‘白猫洗衣粉’小广告就很好呀,那个才5秒。”  “那个纯属偶发事件,很多知名广告设计师都已经说过了,明星和高科技广告才是大势所趋。”  “是了,很多广告人一生也只有一支佳作。”  “如果大白兔公司仍坚持把时长控制在10秒以内的话,也不可能再得到白猫洗衣粉那样成功的小广告了。”  ……  浦江,东方都市报社。  根本没什么设计“可言”的江山同志,正与“太平洋”影音的廖明祖,埋头签订着全权委托宣传的合同书。  “江科长,”  在交换了合同书后,廖明祖紧紧握住了江山的手,就像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  “我把太平洋和朱逢博都彻底交给你了。”  “放心吧,我们春风度会对它们负责的。”  “那么接下来,我该做些什么?”  “首先,你得抓紧时间把各大主要城市新华书店里的进场手续办好。”  “广-东那边都好说,浦江这也差不多了,就摆在书店的唱片柜台,”  一盒磁带根本不占地方,廖明祖早就让手下人拿着广-东广电出具的介绍信,去走程序了:  “但,哪怕是广-州本地的书店,也只肯留下一百盒的数量。”  “多少都不碍事,”江山觉得最重要的是:“有没有顾客才是最紧要的。”  等客源上去了,订货的数量自然就跟着上去了。  “是啊,如今这些销售单位也是看在广电的面子上,才下的订单。”  “有人买吗?”  “有倒是有,但是不多,”廖明祖尴尬的笑了笑:“我们那边其实早就在流行邓丽君的磁带了,至于朱逢博的歌嘛……”  他没有继续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看来和香江的情况差不多呀,”江山将合同锁进了抽屉里:“所以说,要想把80万盒《蔷薇处处开》卖出去,还得依靠咱们中部地区的人民。”  “所以……我该先做点什么?这次来浦江,我也带了几个人过来,”  廖明祖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可不会当甩手掌柜。  与江山签订合约的目的不是为了拿笔赔偿金,而是为了将磁带全部销售出去。  因为只有这样,“太平洋”影音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要不,我带人出门推销磁带去吧?”  “嗯?”  江山惊讶的看了廖明祖一眼,到底是来自沿海城市的同志,主动出击的意识就是比这边强。  看来浦江的海还是不够浪!  直到这时江山才想起来,在“太平洋”影音的发家记事簿上,就清清楚楚记着那么一段。  【回到内地后,廖明祖天天带着同事游走在各大商场之间,但依然没有将磁带推销出去……】  “你一‘太平洋’公司的总经理,”  江山赶紧给对方助长些气焰:“怎么能走上街头兜售磁带呢?”  “什么总经理,”廖明祖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再不把磁带卖出去,公司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知道你着急,想卖就去卖吧,”  江山也不再拦着对方,有些事如果不让对方去经历一下,也体现不出自己的能耐不是:  “明天我约了朱逢博老师拍宣传照,你要是有空的话也跟着一块看看吧!”  “你已经和朱逢博见过面了?”廖明祖没想到对方的速度还挺快的:“怎么?之前香江的那张宣传照不行?”  “行啊,但如果宣传照丰富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  江山见过那张宣传照,一片茂密的绿叶中,身穿一件花衬衣的朱逢博笑得轻松愉快。  “听你的,”廖明祖也觉得有道理:“该掏多少宣传费,你尽管告诉我就行。”  “放心吧,都会算在成本里的。”  廖明祖笑笑没再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和香江百代的宣传费用相比,内地这一块只能算是洒洒水啦!  就在江山将廖明祖送出报社大门的时候,总编室里的当日编前会,已经进行了一小半了。  屋外的寒风,一点没影响办公室里的文学气氛。  “哎呀,当了那么多年的总编,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歌唱家亲笔写的文稿呢。”  “也没多少年吧,”蔡文升笑着提醒了一句。  江海同志随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见过?”  “我也没见过。”  夹着一支烟的江总编,弹了弹手里的两篇文稿:“全国都是头一份。”  “那……”荣斌忍不住问了一句:“咱们发吗?”  “肯定发呀,”蔡文升赶紧说道:“这可是二位女歌唱家亲手交给江科长的文稿,在这之前她们也找了几家报社,但别人都不敢发表。”  荣斌:“我们报社就敢了?”  “放心吧,”  江总编手里的烟,扶摇直上:“江山已经打听过了,接下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都会跟进的。”  一听这话,抿着嘴的荣斌立马就明白了,看来这位江科长还是和从前一样。  不但紧盯着对家打出的牌,就连对家手里的牌,也能知晓一二。  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呀!  很快,一直揣着好奇心的排版编辑,终于见到了两位著名歌唱家的文稿:《我们要唱新的时代曲》《有关乡恋的气息式唱法》。  这两篇原本应现世于1980年下半年的文稿,将提前出现在了《东方都市报》的页面上。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  江海在剩下的几篇新闻稿上签上字后,直接丢给了排版编辑。  “还有件事,”  蔡文升从文件袋里抽出了一叠文稿。  “前段时间江山让我去联系一位部队的记者,这是他寄过来的几篇采访稿,”蔡文升稍稍顿了一下:“大家一块看看吧。”  随着一页页文稿的相互传递,总编室里渐渐没有了一丝声响。  直到暖炉上的开水壶,呜呜扑腾的时候,蔡文升才起身将它拎了起来。  啪的一声巨响。  江总编的手掌,眼瞧着就红了起来:  “他奶奶的,养了个狼崽子,”江海咬着牙道:“跟这帮玩意还讲什么纪律,他们也配?”  “居然早就在边境修筑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暗堡的机枪孔都是冲着我们这边的,咱们难道就一点没发现?”  “发现了,还能给他们送去那么多的物资。  “咱们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难道就为了给他们送粮送枪?”  “所以说,这一仗打得还是太轻了,去年居然还有人提出了反对!”  “谁反对,就让谁搬过去住得了。”  “那……”蔡文升环顾着一圈的义愤填膺:“这些稿子咱们能发表吗?”  一句话,令整间办公室再次没了声音。  时针滴答滴答的走在不容改变的轨道上。  一直大口吸烟的江海同志,正死死的盯着手里的文稿。  自反击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宣传部的指导方针也跟着下达到了各家报刊。  有关前线传来的一切新闻报导,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这一块紧跟主报,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有的消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发表,而更多的则:或延后、或删减、或不知去向。  就在各位感慨自己没有雄厚实力的时候,一路小跑的江山同志,终于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怎么了这是?”  刚进屋的江山,顺着打量了一圈:“怎么都这幅表情啊?”  “还不都是为了你要找的这些稿子。”江海点了点桌上的几页纸。  当江山拿起文稿时,惊喜了发现了‘李存葆’的署名:“可以啊老蔡,李记者都给你把稿子寄来了。”  “寄来又有什么用,”蔡文升忍不住叹气道:“我也不敢帮他发表呀!”  此时,握在江山手里的几篇采访稿,将在两年后组成一部知名。  它,就是之后以一己之力将前线战士的抚恤金,一举提高了5倍的《高山下的花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